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章正字道正新居(孝标)

:
独在御楼南畔住,生涯还似旧时贫。全无竹可侵行径,
一半花犹属别人。吟处不妨嫌鼓闹,眼前唯称与僧邻。
近来渐觉青莎巷,车马过从已有尘。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朱庆馀

朱庆馀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139篇诗文

猜你喜欢

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

:

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楼中忆阆州。
若到阆中还赴海,阆州应更有高楼。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
今朝相送东流后,犹自驱车更向南。

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楼中忆阆州。
嘉陵江的河水自此从东流去,自己站在望喜楼中回忆阆州。

若到阆中还赴海,阆州应更有高楼。
如果江水到了阆州还要入海,那么自己更应该站在高楼上回忆。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
嘉陵江的景色,含烟带月,千里风光,河水比靛青都要蓝。

今朝相送东流后,犹自驱车更向南。
现在在江水向东流去之际与你送别,只能独自驱赶着马车向南离去。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07月第1版:第521页

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楼中忆阆(làng)州。
望喜驿:旧址在今四川广元县南。商隐由秦入蜀,自大散关以南,一直沿嘉陵江水行进,至望喜驿,续往西南行,而嘉陵江水则往东南流,故曰“别”。忆:思。阆州:今四川阆中县。

若到阆中还赴海,阆州应更有高楼。
应更有高楼:指自己当更登高楼望之。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
蓝:靛青,一种染料。

今朝相送东流后,犹自驱车更向南。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07月第1版:第521页

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楼中忆阆州。
若到阆中还赴海,阆州应更有高楼。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
今朝相送东流后,犹自驱车更向南。

  “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楼中亿阆州。”起笔扣题,突出“别”字。诗人站在望喜楼上,注目嘉陵江水滔滔东流,不禁油然升起依依不舍的心情。诗人极目望去,又亿起那远在中游的阆州,思绪为之一顿。

  “若到阆州还赴海,阆州应更有高楼。”嘉陵江经阆州后继续向东南流去,到重庆汇入长江,最终流入东海,故曰“赴海”。“应更”是肯定句,前行匆匆,无暇游赏,而此行又不经此,当然不可能再到阆州的“高楼”眺望嘉陵江水了。“阆州”也是写实,而不是未曾涉足的想象,从而更增强了“别”的韵味。

  第一首重在远眺嘉陵江,从宏观着笔,第二首重在写嘉陵江水之澄碧,于细微处见精神。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诗人把视线收回,注目脚下的江水;江天一色,千里嘉陵,烟波浩渺,它象皓月那样洁白,又比纯蓝还碧。诗人尽情描摹江水之美,以增加不忍“别”之情。

  “今朝相送东流后,犹自驱车更向南。”这里把江水人格化了,也就是把自然人格化。江水变成了有生命力的东西了,这样也遂使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犹”,有不忍之意,“更向南”意谓前途渺茫。诗人尽管受柳仲郢之邀,但此行如何,还未可预料,故尔发出“犹自驱车更向南”,以收束全篇。

  这两首绝句通过赞美嘉陵江水,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依恋,从而也反衬了人世间的倾轧、污浊。诗曾有自注:“此情别寄。”当指另有所寄,这或许就是人情冷暖,世风日下,李商隐虽有才华和政治抱负,但时时受到猜忌、排挤。王氏卒后,他更觉无所依托,人生飘泊,内心矛盾也偶尔流露。他渴望得到知音,但现实社会知音难觅,只好钟情于嘉陵江水,聊以片刻的自慰。

  这两首绝句是联章体,紧紧围绕嘉陵江来抒发情感。前者重虚写,以想象嘉陵江壮阔景象,但虚中含实;后者重写实,以细腻的笔触,抒发自己的无尽山水之情,但实中寓虚。这组诗以江水为核心,从不同侧面加以描摹。从其过程上看,写其上游、中游、下游,淡淡勾渤几笔,写出江水的博大;从其特色上看,写其“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芝,极富画意;从其人格化上看,有“相送”,人送江,江送人,生动活泼。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编.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1版:第1077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题玉泉溪

:

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红叶片片沉醉于动人的秋色,碧溪潺潺在夜里弹奏起琴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美好的日子逝去不可能再来,凄风苦雨无限让人度日如年。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76-877

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叶:一作“树”。碧溪:绿色的溪流。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yǎo)如年。
佳期:美好的时光。杳:昏暗、遥远,没有尽头。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76-877

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此诗首句“红叶醉秋色”五字,用重彩绘出一幅枫叶烂漫、秋色正浓的画面。那优美的景色,宜人的气候,令人心醉神驰。“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描写秋色的名句,然“红叶醉秋色”的境界,却也别具韵味。诗人用一“醉”字,把“红叶”与“秋色”联系起来,使抽象的秋色具体可感,描绘了一幅美丽绚烂的秋景图。用字精炼,以少总多。

  次句“碧溪弹夜弦”,也写得情韵萦绕,优美动人。白昼消逝,夜幕降临,枫林隐去,碧蓝澄澈的溪水,潺潺流动,宛然在弹奏一支乐曲,如泣如诉,打破了这也的寂静。夜色如水,不可能不动人情思。这里,“碧”是个诉诸视觉的颜色字。在一般的夜晚,是无法分辨水色的。只有凭借天空的明月,身临溪畔的人,才有可能见得真实,辨得清楚。“弹”字下得也很妙。它不仅写出溪流富有音乐般的诗韵,而且以动衬静,把一个万籁俱寂的夜色,烘托得更加幽深。诗虽未写月,却自有一轮明月朗照;未写人,却有一个少女的倩影徘徊溪畔;未写情,却有一缕悲哀寂寞的情丝,从“夜弦”的曲调中轻轻流出,如泣如诉,萦回耳际。这种虚中见实、实中见虚的写法,笔墨精当,含蕴丰富,营造了一种宁静、幽邃的氛围。

  后两句抒情。主人公终于吐出了自己的心声:“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那曾经有过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心爱的人儿再也不会和自己共度美好快乐的时光。陪伴自己的只能是那漫长的凄风苦雨、度日如年的生活。这两句直言不讳地把这位徘徊于月下溪畔的女子内心的秘密,和盘托出。原来她是位失恋的女子,曾有过幸福的爱情,而此时,“佳期”却一去不复返了。可是这位多情女子还像过去一样热恋着爱人。在枫叶如醉、碧溪夜月的环境中,她徘徊着,回忆着,祈望着,等待着,从原野来到溪边,从白天直至深夜。可是,物是人非,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佳期不可再”,寥寥五字,把这位满怀希望的女子推向了绝望的深渊。她想:“今后的生活又将如何呢?”回答是:“风雨杳如年。”风雨如晦,度日如年,未来的日子是渺茫、悲凉、凄迷的。如果把这里的“风雨”理解为社会“风雨”的话,那么这诗所写的爱情悲剧,就具有更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了。

  这首诗语短情深,措辞委婉而造语清丽。诗人善于选择典型的意象,渲染了一种迷离愁苦的诗境。诗中以景衬情,情与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76-8772、 邓光礼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86-138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望山

:

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
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
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
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
阴霪一以扫,浩翠写国门。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
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

南山三十里,不见逾一旬。
终南山三十里的景色,我差不多有十几天没见到了。

冒雨时立望,望之如朋亲。
冒着雨久站着凝望,看见你如同看见亲朋好友一样。

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
虬龙掬手扬波,人间万里春色如洗。

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只是每天春雨不断,让爱山人心情发愁。

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
阴暗的天气不会太久,虽然现在的狂风来的非常猛烈。

阴霪一以扫,浩翠写国门。
久雨新晴,坏心情一扫而光之后,终南山翠色欲流,如美景如画泻于一国之京城的长安。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
如同在长安百万人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

谁家最好山,我愿为其邻。
谁家的山最好看,我愿意成为他家的邻居。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 / 送前卫县李宷少府

: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
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黄莺往来杨柳低垂,春风中送友使人伤感。

怨别风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你将到千里之外我风然产生别怨,论交情我们已有十年。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
汶水云开孤帆远去,梁山路道曲折匹马迟缓。

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
此地本可乘兴游赏,难留你使我更觉凄惨。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79-80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76

黄鸟翩(piān)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黄鸟:黄莺。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论交:论说交谊。

云开汶(wèn)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
汶水:今名大汶水或大汶河,源出山东莱芜县北,古汶水流经东平县南,至梁山县东南入济水。梁山:在今山东梁山县南,周约十公里。迟:缓慢。

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qī)其。
乘兴:乘着兴致。益:越发,更加。凄其:寒冷的样子。这里指情绪凄伤。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79-80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76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
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

  此首七言律诗,首联“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愁”,诗人选取最能表现春天时令的“翩翩黄鸟”、低垂的杨柳、和煦的春风,勾勒一幅明丽的春景图。友人离别,凄楚可知,与知交分离在即,不能共同来享受这良辰美景,内心不能不倍感“悲”愁。而诗人却以明媚的春景来衬托这种内心的“悲愁”,更反衬出内心“愁”怨之深。情寓景,景异情,情景相对,富有艺术魅力。

  三四句“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写友人此别离,将远去“千里”,日后难得相见,由“惊”而“怨”。这是“愁”的原因之一;以友情来说,与李寀并非一年半载短暂之谊,而是有“十年”交往的深厚感情。此次分手,各奔东西,相距千里,不可能不“悲”伤。这是原因之二。高适在《邯郸少年行》里有:“君不见即今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的;而他和李寀的交情,经过“十年”的考验,更显得纯洁无瑕,肝胆相照。在此临别之际,更觉珍贵,更值得回“忆”,同时也愈增添了离别的“悲”伤,将过去现在融于一联,突显出深厚交情和怨别愁怀。前四句中诗人运用反衬,以回顾曲折之妙笔,将临别之际内心的复杂感情描摹得深婉动人。

  前四句侧重于临别前的复杂心理描写,三联则转入分别后的形象刻画:“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云开日出,春光格外艳丽,但友人“远”去的一叶“孤帆”却飘然而逝,只剩下诗人匹马单骑,“绕梁山”而回返。一个“远”字,一个“迟”字,这两个字表象述意,十分精妙。所谓远者:表现了诗人目驰神往,极力眺望友人“孤帆”远去的神态,也曲折传达出此时此刻诗人内心的复杂心理活动:正因为山长水远,见面无由而产生的巨大怅惘和迷茫,从而在主观上产生一种遥远之感。而一个“迟”字,正是这种主观感受的形象写照。
  
  尾联“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再回应前文,直抒内心的凄然之情。第一句,先宕开一笔,春光明媚,正可乘其兴致,畅叙情谊。而友人去意已定,“留君不住”,自是倍感“凄其”。用典而不着痕迹,借其一端发挥出深长的诗意,正是高诗“篇终接混茫”(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三十七长史参三十韵》)的本色。

  此诗起句以景衬情,然后以“千里”、“十年”补足“悲”伤之由。继而写分别后的极度惆怅,最后再正面点出“凄其”之情。格调舒缓,语言流畅自然,使一腔“悲”“怨”之情如潺潺细流,曲折蜿蜒而出,凄楚缠绵,在以豪放著名的高适诗中确为别具一格之作。

参考资料:

1、 周啸狡 光生主编.《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192-19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去婢

: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公子王孙竞相争逐在后面,貌美的女子流泪湿透了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一旦进入深幽如海的侯门,从此心中爱恋之人便成为了陌路之人。

参考资料:

1、 雅瑟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324-325页 .

公子王孙逐(zhú)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公子王孙:旧时贵族、官僚,王公贵族的子弟。后尘:后面扬起来的尘土。指公子王孙争相追求的情景。绿珠:西晋富豪石崇的宠妾,非常漂亮,这里喻指被人夺走的婢女。罗巾:丝制手巾。

(hóu)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xiāo)郎是路人。
侯门:指权豪势要之家。萧郎:原指梁武帝萧衍,南朝梁的建立者,风流多才,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后成为诗词中习用语,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这里是作者自谓。

参考资料:

1、 雅瑟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新世界出版社 ,2011 :324-325页 .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此诗首句通过对“公子王孙”争相追求的描写突出女子的美貌,次句以“垂泪滴罗巾”的细节表现出女子深沉的痛苦,三、四两句说女子一进权势之门便视自己为陌路之人。全诗高度概括地写出诗人所爱者被劫夺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社会因门第悬殊而造成的爱情悲剧,寓意颇深,表现手法含而不露,怨而不怒,委婉曲折。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上句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即通过对“公子王孙”争相追求的描写突出女子的美貌;下句以“垂泪滴罗巾”的细节表现出女子深沉的痛苦。公子王孙的行为正是造成女子不幸的根源,然而这一点诗人却没有明白说出,只是通过“绿珠”一典的运用曲折表达的。用绿珠坠楼的典故一方面形容女子具有绿珠那样美丽的容貌,另一方面以绿珠的悲惨遭遇暗示出女子被劫夺的不幸命运。于看似平淡客观的叙述中巧妙地透露出诗人对公子王孙的不满,对弱女子的爱怜同情,写得含蓄委婉,不露痕迹。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两句没有将矛头明显指向造成他们分离隔绝的“侯门”,倒好像是说女子一进侯门便视自己为陌路之人了。但有了上联的铺垫,作者真正的讽意已经非常明显。之所以要这样写,一则切合“赠婢”的口吻,便于表达诗人哀怨痛苦的心情,更可以使全诗风格保持和谐一致,突出它含蓄蕴藉的特点。

  诗人从侯门“深如海”的形象比喻,从“一入”、“从此”两个关联词语所表达的语气中透露出来的深沉的绝望,比那种直露的抒情更哀感动人。据说后来于頔读到此诗,便让崔郊把婢女领去,传为诗坛佳话。

  从语言上看,这首诗用词很准确。在封建社会里,造成这类人间悲剧的,上自皇帝,下至权豪势要,用“侯门”概括他们,恰当不过,比喻生动形象。诗人以此诗赠给心上人,既写女子的不幸,也描述了自己所爱被劫夺的哀痛,而造成这种痛苦的,正是那些只顾个人喜恶的侯门贵族、公子王孙。作者并没有直接指斥,但诗中流露出的弱者的哀怨、深沉的绝望,却比直露的指斥更厚重,也更能激起读者的同情。诗中的情感实际上也超越了一己的悲欢而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851页 .2、 乐云 等 .《唐宋诗鉴赏全典》 :崇文书局 ,2011年11月版 :458-459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