挂树藤

:
本为独立难,寄彼高树枝。蔓衍数条远,溟濛千朵垂。
向日助成阴,当风藉持危。谁言柔可屈,坐见蟠蛟螭。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费冠卿

费冠卿(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唐代著名的隐士,字子军,别号征君,青阳县人。唐元和二年(807)及第进士,居长安待授官职。悉母病危,不及告假,即星夜驰归。至家,母已安葬,悲恸欲绝,遂于母墓旁结庐守孝三年。嗣后,隐居九华山刘冲,长庆二年(822),唐穆宗征召费冠卿入京任右拾遗, 婉辞不就,终生绝迹仕途,逝后葬于鸡母山拾宝岩。 10篇诗文

猜你喜欢

游子吟

:
故枥思疲马,故窠思迷禽。
浮云蔽我乡,踯迷游子吟。
游子悲久滞,浮云郁东岑。
客堂无丝桐,落叶如秋霖。
艰哉远游子,所以悲滞淫。
一为浮云词,愤塞谁能禁。
驰归百年内,唯愿展所钦。
胡为不归欤,坐使年病侵。
未老霜绕鬓,非狂火烧心。
太行何难哉,北斗不可斟。
夜静星河出,耿耿辰与参。
佳人夐青天,尺素重于金。
泬寥群动异,眇默诸境森。
苔衣上闲阶,蟋蟀催寒砧。
立身计几误,道险无容针。
三年不还家,万里遗锦衾。
梦魂无重阻,离忧罔古今。
胡为不归欤,辜负匣中琴。
腰下是何物,牵缠旷登寻。
朝与名山期,夕宿楚水阴。
楚水殊演漾,名山窅岖嶔。
客从洞庭来,婉娈潇湘深。
橘柚在南国,鸿雁遗秋音。
下有碧草洲,上有青橘林。
引烛窥洞穴,凌波睥天琛。
蒲荷影参差,凫鹤雏淋涔。
浩歌惜芳杜,散发轻华簪。
胡为不归欤,泪下沾衣襟。
鸢飞戾霄汉,蝼蚁制鳣鱏。
赫赫大圣朝,日月光照临。
圣主虽启迪,奇人分湮沈。
层城登云韶,王府锵球琳。
鹿鸣志丰草,况复虞人箴。

故枥思疲马,故窠思迷禽。
用旧的马槽想念已日渐老去的马儿,迷路的鸟儿想念自己的巢穴。

浮云蔽我乡,踯躅游子吟。
天上浮云遮蔽了家乡,远离家乡的游子还在痛苦徘徊。

游子悲久滞,浮云郁东岑。
悲痛不已一直不愿前行,那天边的层云已渐渐积聚厚重的得挡住了东边的高山。

客堂无丝桐,落叶如秋霖。
接待客人的厅堂寂静无声,簌簌而下的落叶仿似绵绵不休的秋雨。

艰哉远游子,所以悲滞淫。
远行的游子想到旅途艰难,所以悲痛难绝。

一为浮云词,愤塞谁能禁。
仅仅一首以浮云而做的词,又怎能表达其中的忧思郁闷呢。

驰归百年内,唯愿展所钦。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只盼望自己能一展所长。

胡为不归欤,坐使年病侵。
为什么现在还不能归去呢,因为常年病痛无法出行。

未老霜绕鬓,非狂火烧心。
还未年老双鬓却已斑白,只是因为心中忧思太多。

太行何难哉,北斗不可斟。
越过太行山有多困难呢,美酒连那酒杯都不能斟满。

夜静星河出,耿耿辰与参。
寂静夜晚星河满天,就像黎明时那般明亮。

佳人夐青天,尺素重于金。
心中佳人相隔万里,一纸书信重于千金。

泬寥群动异,眇默诸境森。
天气晴朗各种动物们都出来觅食,在那一望无际的森林里随处可见。

苔衣上闲阶,蟋蟀催寒砧。
因少有人来石阶上已长满青苔,不时传来的蟋蟀声更让人觉得凄冷萧瑟。

立身计几误,道险无容针。
想要立足以展才能,却始终不得机会,道路险阻不容有一点闪失。

三年不还家,万里遗锦衾。
三年了还不能回到故乡,安定无忧的生活仿佛已与我有千里之遥。

梦魂无重阻,离忧罔古今。
在梦里总能毫无困阻的回去,离思忧愁的心情是不分古今的。

胡为不归欤,辜负匣中琴。
为什么现在还不能回去呢,让我如何能对得起这匣中之琴。

腰下是何物,牵缠旷登寻。
腰下的植物不知是和品种,总是想攀附着身子往高处爬。

朝与名山期,夕宿楚水阴。
与山峦一起等待清晨,与江河一起迎接傍晚的到来。

楚水殊演漾,名山窅岖嵚。
湖面水波荡漾,崇山峻岭连绵不绝。

客从洞庭来,婉娈潇湘深。
从远方来到此处,无法了解这江河有多深。

橘柚在南国,鸿雁遗秋音。
柑橘柚子生产于南方,南飞的大雁只留下秋天的声音。

下有碧草洲,上有青橘林。
下方芳草绵延不尽,上边的橘林正当茂盛。

引烛窥洞穴,凌波睥天琛。
拿着火烛探寻那幽深洞穴,那奔腾的波涛好似天然的珍宝。

蒲荷影参差,凫鹤雏淋涔。
香蒲与荷花纵横交错,那些才出生不久的野鸭、白鹤幼鸟也被淋的浑身湿透。

浩歌惜芳杜,散发轻华簪。
放声高歌为那甘棠惋惜,用簪子轻轻的挽起散发。

胡为不归欤,泪下沾衣襟。
为什么还不回去呢,心中愁苦泪流满面,不禁打湿衣衫。

鸢飞戾霄汉,蝼蚁制鳣鱏。
鸢鸟极度渴望飞上那遥远天河,渺小的蝼蚁也可以制住比它强大的大鱼。

赫赫大圣朝,日月光照临。
国家正值强大繁荣时期,好似被日月照耀那般耀眼。

圣主虽启迪,奇人分湮沈。
君主虽然知道重视贤臣,但还是有很多有识之士被埋没而无法施展抱负。

层城登云韶,王府锵球琳。
王宫中的音乐未曾停止,王府环佩声不觉。

鹿鸣志丰草,况复虞人箴。
正因为我希望能为国尽力,所以更加应该劝诫君王啊。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故枥思疲马,故窠(kē)思迷禽。
枥:马槽。窠:昆虫、鸟兽的巢穴。

浮云蔽我乡,踯(zhí)(zhú)游子吟。

游子悲久滞,浮云郁东岑(cén)
岑:小而高的山。

客堂无丝桐,落叶如秋霖(lín)
秋霖:秋天所下的大雨。

艰哉远游子,所以悲滞淫。

一为浮云词,愤塞谁能禁。

驰归百年内,唯愿展所钦(qīn)

胡为不归欤,坐使年病侵。
胡:为什么,何故。

未老霜绕鬓(bìn),非狂火烧心。
烧心:心急如焚;烦恼。

太行何难哉,北斗不可斟。
北斗:北斗七星排列成斗勺形,因以喻酒器。

夜静星河出,耿(gěng)耿辰与参。
耿耿:明亮貌。辰:同“晨”,清早。

佳人夐(xiòng)青天,尺素重于金。
夐:远。尺素:这里指书信。

泬寥(liáo)群动异,眇(miǎo)默诸境森。
泬寥:指晴朗的天空。群动:各种动物。眇默:悠远;空寂。

苔衣上闲阶,蟋蟀催寒砧(zhēn)
苔衣:泛指苔蘚。寒砧:指寒秋的捣衣声。砧,捣衣石。诗词中常用以描写秋景的冷落萧条。

立身计几误,道险无容针。
立身:立足;安身。

三年不还家,万里遗锦衾。

梦魂无重阻,离忧罔(wǎng)古今。
罔:无,没有。

胡为不归欤(yú),辜负匣中琴。

腰下是何物,牵缠旷登寻。
牵缠:纠缠。登寻:登高寻觅。

朝与名山期,夕宿楚水阴。

楚水殊演漾(yàng),名山窅岖嵚(qīn)
演漾:水波荡漾。窅:深远。岖嵚:形容山势峻险。

客从洞庭来,婉娈(luán)潇湘深。

橘柚在南国,鸿雁遗秋音。
遗:余,留。

下有碧草洲,上有青橘林。

引烛窥洞穴,凌波睥天琛。
凌波:奔腾的波浪;波涛。天琛:天然出產的珍宝。

蒲荷影参差,凫(fú)鹤雏(chú)淋涔(cén)
蒲荷:香蒲与荷的合称。淋涔:水流滴貌。

浩歌惜芳杜,散发轻华簪(zān)
浩歌:放声高歌,大声歌唱。

胡为不归欤,泪下沾衣襟。

(yuān)飞戾(lì)霄汉,蝼蚁制鳣(zhān)(xún)

赫赫大圣朝,日月光照临。

圣主虽启迪,奇人分湮沈。

层城登云韶,王府锵(qiāng)球琳。
层城:指京师;王宫。云韶:黄帝《云门》乐和虞舜《大韶》乐的并称。后泛指宫廷音乐。球琳:球、琳皆美玉名。亦泛指美玉。

鹿鸣志丰草,况复虞人箴。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再在朝廷宫门前陈述已见,返归终南山我那破旧的茅屋。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没有才能才使君主弃我不用,又因多染病痛朋友也渐渐疏远。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白发渐渐增多催人慢慢老去,岁暮已至新春已经快要到来了。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心怀愁绪万千使人夜不能寐,松影月光映照窗户一片空寂。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39-140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8-49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21

北阙(què)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岁暮:年终。南山:唐人诗歌中常以南山代指隐居题。这里指作者家乡的岘山。一说指终南山。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休上书:停止进奏章。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明主:圣明的国君。多病:一作“卧病”。故人:老朋友。疏:疏远。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老:一作“去”。青阳:指春天。逼:催迫。岁除:年终。

永怀愁不寐(mèi),松月夜窗虚。
永怀:悠悠的思怀。愁不寐:因忧愁而睡不着觉。寐:一作“寝”。虚:空寂。一作“堂”。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39-140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8-49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21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此诗系诗人归隐之作,诗中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两句记事,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两句说理,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两句写景,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两句阐发愁寂空虚之情。全诗语言丰富,层层辗转反复,风格悠远深厚,富有韵味。

  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这首诗表面上是一连串的自责自怪,骨子里却是层出不尽的怨天尤人;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用之情。

  字面上说“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只不过这时他才发觉以前的想法太天真了;原以为有了马周“直犯龙颜请恩泽”的先例,唐天子便会代代如此;却才发现:现实是这样令人失望。因而一腔幽愤,从这“北阙休上书”的自艾之言中倾出。明乎此,“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诸般矛盾心绪,一语道出,富有余味。

  三四句具体回述失意的缘由。“不才明主弃”,感情十分复杂,有反语的性质而又不尽是反语。诗人自幼抱负非凡,“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他也自赞“词赋亦颇工”。其志如此,其才如此,不谓“不才”。因此,说“不才”既是谦词,又兼含了有才不被人识、良骥未遇伯乐的感慨。而这个不识“才”的不是别人,正是“明主”。可见,“明”也是“不明”的微词,带有埋怨意味的。此外,“明主”这一谀词,也确实含有谀美的用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还希望皇上见用。这一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也有恳请,感情相当复杂。

  而“多病故人疏”比上句更为委婉深致,一波三折;本是怨“故人”不予引荐或引荐不力,而诗人却说是因为自己“多病”而疏远了故人,这是一层;古代,“穷”、“病”相通,借“多病”说“途穷”,自见对世态炎凉之怨,这又是一层;说因“故人疏”而不能使明主明察自己,这又是一层。这三层含义,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求仕情切,宦途渺茫,鬓发已白,功名未就,诗人不可能不忧虑焦急。五六句就是这种心境的写照。白发、青阳(春日),本是无情物,缀以“催”“逼”二字,恰切地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也正是由于诗人陷入了不可排解的苦闷之中,才使他“永怀愁不寐”,写出了思绪萦绕,焦虑难堪之情态。“松月夜窗虚”,更是匠心独运,它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却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十分相似的。“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3-9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在昨日)蜡烛点点、滴泪成灰,凄凄满别情的送别宴席上,(您的儿子)十岁的韩偓文思敏捷的就像东晋的袁虎一样,走马之间即成文章;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不久,您将带您的儿子到果州上任了)在那万里长的丹山路上,桐花盛开,花丛中传来那雏凤的鸣声,一定会比那老凤更为清亮动听(您儿子的才华会比你这只老凤凰的声音还清亮)。

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
我在靠近剑门栈道的巴蜀之地,你在有风樯的江南,我们俩天各一方。当初分别正值冰天雪地的时候,没想到,现在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如果将韩冬郎的诗才比作何逊,将我自己比作沈东阳的话,为了休联句,我就要像沈某人般瘦尽了。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zhú)动离情。
十岁:公元851年(大中五年),韩偓十岁。裁诗:作诗。走马成:言其作诗文思敏捷,走马之间即可成章。冷灰残烛:当是当时饯别宴席上的情景。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chú)凤清于老凤声。
桐花:现常用后句,泛指后起之秀将更有作为,不可限量。桐,梧桐,传说凤凰非梧桐不宿。丹山:传说为凤凰产地。老凤:指韩瞻,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意思。

剑栈(zhàn)风樯(qiáng)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
剑栈:剑阁栈道,此指李商隐在梓州柳仲郢幕府中。风墙:当指赴蜀途中的一段水程,指韩瞻在江南之地。各苦辛:兼指水陆行程。

为凭何逊(xùn)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凭:请。此诗“别时冰雪到时春”巧妙联合何逊与范云联句中的“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姓沈人:此处以何逊比偓,以沈约自比。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
为凭何逊休联句,瘦尽东阳姓沈人。

  这首诗用一条长题说明作诗的缘由。冬郎,是晚唐诗人韩偓的小名。小字冬郎,是李商隐的姨侄,他少有才华。他的父亲韩瞻,字畏之,是李商隐的故交和连襟。大中五年(851)秋末 ,李商隐离京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入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韩偓才十岁,就能够在别宴上即席赋诗,才华惊动四座。大中十年,李商隐返回长安,重诵韩偓题赠的诗句,回忆往事,写了两首七绝酬答。这是其中的第一篇。

  诗中最后两句名句,将冬郎及其父亲畏之比作凤凰。丹山相传是产凤凰的地方,其上多梧桐。桐花盛开,凤凰偕鸣,其中雏凤鸣声清圆,更胜于老凤。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

:
君子病无乎内而饰乎外,有乎内而不饰乎外者。无乎内而饰乎外,则是设覆为阱也,祸孰大焉;有乎内而不饰乎外,则是焚梓毁璞也,诟孰甚焉!于是有切磋琢磨、镞砺栝羽之道,圣人以为重。豆卢生,内之有者也,余是以好之,而欲其遂焉。而恒以幼孤羸馁为惧,恤恤焉游诸侯求给乎是,是固所以有乎内者也。然而不克专志于学,饰乎外者未大,吾愿子以《诗》、《礼》为冠屦,以《春秋》为襟带,以图史为佩服,琅乎璆璜冲牙之响发焉,煌乎山龙华虫之采列焉,则揖让周旋乎宗庙朝廷斯可也。惜乎余无禄食于世,不克称其欲,成其志,而姑欲其速反也,故诗而序云。
君子病无乎内而饰乎外,有乎内而不饰乎外者。无乎内而饰乎外,则是设覆为阱也,祸孰大焉;有乎内而不饰乎外,则是焚梓毁璞也,诟孰甚焉!于是有切磋琢磨、镞砺栝羽之道,圣人以为重。豆卢生,内之有者也,余是以好之,而欲其遂焉。而恒以幼孤羸馁为惧,恤恤焉游诸侯求给乎是,是固所以有乎内者也。然而不克专志于学,饰乎外者未大,吾愿子以《诗》、《礼》为冠屦,以《春秋》为襟带,以图史为佩服,琅乎璆璜冲牙之响发焉,煌乎山龙华虫之采列焉,则揖让周旋乎宗庙朝廷斯可也。惜乎余无禄食于世,不克称其欲,成其志,而姑欲其速反也,故诗而序云。
  德才兼备的人经常地担忧内心没有一点的本事却一味地炫耀,或是自己很有本事,但是外表却不华美。本来没有本事还到处炫耀,这是为自己布下了一个陷阱,灾害真的是太大了;有本事而不外露,不把它发挥出来,就好像是把好的木材烧掉,把美丽的玉石毁坏,真是太龌龊了!因此就要用锻炼磨砺的方法,让自己变得既有真才实学,又善于将它显露出来,这一点是很为古代圣贤之人看好的。豆卢先生,是一个内心很有本事的人,这是我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而且很想让他把才能发挥出来,取得成功。但是由于从小就成了孤儿,经常担心疾病和饥渴的来临,寒酸辛苦地在各个诸侯国之间游走,以此寻求一点生活的资助,他真的是有本事的人啊!但是,这样的话,就没有办法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学业,内心拥有的才能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展示和发挥,我多么希望你能将《诗》、《礼》当成人生行事的根本,将《春秋》当成是连接的纽带,将那些历史的书籍当成是协助的东西,这样的话,你内在的才华就会像美玉碰撞时发出的声音一样迸发出来,也会像山林中野雉身上炫美的羽毛一样展示出来,到那时,你就能够在各种朝廷政事之间自由地周旋,成为国家的中坚力量。然而遗憾的是我没有俸禄,你的需求我没有办法满足你,从而来完成你的志愿,只是希望你能尽早地回来,所以写了这篇序文。
君子病无乎内而饰乎外,有乎内而不饰乎外者。无乎内而饰乎外,则是设覆为阱也,祸孰(shú)大焉;有乎内而不饰乎外,则是焚梓毁璞(pú)也,诟孰甚焉!于是有切磋琢磨、镞(zú)(lì)(guā)羽之道,圣人以为重。豆卢生,内之有者也,余是以好之,而欲其遂焉。而恒以幼孤羸(léi)(něi)为惧,恤恤焉游诸侯求给乎是,是固所以有乎内者也。然而不克专志于学,饰乎外者未大,吾愿子以《诗》、《礼》为冠屦(jù),以《春秋》为襟带,以图史为佩服,琅(láng)乎璆(qiú)璜冲牙之响发焉,煌乎山龙华虫之采列焉,则揖(yī)让周旋乎宗庙朝廷斯可也。惜乎余无禄食于世,不克称其欲,成其志,而姑欲其速反也,故诗而序云。
  病:担心、担忧。内:内在的修养。饰:外在的装饰。设覆为阱:在陷阱上放置遮盖的东西。孰:很,程度深。诟:耻辱、羞耻的意思。镞砺:在磨刀石上面磨箭头。栝羽:在箭的尾巴上加上羽毛。两个词都是刻苦磨炼的意思。遂:成功、成就。幼孤:年龄很小的孩子。羸馁:瘦弱饥渴的样子。恤恤焉:忧郁的样子。克:能。琅乎:象声词,是珠玉等撞击后发出的声音。璆璜:都指的是美玉。冲牙:指的是古代玉饰上的配件。揖让:古时候宾客之间的礼节。周旋:行礼时进退之礼。称:满足的意思。反:与“返”通假。
君子病无乎内而饰乎外,有乎内而不饰乎外者。无乎内而饰乎外,则是设覆为阱也,祸孰大焉;有乎内而不饰乎外,则是焚梓毁璞也,诟孰甚焉!于是有切磋琢磨、镞砺栝羽之道,圣人以为重。豆卢生,内之有者也,余是以好之,而欲其遂焉。而恒以幼孤羸馁为惧,恤恤焉游诸侯求给乎是,是固所以有乎内者也。然而不克专志于学,饰乎外者未大,吾愿子以《诗》、《礼》为冠屦,以《春秋》为襟带,以图史为佩服,琅乎璆璜冲牙之响发焉,煌乎山龙华虫之采列焉,则揖让周旋乎宗庙朝廷斯可也。惜乎余无禄食于世,不克称其欲,成其志,而姑欲其速反也,故诗而序云。
  这篇序文是柳宗元在送豆卢膺南游启程时所作的。文章中讲到了文学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问题。在柳宗元看来,好的作品,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要极其重视的,不能有所偏废。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文章要想有好的形式和内容,这又和作者自身的品行和修养是分不开的,提出了内外兼修的思想,反映了作者对内外修养的重视。文章条理清晰,言辞中肯。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桂州腊夜

: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除夕守岁一直坐到三更尽,回乡之路远隔万里长路狭。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雪花飒飒作响偏落竹林旁,凄寒之夜几番梦回总关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破晓的号角替代残夜漏声,孤灯将要燃尽掉落碎芯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这两年离家在外跟随骠骑,艰辛劳苦岁暮还滞留天涯。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17-218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shē)
赊:遥远。

雪声偏傍(bàng)竹,寒梦不离家。
傍:靠。这里指雪花飘落。

晓角分残漏(lòu),孤灯落碎花。
角:号角。分:区分。漏:漏壶。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简称“漏”。碎花:喻指灯花。

二年随骠(piào)骑,辛苦向天涯。
骠骑:飞骑,也用作古代将军的名号。这里指作者的主帅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17-218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离乡万里,腊夜怀乡思归之情。尾联与首联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

  开头两句写除夕守岁,直坐到三更已尽。这是诗人在离乡万里,思归无计的处境中独坐到半夜的。一个“尽”字,一个“赊”字,对照写出了乡思的绵长,故乡的遥远。一个“仍”字,又透露出不得已而滞留他乡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写三更以后诗人凄然入睡,可是睡不安稳,进入了一种时梦时醒的朦胧境地。前句说醒,后句说睡。“雪声偏傍竹”,雪飘落在竹林上,借着风传进一阵阵飒飒的声响,在不能成眠的人听来,就特别感到孤方凄清。这把南寂寒夜的环境气氛渲染得很足。那个“偏”字,更细致地刻画出愁人对这种声响所特有的心灵感受,似有怨恼而又无可奈何。“寒梦不离家”,在断断续续的梦中,总是梦到家里的情景。在“梦”之前冠一“寒”字,不仅说明是寒夜做的梦,而且反映了诗人心理上的“寒”,就使“梦”带上了悄怆的感情色彩。

  五六句叙时断时续的梦大醒以后再不能入睡时的情形。“晓角分残漏”。写所闻。古代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残漏指夜将残尽时的更鼓声。天亮后号角一响,更鼓声歇,表明长夜过去,清晨来临。“分”,是以听觉上的不同,反映时间上的划分,透露了诗人梦断以后闻角声以前,一直眼睁睁地躺在床上耳闻更声,其凄苦之情可知。“孤灯落碎花”写所见,青灯照壁,诗人长时间地望着那盏孤零零的昏暗油灯掉落着断碎的灯花。“孤”字既表现了诗人环境的冷清,也反映了他主观感受上的寂寞。此联通过一闻一见,把作者的乡思表现得含而不露,情在词外。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最后一联和首联相呼应,点出离家万里,岁暮不归的原因,收结全诗。骠骑,是骠骑将军的简称,汉代名将霍去病曾官至骠骑将军,此处借指戎昱的主帅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这首诗写了除夕之夜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对诗中所表现的乡愁并没有说破,可是不点自明。特别是中间两联,以渲染环境气氛,来衬托诗人的心境,艺术效果很强。那雪落竹林的凄清音响,回归故里的断续寒梦,清晓号角的悲凉声音,以及昏黄孤灯的断碎余烬,都暗示出主人公长夜难眠、悲凉落寞、为思乡情怀所困的情景,表现了这首诗含蓄隽永、深情绵邈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吴小林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81-38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