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水口入茶山

:
蒨蒨红裙好女儿,相偎相倚看人时。
使君马上应含笑,横把金鞭为咏诗。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郢

李郢,字楚望,长安人。大中十年,第进士,官终侍御史。诗作多写景状物,风格以老练沉郁为主。代表作有《南池》、《阳羡春歌》、《茶山贡焙歌》、《园居》、《中元夜》、《晚泊松江驿》、《七夕》、《江亭晚望》、《孔雀》、《画鼓》、《晓井》等,其中以《南池》流传最广。 73篇诗文

猜你喜欢

醉后赠从甥高镇

:
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
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
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
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
丈夫何事空啸傲,不如烧却头上巾。
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
时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重廉蔺。
匣中盘剑装䱜鱼,闲在腰间未用渠。
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

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
我们骑着马在路上相逢,相互高揖马鞭问候,都是在外的游客,客中相见分外怜惜。

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
想邀你一起击筑悲歌酣饮,击筑悲歌没问题,但正值我倾家荡产无酒钱。

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
江东的人啊,看钱看得紧,风光不借人,枉杀贫穷人,落花空自春。

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
不是没有过钱,只是黄金逐手,快进快出,昨日刚刚破产,今朝陷入贫穷。

丈夫何事空啸傲,不如烧却头上巾。
大丈夫何必空自啸傲,不如烧却头上戴的儒士巾。

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
你身为进士不得封官进爵,我被秋霜染白了旅途中的双鬓。

时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重廉蔺。
时世清明,可是实惠未施及英豪之人,三尺童儿都知道尊重廉颇与蔺相如。

匣中盘剑装䱜鱼,闲在腰间未用渠。
宝剑放在鲨鱼皮的刀鞘里,闲挂在腰间,没有机会用它。

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
就将它换酒与君醉,醉归以后就寄宿到吴国侠客专诸的家里。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28-131

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

欲邀(yāo)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
击筑:用来形容放歌畅饮、悲凉慷慨的情景。筑,古乐器,形如琴,项细肩圆,十三弦。演奏时,用竹尺敲击,故云击筑。

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

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

丈夫何事空啸傲(ào),不如烧却头上巾。
不如烧却头上巾:儒生苦学而无人任用,不如烧掉儒巾。巾,指儒生带的头巾。

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bìn)
君为进士不得进:唐代制度,凡应礼部考试而没有及第的人,都可称为进士。考试及第后,称为前进士。“不得进”,指考试不第、不能入仕求得进取。我被秋霜生旅鬓:我客居在外,鬓上生满白发。秋霜,指白发。

时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重廉(lián)(lìn)
时清:时代清平。三尺童儿重廉蔺:像廉颇、蔺相如这样著名的将相,也受到三尺儿童的轻视。唾,唾弃,轻视。

匣中盘剑装䱜鱼,闲在腰间未用渠(qú)
䱜鱼:鲛鱼,今称沙鱼,皮可以制成刀剑的鞘。渠:它,指上句的剑。

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zhū)
专诸:春秋时吴国的刺客,曾藏匕首于鱼腹中,刺杀吴王僚,使公子光夺得王位,事见《史记·刺客列传》。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28-131
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
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
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
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
丈夫何事空啸傲,不如烧却头上巾。
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
时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重廉蔺。
匣中盘剑装䱜鱼,闲在腰间未用渠。
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

  诗题中关键性的地方是“醉后”二字,全诗就是从“醉”字上生出许多感发兴会来的。

  诗篇首先叙述马上相逢,诗人与从甥际遇相似,况且又在客中相逢,因而产生了“欲邀击筑悲歌饮”的意愿。这里暗用了荆轲、高渐离击筑高歌的典故,点染悲凉的氛围,写出豪爽的侠士风度。诗人本想借酒浇愁,无奈无钱买酒,诗意透过一层,把悲愁的情思写得非常深沉。在欲醉不得的景况下,诗人写出“江东风光”以下六句,从心底深处流露出时光易逝的哀伤;江东此时正春光明媚,可惜即将消逝,如果不及时痛饮行乐,就枉对这良辰美景了。同时,也从心底深处发出愤愤不平的呐喊:黄金已尽,徒然啸傲,不如烧掉儒巾。诗人进一步直抒其情:“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虽说时代清平,英豪的人却不得重用,充满了同病相怜、相互慰藉的情意。诗写到这里,题旨已经显影,感情的波澜也被推至高峰,于是结尾四句宕开一笔,写出“且将换酒与君醉”的诗句;收束全篇。历史上有“金貂换酒”、也有“卖剑买犊”的故事,李白把它们糅合起来,转换成将剑换酒的诗意。宝剑既然闲置无用。不如用来换酒,可劝从甥一醉,也求自身一醉。现实生活中形成的种种落寞、飘零、愤激、悲愁的情怀,都可以在“醉后”忘却,也只有在“醉后”才能得以排遣。从欲饮到已醉的片刻中,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狂放不羁的性格和高镇仕途不得意的无限苦楚,诗人对他的深切同情,都充分地反映出来了。

  这首诗为了适应表达题旨的需要,诗入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诗篇中绝大多数诗句,都是生活体验的直陈,主观意想的表露,内心激情的倾泻。尽管诗中有“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这样的句子,但全诗不是以情景交融的诗境取胜;尽管诗中有“马上相逢揖马鞭”、“且将换酒与君醉”这样的句子,但全诗不是靠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动态,以构成传神的笔触。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28-13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谢赐珍珠

:
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我细细的桂叶眉很久不描了,面上的残妆和著眼泪打湿了我的红色绸衣。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我自是很久没有梳洗过了,你也不必送一斛珍珠来安慰我的寂寥之心。

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xiāo)
红绡:红色薄绸。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liáo)
寂寥:寂寞空虚。

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江采萍风韵神采,无可描画,精通诗文,曾深受玄宗宠幸。只是杨玉环的到来使得清高孤傲的梅妃渐渐失宠。杨贵妃设法贬梅妃入冷宫上阳东宫。梅妃得宠时,各地争相进献梅花。但如今,大家都是忙着给杨贵妃送荔枝,谁还记得曾经专宠一时的梅妃江采萍呢?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乐游原

:
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
青门弄烟柳,紫阁舞云松。
拂砚轻冰散,开尊绿酎浓。
无悰托诗遣,吟罢更无悰。

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
春天的梦因为脑子混乱记不得了,登上原野的时候发现春天已经很深了。

青门弄烟柳,紫阁舞云松。
在青门里揉捏柳枝,在紫阁中看松树耸入云中。

拂砚轻冰散,开尊绿酎浓。
轻轻擦拭砚台使上面的薄冰,再将新酿的醇酒倒入杯中。

无悰托诗遣,吟罢更无悰。
心里的无味只有寄托于诗中,可是吟诗之后内心又归于无味了。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

春梦乱不记,春原登已重。
春梦:春天的梦。春原:春天的原野。

青门弄烟柳,紫阁舞云松。
青门:泛指归隐之处。烟柳:烟雾笼罩的柳林,也泛指柳树。紫阁:指仙人或隐士的住所。云松:白云和松树,古时多为隐居者视为伴侣。

(fú)(yàn)轻冰散,开尊绿酎(zhòu)浓。
开尊:即“开樽”,举杯饮酒。绿酎:新酿的醇酒。

无悰(cóng)托诗遣(qiǎn),吟罢更无悰。
悰:心情,思绪。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漫成三首

:

不妨何范尽诗家,未解当年重物华。
远把龙山千里雪,将来拟并洛阳花。

沈约怜何逊,延年毁谢庄。
清新俱有得,名誉底相伤。

雾夕咏芙蕖,何郎得意初。
此时谁最赏,沈范两尚书。

不妨何范尽诗家,未解当年重物华。
年纪不同都成名人也不妨碍何逊与范云一起成为诗人,我不了解他们当年那个时候为什么看重描写自然景物。

远把龙山千里雪,将来拟并洛阳花。
南朝宋鲍照把北方云中郡龙山的千里雪拿到了江南江南满地花可似塞北雪,而何逊把龙山雪拿来打算一起比作洛阳城的花。

沈约怜何逊,延年毁谢庄。
作为梁朝著名文学家的沈约爱护珍惜何逊,可南朝宋的文学家颜延年和谢庄两人互相诋毁。

清新俱有得,名誉底相伤。
诗句的清新风格都有所得,声名怎么能够互相伤害呢?

雾夕咏芙蕖,何郎得意初。
傍晚泛起淡淡的白雾就赞美情人如清水出芙蓉的荷花清新,这就是何逊刚出名成婚得意时的作品。

此时谁最赏,沈范两尚书。
这个时候谁最赏识他呢?是沈约和范云这两个梁朝的尚书。

参考资料:

1、 作品译文及鉴赏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提供.

不妨何范尽诗家,未解当年重物华。
漫成:随便作成的意思。何范:何逊、范云。未解:未知。针对时下文士袭文人相轻之习者而言。重物华:珍重美好风物。

远把龙山千里雪,将来拟(nǐ)并洛阳花。
龙山:在古云中郡。将来:拿来。底:何。

沈约怜何逊,延年毁谢庄。

清新俱有得,名誉底相伤。

雾夕(xī)咏芙蕖(qú),何郎得意初。
芙蕖:莲花。

此时谁最赏,沈范两尚书。
沈范两尚书:指沈约、范云。沈约在梁朝曾为吏部尚书兼右仆射,范云曾任吏部尚书。见《梁书》沈、范二传。此借指令狐楚与崔戎,二人于商隐均有知遇之恩。

参考资料:

1、 作品译文及鉴赏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提供.

不妨何范尽诗家,未解当年重物华。
远把龙山千里雪,将来拟并洛阳花。

沈约怜何逊,延年毁谢庄。
清新俱有得,名誉底相伤。

雾夕咏芙蕖,何郎得意初。
此时谁最赏,沈范两尚书。

  (其一)第一首诗李商隐就把自己比作南朝梁诗人何逊,把令狐楚恩师比作南朝梁诗人范云,并把他们之间的分别的感情用何逊的“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的诗句来表现。并以当时重视景物的描写提出来,顺利引出南朝宋诗人鲍照的“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的诗句,过度到何逊的诗句:“洛阳城东西,却作经年别。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便达了自己对恩师离别的痛苦与即将重逢的感受。这也模仿了诗经中的爱情诗句:昔我去时雨雪霏霏,今我来时芳草萋萋的感受。

  (其二)这一首李商隐仍把自己比作何逊,把沈约比作令狐楚先辈,同时把说自己坏话的人比作颜延年和谢庄,也说明自己和有知遇之恩的先辈关系不同于沈约与何逊关系的合谐美好。这首诗说明文人间不能相轻视,这是没有用的,不能嫉妒而压抑他人。

  (其三)这首诗李商隐继续把自己比作何逊,并说明自己刚得志时有如沈约、范云的两个人,一个是令狐楚、一个是崔戎,或另一个是王茂元最赏识自己,但今非昔比。何逊八岁能赋诗,弱冠时就被州里举为秀才。其《看伏郎新婚诗》写伏天新婚。李商隐娶王茂元女儿,也是在唐文宗开成年间的入伏之季。

参考资料:

1、 作品译文及鉴赏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提供.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归国遥·香玉

:
香玉,翠凤宝钗垂簏簌,钿筐交胜金粟,越罗春水绿。
画堂照帘残烛,梦馀更漏促。谢娘无限心曲,晓屏山断续。

香玉,翠凤宝钗垂簏簌,钿筐交胜金粟,越簌春水绿。
头上佩戴着香玉,钗上的凤坠低垂,花钿辉映金粟。身上的越簌长裙,轻舞着春水般的碧绿。

画堂照帘残烛,梦馀更漏促。谢娘无限心曲,晓屏山断续。
画堂残烛忽明忽暗照在帘幕里,梦醒时只听得更漏声声急。她那相思无限的愁绪,如晓光初映屏上山影,明了又暗,断了又续。

参考资料:

1、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32

香玉,翠凤宝钗垂簏(lù)(shù),钿筐交胜金粟,越罗春水绿。
香玉:泛指头上精美的首饰。金粟:桂花也称金粟,因花蕊如金粟点缀枝头,这里的金粟,是指妆饰品的形象如金粟状。交胜:彩胜在头上交错戴着。簏簌:下垂的穗子,流苏一类的妆饰物。越罗:古越国(苏杭一带)之地所产罗绸,轻薄美观。

画堂照帘残烛,梦馀更漏促。谢娘无限心曲,晓屏山断续。
谢娘:泛指美丽的少妇。又:六朝已有“谢娘”之称。。心曲:内心的深处,后来常指心中的委曲之事或难言之情。这里是伤心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32
香玉,翠凤宝钗垂簏簌,钿筐交胜金粟,越罗春水绿。
画堂照帘残烛,梦馀更漏促。谢娘无限心曲,晓屏山断续。

  这首词写美女的情态。词一开始,用“香玉”两字来概括了女子通体的优美。玉是滑润的,却也是冰凉的,但他着一“香”字,不仅成了活色生香,而且更有了温润的质感。不止见其肤色之细腻如玉,亦且见肌肤之气息,中人如兰之香。有此体香,其温自不待言的了。古人喜欢用玉来形容女子。如王建的《宫中调笑》:“玉容憔悴三年。”再如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不仅人如玉,而且是香玉,唐玄宗的《好时光》中说:“莲脸嫩体红香。”这就使人感到了女子的肤色不仅洁白如玉,而且吹气如兰,甚至通体生香。如此的女子,虽不言其如何美,仅此“香玉”二字,便已足够是人间之至可宝贵的了,其人如玉。而词的第二、三两句进一步写她的身份。她头上的钗是用翡翠打磨而成的一只翠凤,翠凤的口中,还吊着一串耀眼的宝石,如流苏般沉沉地垂着。钿筐,是小簪子;交胜,是臂上的金环。这些装饰品上面都闪耀着金星。头上的首饰是华美的。第四句写她身上穿的衣服。那质地的高贵,是经过西子浣洗过的春水般的越罗。用春水来形容罗,不仅写出了颜色,而且还写出了飘拂的姿态,像碧波般的漾荡。这就将人更衬的如出尘的仙女、那宓水妃子。这些都写出她的身份是高贵的,这就恰如高明的电影导演那样,首先给观众看到的是这么一个服饰华丽的绝色女子的特写,使观众一开始就为她的艳色所惊异。人既如玉,而服饰又是这般的华丽,极言其美,也就是极言其才。她既是这般的美,读者便也极希望看到她将是如何幸福。

  下片将镜头一下拉开,成了全景,使读者看到了她所居的卧室,是雕梁绘藻的画堂。自然室既如此,则与之相应的摆设也就不言而可知了。看来已是半夜了,因为蜡烛已经烧了很久;闪闪的余光在低垂的竹帘上跳动着。这一特写,首先给人的是一个不安定的空虚的感觉。

  于是,读者就要用另一种怜惜的眼光,再看一下这个女子了。她如此盛装,却原来是那无限伤心的样子。而随着更漏滴残的声音,读者似乎也理解了她刚才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她所守望的人。但却被这无情的更声惊醒了,好梦成空,原来只是一己的空想。是以她这才忡怔地呆着,两眼只盯着那有着山水画的屏风。读者随着她的眼光落在了屏风上,看到了曙色光临,因为屏风是曲折着摆在那里的。向阳的一面就被曙光照见了,而向阴的一面却还是黑的,因此上面画的山水,也就像若断若续的那样——读者从这痴呆的眼神中,感到了她的惆怅,是在想望着那山水之间的他。是的,一夜又过去了,连梦也做不完全。这就又透露了她已不知这样经历过多少次的伤心和失望了。望极之后,便会是失望。词人虽没有说,然而其势岂非已是摆在这里的了。

  词人这样写她的装饰,不仅是美的需要,也是为了写出典型的人,写出了她华贵的身份,是在说明她的不幸,完全不在于自己,她岂非已是非常完美的了,而就在于他所望之人的薄幸。

  写她如此孤寂,用“梦”来点明她思念之专,用“无限心曲”来写她思念之深,用暗示一夜又一夜来写她的忠贞,这就把一个守贞的贵妇人写活了。然而她所等得的,分明是无情的遗弃。词是华丽的,却深深地隐藏着无声的怨怼。会读的会读出如鲁迅先生说的:“我们听到呻吟,叹息,哭泣,哀求,无须吃惊。见了酷烈的沉默,就应该留心了;见有什么像毒蛇似的在尸林中蜿蜒,怨鬼似的在黑暗中奔驰,就更应该留心了:这在预告‘真的愤怒’将要到来。”(《华盖集·杂感》)温庭筠在这里写出的沉默和怨怼,很难说这不是即将崩溃的晚唐政治的写照。而不会读的、或者说满脑子封建意识的,就只会读出陈梁宫体,然而这确实是冤枉了温庭筠。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