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大

: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168篇诗文

猜你喜欢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更短亭 一作:连短亭)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远处舒展的树林之上暮烟笼罩一片迷蒙,仍是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夜色弥漫进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更短亭 一作:连短亭)
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急急飞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只看到道路上的长亭连着短亭。

参考资料:

1、 陈耳东,陈笑呐.情词: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5页2、 吴熊和,沈松勤.唐五代词三百首:岳麓书社,1994.04:第2页3、 亦冬.唐五代词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3页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míng)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平林:平原上的林木。漠漠:迷蒙貌。烟如织:暮烟浓密。伤心:极甚之辞。愁苦、欢快均可言伤心。此处极言暮山之青。暝色:夜色。

玉阶空伫(zhù)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更短亭 一作:连短亭)
玉阶:玉砌的台阶。这里泛指华美洁净的台阶。伫立:长时间地站着等候。归:一作“回”。长亭更短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更”一作“连”。

参考资料:

1、 陈耳东,陈笑呐.情词: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5页2、 吴熊和,沈松勤.唐五代词三百首:岳麓书社,1994.04:第2页3、 亦冬.唐五代词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3页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更短亭 一作:连短亭)

  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然而景物的渲染中却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主观心理的描绘又糅合在客观景物之中。因而从整体上来说,情与景、主观与客观,又融成一片。

  “平林漠漠烟如织”,是写游子眼中之景物。“平林”,不是“平地的树林”;而是山丘上的树林。林木依山而生,高低错落,本不会“平”,而着一“平”字,不仅准确地写出了游子自高楼下视所见之远景,而且表现了阔大而高远的意境。“如织”二字,一言烟雾密度之大,一是衬托游人离愁之浓。如果说这一句仅仅是情景交融的话,那么下一句词人便把自己的主观色彩尽情地涂抹于景物之上,似乎已把大自然人格化了。这里的“伤心碧”,语义双关,一是极言寒山之碧,一是说寒山似乎因伤心而碧透。山犹如此,人何以堪。秋天,本是文人墨客伤感的季节,又加上寒山日暮,烟锁雾封,所以游子的思归之情已达极致。因此,接下二句“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中的“愁”字的逼出,自是水到渠成。“暝色”,即暮色。暝色本不会动,而曰“入高楼”,不仅十分形象地写出了夜色渐近的过程,而且似乎暗示随着夜幕的降临愁意也闯入了游子的心头。以上是上片,主要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先写自然之景,后写人工建筑,最后写楼中之人,由远及近,极有次第。

  这首词通过描写平林、寒山的深秋景色,和想象家人盼归的形象,抒发了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思之情。此词层次清晰,跌宕有序。移情于景,情景相生。既有鲜明的形象描写,又有细致的心理刻画。句子简约而不晦涩,文字质朴而不平板,可为唐代文人词中上乘之作。

  下片立足于主观的感受上。在暮霭沉沉之中,主人公久久地站立在石阶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空”也是上片所勾画的景物感染下的必然结果。主观情绪并不是孤立存在着的,它立刻又融入了景物之中——“宿鸟归飞急”。这一句插得很巧妙。作者用急飞的宿鸟与久立之人形成强烈的对照。一方面,南宿鸟急归反衬出人的落拓无依;另一方面,宿鸟急归无疑地使抒情主人公的内心骚动更加剧烈。于是,整个情绪波动起来。如果说上片的“愁”字还只是处于一种泛泛的心理感受状态,那么,现在那种朦胧泛泛的意识逐渐明朗化了。它是由宿鸟急归导发的。所以下面就自然道出了:“何处是归程?”主人公此刻也急于寻求自己的归宿,来挣脱无限的愁绪。可是归程在何处呢?只不过是“长亭连短亭”,并没有一个实在的答案。有的仍然是连绵不断的落拓、惆怅和空寞,在那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之间。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韩元吉《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短短的一首词中,掇取了密集的景物:平林、烟霭、寒山、暝色、高楼、宿鸟、长亭、短亭,借此移情、寓情、传情,手法极为娴熟,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活动,反映了词人在客观现实中找不到人生归宿的无限落拓惆怅的愁绪。

  历来解说此词,虽然有不少论者认为它是眺远怀人之作,但更多的人却说它是羁旅行役者的思归之辞。后一种理解,大概是受了宋代文莹《湘山野录》所云“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一语的影响。以为既然题于驿楼,自然是旅人在抒思归之情。其实,古代的驿站邮亭等公共场所以及庙宇名胜的墙壁上,有些诗词不一定是即景题咏,也不一定是写者自己的作品。

  细玩这首词,也不是第一称谓,而是第三称谓。有如电影,从“平林”、“寒山”的远镜头,拉到“高楼”的近景,复以“暝色”做特写镜头造成气氛,最终突出“有人楼上愁”的半身镜头。分明是第三者所控制、所描撰的场景变换。下片的歇拍两句,才以代言的方法,模拟出画中人的心境。而且词中的“高楼”、“玉阶”,也不是驿舍应有之景。驿舍邮亭,是不大会有高楼的,它的阶除也决不会“雕栏玉砌”,正如村舍茅店不能以“画栋雕梁”形容一样。同时,长亭、短亭,也不是望中之景;即使是“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中的最近一座,也不是暮色苍茫中视野所能及。何况“长亭更短亭”,不知凡几,当然只能意想于心头,不能呈现于楼头人的眼底。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钟振振.唐宋词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10:第16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岘山怀古

: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
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访古登岘首,凭高眺襄中。
登临岘山顶,寻找游览古迹,凌空看襄阳。

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天气晴和,远处山峰挺出,秋水枯落,沙洲更加清冷辽阔。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看到游玩的女孩在玩弄明珠,喝酒后,更加怀念西晋时的征南将军山简。

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看秋风萧瑟而兴叹,高大的松树也在秋夜里风中呜咽:事业何时有成。

访古登岘(xiàn)首,凭高眺(tiào)(xiāng)中。
岘首:在襄阳城南数里处。凭高:登临高处。襄中:指襄阳城一带。李白登上岘山远望襄阳城一带。

天清远峰出,水落寒沙空。
“天清”二句:李白的视线是从西南诸峰移向西北而又动望的,即可能是由望楚山移向鱼梁洲的。

弄珠见游女,醉酒怀山公。
游女:指万山脚下的解佩渚的传说,即郑交甫与汉水女神之事。山公:即山简。

感叹发秋兴,长松鸣夜风。
秋兴:因秋日而感怀。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入峡寄弟

:
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
未尝冒湍险,岂闭垂堂言。
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
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
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
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
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
泪沾明月峡,心断鹡鸰原。
离阔星难聚,秋深露已繁。
因君下南楚,书此示乡园。

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
先前我和你们,读书不常出门。

未尝冒湍险,岂闭垂堂言。
不曾冒过激流的危险,哪理会坐不垂堂的古训。

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
从这次出来游历江湖,艰辛困苦难以一一述陈。

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
峡中往来的旅客疲弊不堪,幸赖大禹开凿之功至今犹存。

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
两岸峭壁耸立起上千座险峰,湍急的水流在万条壑谷涌奔。

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
我来这里总共才几天,没有一夜不听到猿的啼声。

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
江边宿息时归思依依,船只行进中落魄失魂。

泪沾明月峡,心断鹡鸰原。
明月峡中泪水沾湿了衣裳,原野的鹡鸰使人断肠伤神。

离阔星难聚,秋深露已繁。
离得太远星星也难相聚,晚秋季节露水越来越深。

因君下南楚,书此示乡园。
趁着先生顺流直下南楚,写下这首诗寄给家乡亲人。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0-22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孟浩然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24

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
入峡:指进入长江诸峡入蜀。峡:指长江流经重庆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的险隘地带,其中最著名的有巫峡、巴峡、明月峡等。弟:指孟洗然、孟邕等。尔:一作“汝”。

未尝冒湍(tuān)险,岂顾垂堂言。
湍险:指在急流中行船的危险。湍:急流。垂堂:靠近堂屋檐下。因檐瓦坠落会击伤人,故以喻危险的境地。

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

往来行旅弊,开凿禹(yǔ)功存。
行旅:旅客。弊:困,疲乏。禹功:大禹开凿三峡之功。大禹治水,疏通江河,传说他开凿黄河三门峡,连同长江三峡也附会为他所开凿。

壁立千峰峻,潈(cóng)流万壑()奔。
潈:众水相入交会之处。

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
凡:只是,不过是。几宿:几次过夜。

(pǔ)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
浦:水口,江边。摇:一作“思”。摇动,这里作引动。归恋:归家之思恋。失梦魂: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躯体,失梦魂意为梦中魂归故乡。

泪沾明月峡,心断鹡(jí)(líng)原。
明月峡:在今湖北巴东。峡口南岸壁高四十丈,壁上有圆孔,形如满月。鹡鸰原:比喻兄弟。鹡鸰:一作“脊令”,鸟名。

离阔星难聚,秋深露已繁。
离阔:阔别。星难聚:参星和辰星,一在西方,一在东方,出没各不相见。借以比喻彼此隔离。

因君下南楚,书此示乡园。
因:依凭。君:指被托咐寄诗的人。南楚:指江陵、襄阳一带。书此:写下这首诗。示:一作“寄”。乡园:家乡。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0-22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孟浩然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24
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
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
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
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
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
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
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
泪沾明月峡,心断鹡鸰原。
离阔星难聚,秋深露已繁。
因君下南楚,书此示乡园。

  一至六句写在旅途中回忆在家读书时的情景。诗人青少年时代和诸弟在家闭门读书,攻读儒家经典。读书之余,也学剑、弹琴、游乐。兄弟们同室求学,携手共游,融洽无间,情深谊厚。但那时毕竟未历风险,以致连“坐不垂堂”这句话的意义也不理会。及至出门游历,其艰险程度,真是一言难尽。

  七至十二句写游历三峡的所见所闻。这次远游,他乘船逆江而上,经宜昌而入三峡。三峡是著名的长江天险之地,以险滩多、水流急而闻名,两岸山势峻奇多姿,虎啸猿啼,气象万千。这时诗人心灵完全沉浸在雄奇壮丽的大自然的怀抱之中。

  十三句至二十句写进入三峡所见所闻引发的怀乡思弟的情愫。当夕阳西下,夜深人静之际,听到猿猴啼叫,不免激发心中凄凉心情。诗人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同胞兄弟的手足之情,归家的念头油然而生,甚至梦中返回故乡。特别是来到明月峡时,因峡名明月联想起“团圆”,想起“鹡鸰原”的典故,深感独身在外的凄凉,记挂着弟弟们,不禁泪水模糊了诗人的双眼。“泪沾明月峡,心断鹡鸰原”两句表明诗人的思亲之情达到了高峰。在思乡之际,碰巧遇到一位要返回襄阳的同乡,于是便写了此诗,请他捎给弟弟们,充分表现了诗人作为兄长对弟弟们的一片爱心。

  此诗描写入巴蜀三峡时的艰险,抒发了作者远涉江湖之苦和怀乡忆弟之情。题中的“弟”指作者弟弟孟洗然、孟邕等。作者曾与他们一起隐居读书,都胸怀大志。作者这次经三峡正当深秋,诗中“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正是对三峡险境的高度概括。“浦上”以下各句则触景生情,由入明月峡而思念与家人团圆,见鹡鸰在原而感伤兄弟分离,感情表现得自然、真挚。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0-222、 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第48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写真寄夫

: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经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刚刚想要下笔作画,先拿镜子照一照只觉一阵寒意。

已经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心中已自感容颜衰老,此刻仔细端详发觉鬓发也开始有点稀疏了。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描绘泪眼十分容易,写出心中忧思郁结何等困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想你大概把我完全忘光了吧,送上这张画,让你时时看看我。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60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26-827

欲下丹青笔,先拈(niān)宝镜寒。
丹青笔:即画笔。丹青,丹砂和青雘,可作颜料,借指绘画。拈:用手指搓捏或拿东西。宝镜:镜子的美称。

已经颜索寞,渐觉鬓(bìn)凋残。
经:一作“惊”。索寞:形容衰老,毫无生气。凋残:衰落;残败;减损。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描将:意为描写。将:一作“来”。愁肠:忧思郁结的心肠。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浑:全。忘却:忘记掉。画图:图画。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60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26-827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经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久别丈夫的真挚感情,隐约透露了她忧虑丈夫移情别恋的苦衷。全诗刻画心理活动既细致入微,又具体形象,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首联一开头,就通过手的动作来展示心理活动。她提起“丹青”画笔,正想下笔作画。然而,她犹疑了。不知道该怎么画,还是“先拈宝镜”,照照容颜吧。可是一“拈宝镜”,却给她带来一股“寒”意。“宝镜”“寒”的原因,分不清是冰凉的镜体给人一种“寒”的感觉,还是诗人的心境寒凉。一“寒”字,既状物情,又发人意。

  颔联进一步写诗人对镜自怜:她心中已自感玉容憔悴,而此刻细细端详,发觉鬓发也开始有点稀疏了。“惊”是因为“颜索寞”而引起的心理活动。“已惊”表明平素已有所感触,而此时照镜,更惊觉青春易逝。“颜索寞”,明显易见;“鬓凋残”细微难察,用“渐觉”一语,十分确当写出她愈来愈苦这一心理状态。

  颈联中“泪眼”代指诗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这里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在矛盾对比中,刻画怀念丈夫的深情。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四出杜丽娘自画肖像时说过两句话:“三分春色描将易,一段伤心写出难。”当是脱胎于此。

  尾联点出写真寄外的目的。诗人辞恳意切地叮嘱丈夫:“想你大概把我完全忘光了吧,送上这张画,让你时时看看我。”“恐”,猜想,是诗人估量丈夫时的心理状态。一“恐”一“浑”,准确地描绘出自己微妙的感情活动。本来,仆人回家取琴书等物时,诗人察觉丈夫已有“别依丝萝”、把糟糠之情全“忘却”的意向。但她在诗中却避免了作正面的肯定,而用了估量、猜测的口吻,这就不致伤害丈夫的自尊心,而且给他留下回心转意的余地。一“恐”字,把诗人既疑虑又体谅丈夫的感情,委婉曲折地吐露出来,可谓用心良苦。末句,直陈胸臆,正面规劝丈夫:“时展画图看”,遥应首句,语短情长。

  此诗对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是很出色的。它也从侧面透露出封建时代妇女的不幸和痛苦。全诗情感表达真挚,有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据记载,南楚材看了这首诗后,回心转意,辞掉了颍地长官的那桩婚事。

参考资料:

1、 邓光礼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18-131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羽林行

:
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
天明下直明光宫,散入五陵松柏中。
百回杀人身合死,赦书尚有收城功。
九衢一日消息定,乡吏籍中重改姓。
出来依旧属羽林,立在殿前射飞禽。

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
长安的恶少的坏得出了名的。他们敢于在酒楼下抢劫商人的财物后,马上又跑到酒楼上去狂欢醉饮。

天明下直明光宫,散入五陵松柏中。
天亮他们下班后从皇宫里一出来,就分头藏入五陵一带的松柏中。

百回杀人身合死,赦书尚有收城功。
终于有一天这伙人落网了,按法律规定他们多次杀人本该判处死刑,但皇帝却下赦书释放他们,还道他们有收城之功。

九衢一日消息定,乡吏籍中重改姓。
当他们被赦的消息在长安城中得到证实,他们便立刻在乡吏簿籍中重新恢复了自己原来的姓名。

出来依旧属羽林,立在殿前射飞禽。
这些人被释放出来后,依旧当他们的羽林郎,他们站在宫殿前逍遥自在地弯弓搭箭射杀飞鸟。

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
恶少:品行很坏,行凶作恶的少年。出名字:著名。

天明下直明光宫,散入五陵(líng)松柏中。
下直:直即值,意同今日的下班。明光宫:汉宫殿名,这里指唐皇宫。

百回杀人身合死,赦书尚有收城功。
合死:该死。

九衢(qú)一日消息定,乡吏籍中重改姓。
九衢:长安城中的大街,此处指全城。

出来依旧属羽林,立在殿前射飞禽(qín)
羽林:即羽林军。汉代以来,历代封建王朝,都用“羽林”称呼皇帝的禁卫军。

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
天明下直明光宫,散入五陵松柏中。
百回杀人身合死,赦书尚有收城功。
九衢一日消息定,乡吏籍中重改姓。
出来依旧属羽林,立在殿前射飞禽。

  “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开宗明义,指出羽林军的来源是“长安恶少”,都是坏得出了名的!他们在楼下打劫客商,转身上楼,便大吃大喝起来。一般强盗作案后,要隐匿潜逃,而这批恶少,堂而皇之,无视法纪。他们不仅转身上楼醉酒,毫无顾忌,而且是“天明下直明光宫,散入五陵松柏中”。诗人接连使用“楼下”、“楼上”、“天明”、“散入”诸词以显示这是一连串毫无顾忌的行动;写他们在长安城中,大摇大摆地干坏事;楼下劫财,楼上醉酒,天明又从楼上下来,径到皇宫里去值班,值班完毕,就又散入到五陵松柏林中去路劫杀人了。明光宫,汉代宫殿名,这里是以汉代唐:“五陵”,西汉五个皇帝的陵墓,面积很大,多植松柏,是豪门贵族居住的地方。从“散入”二字看,说明参加杀人劫货的人数很多,胆子极大。

  以上四句,表面上是写羽林恶少之“胆”,实则是写羽林恶少之“势”,炙手可热,有很厉害的后台。

  “百回杀人身合死,赦书尚有收城功。”“百回”二字不可轻轻放过。这说明他们尽管常常劫财杀人,谁也奈何不得,直到“百回杀人”,罪大恶极才被问成死罪;但接踵而来的,却是皇帝的赦书,说他们“收城”有功,可以将功折罪!古代,在政治混乱时期,战役中常有虚报战功的现象。中唐之岁,常让根本不懂军事的宦官统兵或监军,更是可以信口雌黄,在叙录战功之际,甚至把根本没有参加战斗的人也报进去。羽林恶少,或认宦官为义父,或以财货重赂阉党,“赦书”之事,自然就由他们一手操办了。所谓“收城功”云云,就直接反映了军事、政治的混乱与黑暗。

  最末四句,是写羽林恶少们逍遥法外的得意之态:“九衢一日消息定,乡吏籍中重改姓。”“九衢”,长安城中的各条大街,代指京城。恶少们犯了“身合死”的大罪之后,最多不过更改姓名,暂避乡间,一当被赦的消息从京城中得以证实,他们就又在乡吏的户籍册中重新恢复了原来的姓名;并且露面之后,依然当他的羽林军,可以“立在殿前射飞禽”,又受到皇帝的赏识了!末句是全篇最精彩、最传神之笔。它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群羽林恶少逍遥法外、有恃无恐的情状。“射飞禽”已见其自由狂放之态,“立在殿前”射御前之鸟,更见其得宠骄纵的神态,他似乎在向人们挑战!读至此,人们不禁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诗人对朝政的失望、感叹,尽在不言之中。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贵上。”此篇不著议论,题旨所在,又以一幅令人深思的画面出之,可见作者表现手法之高明。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