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子长

:

欲寻酒处结生涯,安得藤枝引病骸。栗里对花藤逸事,醉乡眠月亦无怀。

影临秋水疑乌帽,足入云山信短鞋。起倒惟公深有意,不知何处是瑶阶。

李瑜

李瑜,字伯温。顺德人。诸生。陈献章弟子,与湛若水友善。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四有传。 6篇诗文

猜你喜欢

送毛伯温

: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将军你争伐南方,胆气豪迈无比,腰间的钢刀如同一泓秋水般明亮。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风吹电闪之中旌旗飘,战鼓擂动,山河震动,日月高标。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将军神勇天生,犹如天上麒麟的后代,敌人如同洞里的蝼蚁一般,怎么能逃走呢?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等到天下太平,将军奉诏,班师回朝的时候,我(指嘉靖自己)亲自为将军解下战袍,为将军接风。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大将:指毛伯温。横:横挎。秋水:形容刀剑如秋水般明亮闪光。雁翎刀:形状如大雁羽毛般的刀。

风吹鼍(tuó)鼓山河动,电闪旌(jīng)旗日月高。
鼍鼓:用鳄鱼皮做成的战鼓。旌旗:指挥作战的军旗。

天上麒(qí)(lín)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麒麟:一种传说中的神兽,这里用比喻来称赞毛伯温的杰出才干。蝼蚁:蝼蛄和蚂蚁,这里用来比喻安南叛军不堪一击,不成气候。

太平待诏(zhào)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诏:皇帝的诏令。朕:皇帝的自称。先生:指毛伯温。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这是毛伯温出征安南时,明世宗朱厚熜(cōng)为其写的壮行诗。首联写主将气概和出师时的装束,充满豪壮之气。颔联写鼓鸣旗展,以衬军威。前四句是对毛伯温和将士们的赞扬,称赞他们豪气凛然,撼动山河。颈联作敌我分析,言麒麟有种,蝼蚁难逃,用“蝼蚁”来蔑视叛军,比喻中有议论。尾联既表达了对毛伯温出征必胜的信心,更是对毛伯温的信任和鼓励。全诗写得明白晓畅,铿锵有力,气势非凡,反映出明世宗早期励精图治的精神面貌。

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

  公一官,嫁为畿辅某官某妻。公夫人甚爱官,每迎官,婿固不遣,恚而语官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官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公为都御使,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的一个官员为妻。王翱的夫人非常疼爱女儿,每次要女儿回家,女婿坚持不放走。他愤怒地对妻子说:“你的父亲是选拔官吏的长官,把我调到京城做官,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的母亲。况且调动我轻易得就像振落树叶,有什么可吝啬的呢?”于是女儿将想法告诉了母亲,夫人在当天准备了酒菜,跪着禀告王翱,王翱非常生气,拿起几案上的器具打伤了夫人,出门去,坐马车住到朝房里,十天后才回家,女婿最终没有被调职。

  公为都御使,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王公做都御史时,同太监某人镇守辽东。这个太监也奉公守法,同王公相处得很好。后来王公改调两广任职,太监哭着送别,赠给大宝珠四枚。王公坚决辞谢不受。太监哭着说:“这大宝珠不是受贿得到的东西。以前先皇把僧保所买来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今天拿一半给您赠别,您本来就知道我并不是贪财的人啊。”王公接了宝珠,放进自己所穿的披袄,把它缝在里面。后来回到朝廷,寻找太监的后代,找到了他的两个侄子。王公安慰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为贫穷所困吧?”二人都说:“是的。”王公说:“如果你们要有所经营,我帮你们出钱。”太监的两个侄子心里盘算,王公无法办到,只不过是表表老朋友的心意罢了。都假装答应说:“是”。王公几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照说定的办。于是他们就假造了一张买房子的契约,开列的价钱是五百两银子,告诉王公。王公拆开披袄,取出宝珠交给他们,那包裹的记号,仍然是原来的样子。

  公一女,嫁为畿(jī)辅某官某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qiǎn),恚(huì)而语女曰:“而翁长铨(quán),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lìn)者何?”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公:指王翱。畿辅: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畿,古代王都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后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辅,亦指京城附近的地方,如汉代京城之外有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政区,称三辅。某官某:作什么官的某人。某,前一个代官职,后一个代其人姓名。固:副词,坚决,坚持。不遣:不让回娘家。遣,打发走。恚:怨怒。语:告诉。这一句意谓你父亲为吏部长官。而:你,代词。翁:父。长:长官。这里用为动词,做……长官。铨:铨选,唐宋至清选用官吏的制度,由吏部按照规定任免、考核、选拔官吏。故吏部亦称“铨部”,其长官称尚书。迁我京职:把我调任京城的官职。迁:古代调动官职叫“迁”,一般指升职。则:连词,那么。汝:你。朝夕:天天,时时。且:连词,况且。表示意思上的更进一层。振落叶:摇下正在凋落的树叶。振,摇动。耳:而已,罢了。而:可是。固吝者何:为什么硬要这么吝惜力气呢。固,坚持。寄言:寄语,托人带话。白:告诉。案:几桌,此指餐桌。一说,古时进食用的短足木盘。驾:坐车。朝房:官吏上朝前停留休息的房舍。旬:十天。乃:才。第:府第,王公大臣的住宅。竟:终于。不调:没有调职。

  公为都御使,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huì)得之。昔先皇颁(bān)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lián),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gǔ)。”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都御史:都察院的长官。都,总。御史,明清是监察官吏的官,属都察院。太监:清朝宦官统称。明朝时宦官首领称太监。辽东:明朝在今辽宁省内设辽东都指挥司,防守边境。甚相得:相处得很好。相得,互相投合。改:改任,改换官职或另任某官。两广:广东和广西两省。王翱调任总督两广军务时在年(代宗景泰三年),时年六十九岁。泣:小声地哭。枚:本义为树干,引申为计量单位,犹“个”、“颗”等。是:指示代词,这,指大珠。贿得:通过受贿得到。贿,贿赂,这里指接受贿赂,用作“得”的状语。先皇:先朝皇帝。先,对已去世者的尊称。此处指明成祖或明宣宗。颁:赏赐。僧保:人名,不详。货:买。西洋:泛指南洋群岛、印度、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东非等地。明成祖时,曾命郑和等七次下西洋。于:给。侍臣:皇帝左右的近臣,包括太监。某:自称之词,指代“我”。焉:语气助词。别:赠别。固:副词,本来。内:同“纳”,放入。著:“着”的本字,穿。披袄:穿在外面的上衣,大多是夹的或棉的。纫之:意谓把珠缝在披袄中。纫:缝。后:后代,此处指太监的继承人,过继之子或养子。从子:兄或弟的儿子、侄子。之:慰问他们。若,你们,代词。得无:犹言“莫非”、“恐怕”,表示对事实的测度。苦贫:苦于贫穷,为贫穷所困。然:表应对的副词,常单独成句,可译作“是的”,“对”。营:经营,置办,指做生意或买房产等。予:我,代词。佐:辅助,帮助。贾:同“价”,钱。心计:心里盘算。无从办:无法办到。特:副词,只,不过。故人:旧友,老朋友。阳:同“佯”假装,伪装。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顺从。犹“是”,“好吧”。如约。按照约定的办。如,依照。乃:于是,就。副词。伪为屋券:假造一张买房子的契约。为,动词。券,契据。古代的券常分为两半,各执其一作为凭证,如今之合同。列贾:开列的价格。五百金:五百两银子。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先秦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镒(yì),一镒称一金;汉代以黄金一斤为一金;后来以银子为货币,银一两称一金。告公。授:给予,交给。封识宛然:意谓原来封好的记号仍然是那样,即仍是原来包裹的样子。识,同“志”,标记,记号。宛然,依然。

甲辰八月辞故里 将入武林

: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国亡家破之际我能到哪去呢?西子湖畔有我的榜样。(于谦和岳飞的墓都在西湖边)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于忠肃(于谦)的功绩可与日月同辉,岳武穆曾经保住了宋朝半壁江山,朝廷给他在西湖边建了祠庙。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很惭愧我抗清复明大业未成,手无寸功,却想和这两位葬在一起。我凭借一颗赤诚之心,想在西子湖畔有一处我的安息之地。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以后有那么一天,在很多素车白马赶到浙东来向我吊丧的路上,东海将会掀起愤怒的狂涛,那狂涛难道是葬在鸱夷里的伍子胥所化的吗?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子悬于氏墓,乾(qián)坤半壁岳家祠(cí)
日月句:日月,指明朝,也有光辉的意思。于氏,指于谦,见于谦《出塞》作者简介。乾坤句:乾坤,天地。岳,指岳飞,见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作者简介。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赤手:空手。借一枝:即借一枝栖,李义府《咏鸟》:“上林无限树,不借一枝栖”。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chī)夷!
素车:素车白马,指送丧的行列。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诗题辞故里,而诗人十分明白此去乃辞人世。面对死亡的命运,抗清英雄张煌言在诗中所抒发的,不是对生的留念,也不见半点悲戚。充塞全诗的是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以及身虽死而志不移的豪壮情怀。首联点题,述及辞故里、向杭州之行,且表明欲效民族英雄于谦、岳飞,魂归西湖。二三两联承此而展开,既表达对于、岳二人的景仰之情,又为自己能够为国家民族利益而献身感到自豪。尾联为全诗情感发展的高潮,慷慨悲壮之气震撼人心。

:
新妆竟与画图争,知是昭阳第几名?
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新妆竟与画图争,知是昭阳第几名?
化了新的妆容!却不得人欣赏,竟然和画像争论!这幅仪态妆容!在后宫中又能排到第几名 !

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忧愁的看着水中自己纤瘦的身影,你应该怜惜我对于你的爱。

新妆竟与画图争,知是昭阳第几名?
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画像上的小青光鲜依旧,可生活中的小青却日渐衰弱。无缘再会心上的夫君,画像又怎能解她心上的忧愁。此生万般无奈,她只好祈祷来世的幸福。

观书

: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书卷就好像是我的多年老友,无论清晨傍晚还是忧愁快乐总有它的陪伴。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心中再无半点尘世间的世俗杂念。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坚持经常读书,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勤奋攻读,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不相信我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参考资料:

1、 郭太平,王元明,王涛群.《勤学古诗百首》: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第177页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故人:老朋友。此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拟作“故人”。“相亲”句:晨昏:即早晚,一天到晚.晨:早上。昏:黄昏。忧:愁。每:时常。亲:近。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三千字。此为泛指,并非确数。此句说明作者读书多且快,同时也写出他那种如饥似渴的情态。胸次:胸中,心里。尘:杂念。这句说作者专心读书,胸无杂念。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其一)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逐:挨着次序。

金鞍(ān)玉勒(lè)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金鞍:饰金的马鞍。玉勒:饰玉的马笼头。此泛指马鞍、笼头的贵美。庐:本指乡村一户人家所占的房地,引申为村房或小屋的通称。这里指书房。

参考资料:

1、 郭太平,王元明,王涛群.《勤学古诗百首》: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年:第177页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该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他的勤学苦练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