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迁客

:
倏忽堕鹓行,天南去路长。片言曾不谄,获路亦何伤。
象恋藏牙浦,人贪卖子乡。此心终合雪,去已莫思量。

(shū)忽堕(duò)(yuān)行,天南去路长。片言曾不谄(chǎn),获罪亦何伤。
倏:突然,很快地。鹓:传说中鸾凤一类的神鸟,它们飞行时整齐有序,因而用“鹓行”比喻朝官们秩序井然的行列,而“堕鹓行”则比喻为失去朝廷官员要职。天南:南方的天边,南方极远处。伤:此处有耻辱、不光彩的意思。

象恋藏牙浦(pǔ),人贪卖子乡。此心终合雪,去已莫思量。
藏牙浦:比喻有了珍贵之物而招致杀身之祸,藏牙浦也便成了藏险招祸之处的代名词。卖子乡:佛教认为世俗生活本质是“苦”,而人生最凄苦的事莫过于出卖骨肉子女,因以卖子乡比喻痛苦的人生。雪:洗雪、昭雪。去已:去吧。已为衬词,无实义。思量:本意为考虑。此处有回想,懊悔之意。

倏忽堕鹓行,天南去路长。片言曾不谄,获罪亦何伤。
象恋藏牙浦,人贪卖子乡。此心终合雪,去已莫思量。
  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员。这是一首为朋友送行的诗。这位朋友究竟因犯何罪而遭流贬,不得而知,但诗中明白地介绍了这位朋友为人正直无私,纵被不公正地处罪也不是可耻的事,早晚会得到昭雪。临别之际,朋友的心情自然沉郁黯淡。作者便通过自己的诗句语重心长地勉励朋友要重新振作,忘怀旧事,充满希望,勉励朋友珍惜前程。一方面,这首诗写得是非鲜明,态度坚决,语言明朗有力。另一方面,这首诗却也深沉委婉,亲切温暖,充满了知己朋友的深情厚意。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注释

倏:突然,很快地。鹓:传说中鸾凤一类的神鸟,它们飞行时整齐有序,因而用“鹓行”比喻朝官们秩序井然的行列,而“堕鹓行”则比喻为失去朝廷官员要职。天南:南方的天边,南方极远处。
“片言”句:意谓没有说过一句谄媚讨好的话,指为人正直,作风正派。伤:此处有耻辱、不光彩的意思。
藏牙浦:据说象在年老濒死时,便悄悄地离开象群,独自向深山老林中某个隐秘的山洞中走去。那里是这头象历代祖先死亡的地方。它便静静地躺在洞中,直到死去。人们认为象爱惜自己的长牙,不愿被猎人于其死后拔去,故躲往山洞将牙藏起来。这种象藏牙待死的地方便做藏牙浦。因为象牙是珍贵的工艺品原料,猎人们往往千方百计去谋求。或设计捕杀活象,或追踪老象寻找藏牙浦,但毕竟很难达到目的。象因为有一对长牙而遭猎人捕杀或追踪。比喻有了珍贵之物而招致杀身之祸,藏牙浦也便成了藏险招祸之处的代名词。卖子乡:佛教认为世俗生活本质是“苦”,而人生最凄苦的事莫过于出卖骨肉子女,因以卖子乡比喻痛苦的人生。以上两句均指责世人对危险而又痛苦的人生不知醒悟,沉迷太深。
雪:洗雪、昭雪。去已:去吧。已为衬词,无实义。思量:本意为考虑。此处有回想,懊悔之意。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简析

  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员。这是一首为朋友送行的诗。这位朋友究竟因犯何路而遭流贬,不得而知,但诗中明白地介绍了这位朋友为人正直无私,纵被不公正地处路也不是可耻的事,早晚会得到昭雪。临别之际,朋友的心情自然沉郁黯淡。作者便通过自己的诗句语重心长地勉励朋友要重新振作,忘怀旧事,充满希望,勉励朋友珍惜前程。一方面,这首诗写得是非鲜明,态度坚决,语言明朗有力。另一方面,这首诗却也深沉委婉,亲切温暖,充满了知己朋友的深情厚意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虚中

唐僧。宜春人。少脱俗从佛,而读书吟咏不辍。居玉笥山二十载,游潇湘,与齐己、尚颜、顾栖蟾为诗友。后住湘西栗成寺,与马希振情好甚笃。又时时贻诗司空图,图亦推重之。有《碧云集》。 16篇诗文

猜你喜欢

九日齐山登高 / 九日齐安登高

: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霑 同:沾)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盛开的菊花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与朋友带上美酒一起登高望远。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满山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 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霑 同:沾)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不必像齐景公那般对着牛山独自流泪。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72-673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翠微:这里代指山。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mǐng)(dǐng)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酩酊:醉得稀里糊涂。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zhān)衣。(霑 同:沾)
牛山:山名。在今山东省淄博市。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72-673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霑 同:沾)

  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颈联与颔联手法相同,都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想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之意。“酩酊”也是扣合了重阳节的习俗。颔联和颈联都用了对比,一是尘世不乐与佳节尽情快乐的对比,一是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的对比。两联也多次提到重阳。节日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人们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抛开日常生活的烦恼,让自己的心情放松片刻。杜牧在这里所表现的正是趁着重阳节抛开世事、尽情放纵快乐的思想。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尾联是说,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这里诗人进一步安慰自己。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乎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由眼前所登池州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认为像“登临恨落晖”所感受到的那种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既然并非今世才有此恨,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呢?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积,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乐来排遣抑郁。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的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一回事。

  诗人的愁闷何以那样深、那样难以驱遣呢?除了杜牧自己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外,还与这次和他同游的人,也就是诗中所称的“客”有关。这位“客”不是别人,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斥,未能见用。这次张祜从丹阳(今属江苏)特地赶来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因此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这才是诗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76-107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野望

:
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
秋天一眼望去清旷无极,遥远的阴云重重叠叠。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明净,孤城外云雾缭绕。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稀疏的树叶在秋风中更快脱落,夕阳刚刚沉入高远的山。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孤独的白鹤为何回的这么晚?要知道黄昏时乌鸦早已宿满林。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50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063、 张忠刚.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175-176

清秋望不极,迢遰(dì)起曾(céng)阴。
迢遰:即迢递,遥远貌。曾阴:重叠的阴云。曾,层。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兼:连着。天净:天空明净。

叶稀风更落,山迥(jiǒng)日初沉。
迥:远。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归何晚:为何回得晚。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50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063、 张忠刚.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175-176
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这首诗是诗人于边秋野望而作,全篇都是写望中所见之景物。

  “清秋望不极”是总写清秋时节的“望”。望秋天景色清旷无极,这就很好的表现“远水天净”。

  接下来“迢遰起曾阴”句是写景。写云,云是如何,是遥远的,重叠的。如此的云就表现了此时的天气是不错的。然后从云写到水,从水写到城,虽仍是远景但逼近了一些。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句则是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明净,孤城外,雾气缭绕。这样一写,就由首联的不错天气转进了一些悲凉的气氛。

  但作者不仅写这么一点点悲凉。“叶稀风更落”,就是“风起,叶稀更落”,由颔联转向近景,并深入的画出了悲凉,第六句写落日,再变成了远景:夕阳刚刚沉入高远的山。这里,秋天的凉意更有力量的射出。

  最后一联“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融入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孤独的鹤,为何归晚?那些昏鸦早已宿满了树林。结合作者当时的境况不难发现,当时的作者已无落足之地,安史叛军攻陷洛阳,本欲前往洛阳的杜甫被迫退回秦、华,有家不能回,一种哀痛便油然而生,所以见到孤鹤(作者自喻)晚归,便认为是昏鸦(安史叛军)占据了树林。

  这首诗自上而下无不表现出秋天的悲凉,而作者内心更深层的悲凉正是安史之乱所造成的,这就含蓄而有力的批判了安史之乱对国家与人民带来的灾难。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062、 张忠刚.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175-17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华清宫三首·其一

: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盘旋的山中小道杂草丛生,再也没有当年皇帝来时御辇上鸾铃的鸣响。被高入云端的树木笼罩起来的皇宫依然一片碧绿,但寒气袭人。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多情明月, 自去自来。玉阑纵存, 已经无人玩赏。

草遮回磴(dènɡ)绝鸣鸾(luán),云树深深碧殿寒。
回磴:盘旋的登山石径。鸣鸾:即鸣銮。銮声似鸾鸟之鸣,因称。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lán)干。
阑干:栏杆。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写天宝之乱以后华清宫的荒凉景色,而其作意则在于缅怀唐帝国先朝的隆盛,感叹现在的衰败,有很浓重的感伤情绪。

  前一首起句写骊山磴道。用石头修得非常工致整齐的回环磴道,也就是当日皇帝来时乘坐御辇经过的地方。御辇既不重来,辇上鸾铃的鸣声也就绝响了。鸣鸾既经绝响,磴道自然也就荒草丛生。次句写山中宫殿。皇帝不来,宫殿当然空着。树木长得更高了,高入云端,故称“云树”,更茂密了,故曰“深深”。被这深深云树包围起来的皇宫,虽然在花卉林木掩映之下,依然呈现一片碧绿,也许还更碧绿了,但由于空着,就充满了寒冷的气氛。只这一“寒”字,就把宫中富贵繁华,珠歌翠舞,锦衣玉食一扫而空。后半转入夜景,写人事更变之后,多情明月,虽然依旧出没其间,但空山寒殿,已经无人玩赏。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天宝十载(751)七月七日夜半在骊山盟誓,“愿世世为夫妇”。诗人想象他们一定也曾如同元稹在《连昌宫词》中所写的“上皇(玄宗)正在望仙楼,太真(杨妃)同凭阑干立”一样,在月光之下,共倚玉石阑干,但现在却只余明月,自去自来,而先帝贵妃,俱归寂寞,玉阑纵存,却更无人倚了。

参考资料:

1、 资料来自逍遥右脑记忆网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沉醉

: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今天晚上劝您务必要喝个一醉方休,酒席上不要谈论明天的事情。感谢主人的深情厚意,酒喝多了,表现出的友情也是深厚的。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应愁时光短促,不要再推辞斟满杯的美酒。人生能有多长呢?不如多喝点酒,勉强作乐一番。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唐宋词十七讲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版 .2、 《唐宋词十七讲》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zūn)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尊前:酒席前。尊:同“樽”,古代盛酒器具。《淮南子》:“圣人之道,犹中衢而设樽耶,过者斟酌,各得其宜。”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huō)(huō),人生能几何。
“须愁”句:应愁时光短促。漏:刻漏,指代时间。莫诉:不要推辞。呵呵:笑声。这里是指“得过且过”,勉强作乐。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唐宋词十七讲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版 .2、 《唐宋词十七讲》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这首词头两句说“劝君今夜须沈(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下半首又说“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四句之中竟有两个“须”字,两个“莫”字,口吻的重叠成为这首词的特色所在,也是佳处所在,下面写“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又表现得冷漠空泛。有的选本因为这重叠和空泛而删去了这首词,叶嘉莹教授认为这实际上等于割裂了一个完整的生命进程,都是未能体会出这首词真正好处的缘故。

  “劝君今夜须沈醉,尊前莫话明朝事”,是深情的主人的劝客之语,一个“今夜”,一个“明朝”具有沉痛的含义。这两句是说:你今夜定要一醉方休,酒杯之前不要说起明天的事情。人是要有明天才有希望的,明天是未来希望的寄托,可是他现在用了一个“莫”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的事千万别提起。“莫话明朝事”,那必然是明天的事情有不可期望,不可以诉说的悲哀和痛苦,所以他这里反映了非常沉痛的悲哀。这是主人劝客之词,如果联想到他的“红楼别夜”的美人劝他早归家,则当时他的希望原当在未来,在明天,明天回去可以见到他“绿窗人似花”的美人,而现在主人劝他“尊前莫话明朝事”,是明天绝无回去的希望了。“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意思是说:纵然是对红楼别夜的美人还是这般的锺情和怀念,但是没有再见的希望,我就珍重现在热情的主人的心意吧,因为主人敬给我的酒杯是深的,主人对我的情谊也是深的。李白有首诗是这样写的:“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大意是:兰陵的美酒散发着郁金花的香气,白玉碗中的酒浆闪泛着琥珀般的光泽,只要主人能使我沉醉,我就忘记了什么地方是他乡。一般人只知道欣赏李白诗潇洒飞扬的一面,其实李白诗也有非常沉痛的一面,李白写饮酒的诗最多,而且多与“悲愁”联系在一起,像“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都属此类。在韦庄这二句写的主人劝酒之情中,也隐含了深重的悲哀。

  下半阕的“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叶嘉莹认为此处乃是客人自劝之词:我忧愁的是像今晚这般欢饮的春夜非常短暂,而不会以你把酒杯斟得太满作为推托之辞。“遇酒且呵呵”,“呵呵”是笑声,如果读者认为是真的欢笑就错了。因为“呵呵”两个字只是空洞的笑的声音,没有真正欢笑的感情,韦庄所写的正是强做欢笑的酸辛。他说:如果你再不珍惜今天“春漏短”的光阴,今天的欢笑,今天这“酒深情亦深”的感情,明天也都不会再存在了。唐朝灭亡,当时的韦庄已经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了,所以他说“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唐宋词十七讲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版 .2、 周汝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4月版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山中

: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何况是高风送秋的傍晚时分,深山重重,黄叶在漫山飘飞。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2-23

长江悲已滞(zhì),万里念将归。
滞:淹留。一说停滞,不流通。万里:形容归程之长。念将归:有归乡之愿,但不能成行。

况属(zhǔ)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况属:何况是。属:恰逢,正当。高风:山中吹来的风。一说即秋风,指高风送秋的季节。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2-23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久滞异地,渴望早日回乡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洗练,情景交融,塑造了一个天涯游子的典型形象,其丰富的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久客思归的凄苦心境。

  第一句是主观化地写景:“长江悲已滞”。长江不会有悲感,有悲感的是诗人;长江日夜奔流不息,并无半点停滞,认为它滞重不畅的也是诗人。诗人为什么会有此感觉?第二句就清楚地说了出来:“万里念将归”。原来,他远离家乡滞留于此地山中已太久太久。“万里念将归”直接抒情,点明自己身在他乡,想到盼望已久的万里归程而深深感叹。“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此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但联系此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悲”、“念”二字,是全篇之“眼”,直接抒发怀念故乡而不得归的悲愁情绪。诗的前两句中“长江”和“万里”是从空间上表述自己远在外地他乡,归家的路途遥远。“已滞”和“将归”是从时间上表明诗人长期滞留他乡,还没有归去。

  从字面上看“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这两句单纯是写景,但其实是通过写景,表达自己内心因思乡而凄楚的心情。诗人在山中望见了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景,这些既是实际的景物描写,同时表现诗人内心的萧瑟、凄凉。正因为诗人长期漂泊在外,所以内心因为思念家乡而分外悲凉,诗人又看到了秋天万物衰落的秋景,这就更增添了他思乡的愁绪。此二句没有一个直接表现感情的字眼,但渗透了诗人浓厚的感情。这里的秋天景色,兼寓“比”、“兴”之意。从“兴”的作用来看,在这样凄凉萧索的环境中,诗人的乡思是难忍和难以排解的。从“比”的作用看,这萧瑟秋风、飘零黄叶,正是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的象征。这两句可能化用了宋玉《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诗意,却用得没有模拟的痕迹,又使读者增添一层联想,对诗的意境起了深化作用。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之妙。

  从通篇的艺术构思来看,诗人采用了“兴法起结”的艺术手法。一下笔便借景兴情,结尾处又以景结情,把所要抒写的思想感情融入一个生动、开阔的画面中,让读者从画中品味。这样,便收到了语虽尽而思绪无穷的艺术效果。该诗首尾三句写景,第二句抒情叙事,采取景情景的结构。由于情在诗结尾处藏于景中,所以《山中》的意境含蓄而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16-172、 陈邦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2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