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
从去年开始落一个牙齿,今年又落了一个。
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
不久便连续落了六七个,看来落势还不会停止。
馀存皆动摇,尽落应始止。
留存着的牙齿都在动摇了,看来总要到落尽才完结。
忆初落一时,但念豁可耻。
想当初落下第一个牙齿时,只觉得口中有了缺缝,怪羞人的。
及至落二三,始忧衰即死。
及至后来又落下两三个,才耽忧年寿衰老,恐怕快死了。
每一将落时,懔懔恒在己。
因此,每一颗牙齿将落的时候,常觉得中心懔懔。
叉牙妨食物,颠倒怯漱水。
歪斜颠倒,既妨碍咬嚼,又不敢用水漱口。
终焉舍我落,意与崩山比。
可是它终究还是舍弃我而落下了,这时我的情绪好比崩塌了一座山似的。
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
近来已经对于落掉牙齿习熟了,落一个,也不过和上一个差不多。
馀存二十馀,次第知落矣。
现在还留馀二十多个,也有了思想准备,知道它们会得一个一个地落掉。
倘常岁一落,自足支两纪。
如果经常是每年落一个,那么还可以支持二十年。
如其落并空,与渐亦同指。
如果一下子全部落光,那么,和慢慢地落光也是一样。
人言齿之落,寿命理难恃。
有人说,牙齿在掉了,看来生命也靠不住了。
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
我说人生总有一个尽头,寿长寿短,同样得死。
人言齿之豁,左右惊谛视。
有人说,牙齿落空了,左右的人看了也会吃惊。
我言庄周云,木雁各有喜。
我说庄子有山木和鸣雁的比喻,我的牙齿落光了,说不定也是喜事。
语讹默固好,嚼废软还美。
说话多误,那么就经常缄默也好,不能咬嚼,那么就专吃软的东西,也同样味美。
因歌遂成诗,时用诧妻子。
因为歌咏落齿,就写成了这首诗,常常用它来给老妻和孩子们读读,让他们惊笑。
参考资料:
1、 张清华主编.韩愈诗文评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08月:534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
齿:口中两颊生的齿叫牙,俗称大牙。前近唇者称齿。诗中牙齿互文,无别。
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
俄然:突然间,形容时间短。落势:牙齿脱落的势头。殊未已:还没有停止。
馀(yú)存皆动摇,尽落应始止。
尽落:落尽,掉完。始止:才停止。
忆初落一时,但念豁(huō)可耻。
落一时:掉第一颗牙时。但念豁可耻:只觉得豁牙难看。
及至落二三,始忧衰即死。
始忧衰即死:才担心因衰老快要死了。
每一将落时,懔(lǐn)懔恒在己。
懔懔:畏惧的样子。恒在己:自己经常处于这种畏惧状态。
叉牙妨食物,颠倒怯(qiè)漱水。
叉牙:与“权桠”义同。即参差不齐。颠倒:横竖,即横竖都不舒服。怯漱水:怕用水漱口。
终焉舍我落,意与崩山比。
终焉舍我落,意与崩山比:最后牙齿离开我脱落寸,像山崩一样快。形容牙掉的突然。
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
熟:习以为常。
馀存二十馀,次第知落矣。
次第:一个接着一个。
倘(tǎng)常岁一落,自足支两纪。
倘:假如。两纪:一纪十二载,两纪二十四年。
如其落并空,与渐亦同指。
指:同惰,当意向或意思差不多讲。
人言齿之落,寿命理难恃。
恃:维持、凭借。
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
人言齿之豁,左右惊谛(dì)视。
左右:左右的人。谛视:仔细看。
我言庄周云,木雁各有喜。
庄周:名周,人称庄子,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曾为漆国吏。各有喜:指主人对木与雁的态度,大木、鸣雁等各得其所,比喻有牙无牙各有各的好处。
语讹(é)默固好,嚼废软还美。
语讹:语音不清。嚼:能嚼食的牙齿。软:柔软的舌。
因歌遂成诗,时用诧妻子。
诧:夸耀。
参考资料:
1、 张清华主编.韩愈诗文评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08月:534这首诗完全不用一般人所熟习的诗的修辞。除了押韵和五言句这两个诗的特征之外,可以说全是散文的表现法。因此,讲这首诗一点也不费力,思想段落仍是四句一绝,我们现在把它译成散文:第一绝说:从去年开始落一个牙齿,今年又落了一个,不久便连续落了六七个,看来落势还不会停止。牙与齿虽然有一点区别,但这里是互文同义。第二绝和第三绝说:“留存着的牙齿都在动摇了,看来总要到落尽才完结,想当初落下第一个牙齿时,只觉得口中有了缺缝,怪羞人的。及至后来又落下两三个,才耽忧年寿衰老,恐怕快死了。因此,每一颗牙齿将落的时候,常觉得中心懔懔。第四绝描写将落的牙齿。歪斜颠倒,既妨碍咬嚼,又不敢用水漱口,可是它终究还是舍弃我而落下了。这时我的情绪好比崩塌了一座山似的。“叉牙”是个连绵词,歪斜旁出之意,是状词,不是名词。第五绝和第六绝叙述习惯于落齿的心理状态。近来已经对于落掉牙齿习熟了,落一个,也不过和上一个差不多,现在还留馀二十多个,也有了思想准备,知道它们会得一个一个地落掉。如果经常是每年落一个,那么还可以支持二十年。如果一下子全部落光,那么,和慢慢地落光也是一样。第七绝说:有人说,牙齿在掉了,看来生命也靠不住了。我说:人生总有一个尽头,寿长寿短,同样得死。第八绝说:有人说:牙齿落空了,左右的人看了也会吃惊。我说:庄子有山木和鸣雁的比喻,山木因不中用,故得尽其天年;雁因为能鸣,故得免于被杀,可知有才与无才,各有好处。我的牙齿落光了,说不定也是喜事。第九绝说:落了牙齿,说话多误,那么就经常缄默也好。没有牙齿,不能咬嚼,那么就专吃软的东西,也同样味美。最后两句是结束:因为歌咏落齿,就写成了这首诗,常常用它来给老妻和孩子们读读,让他们惊笑。
全诗只用了一个《庄子·山木篇》里的典故,此外没有必须注释才能懂的辞句,我们演译为散文,宛然是一篇很有趣味的小品文。牙齿一颗一颗地落掉,是每一个渐入老年的人都会遇到的事。作者就利用这一件平常的事,描写他每一个阶段的思想情绪。从紧张到旷达,从忧衰惧死到乐天知命,整个过程,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是从执着到自然,基本上还是老庄思想。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体会,也可以说,作者不因落齿而消沉,对人生的态度,仍然是积极的。
这样的题材;这样的表现方法,在初、盛唐诗中,确是不曾有过。因此,韩愈的诗和文,在同时代人的心目中,都被认为是一种怪诞的文学。他的门人李汉在《昌黎先生集》的序文中说:“时人始而惊,中而笑且排。”这是记录了当时人对韩愈的态度:始而惊讶,继而讥笑,最后便大施攻击。但韩愈并不动摇,他坚守他的原则:第一,不用陈辞滥调。第二,有独创的风格。他说:“若皆与世浮沉,不自树立,虽不为当时所怪,亦必无后世之传也。”这是说:如果跟着一般人的路走,而没有独创的风格,在当时虽然不被人排斥为怪,可是也必不能流传到后世。从此也可以了解,韩愈自己很清楚地知道他的文艺创作,不是迎合当世,而是有意于影响后世的。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他的创作是为将来的。
韩愈所倡导的古文运动,是在复古的口号下实现革新的目的,所以他的第一个原则是“师古”,要向古圣贤人学习。他说:要学习古人的意,而不是学习古人的文辞。“师其意,不师其辞。”就是“务去陈言”和“能自树立”。他的散文,以“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为师,就是学习他们的创作方法。同样,他的一部分诗,虽然当时人以为怪,其实也还是远远地继承了汉魏五古诗的传统,或者还可以迟到陶渊明。从陶渊明以后,这种素朴的说理诗几乎绝迹了三四百年,人们早已忘记了古诗的传统,因而见到韩愈这一类诗,就斥为怪体了。
参考资料:
1、 施蛰存著.唐诗百话 施蛰存全集 第六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2:380-383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修长的竹枝早早迎接着秋风,淡淡的月华洒满了空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一只鸿雁向银河飞去,寂静的夜里,传来千家万户捣衣的砧声。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季节飞快地推移,转眼已秋冬,闲散里,我空怀着未曾了却的心意。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我反复吟诵你秀美的诗句,不觉天色将晓,已听见早鸦乱啼。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293-2942、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258-2593、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79-180长簟(diàn)迎风早,空城澹(dàn)月华。
簟:竹席。空城:指城市秋夜清静如虚空。澹月华:月光淡荡。澹,漂动。
星河秋一雁,砧(zhēn)杵(chǔ)夜千家。
星河:即银河。砧杵:捣衣用具,古代捣衣多在秋夜。砧,捣衣石。杵,捣衣棒。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节候:节令气候。心期:心所向往。卧:指闲居。落空。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向来:刚才。秀句:诗的美称。鸣鸦:天晓鸦鸣。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293-2942、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258-2593、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79-180这是一首酬赠诗,诗人酬和友人,以友人的诗题和诗,描写了秋夜清远疏淡的景色,意境开阔,同时写出时序更迭引起诗人心事未了的惆怅。
前四句就卧病的心情来取景渲染、寂寥的砍夜之景与诗人的寂寥心情相吻合。
“长簟迎风早”是说秋风过早地来到庭院,长簟被秋风吹得窸窣咋响。一个“早”字写出卧病之人对秋风的突出感受。“迎风”二字写出一片萧瑟的声响,达声音更衬托出秋意的浓重和秋夜的沉寂。
“空城澹月华”,是说空寂约城中洒满了淡淡的月光。“空城”并非说城中空无所有,“空”是寂静之意。空城寂寂,月色凄迷,是对诗人心情的绝妙写照。
“星河秋一雁”,是说一只孤雁划过秋夜的天空向银河飞去。“星河”是寂寥的,“一雁”是孤独的,“秋”夜是清冷的,三种事物连缀成文,构成幽深的意境,使人感触到诗人心境为孤凄。
“砧杵夜千家”,是说时当秋季,人们开始准备寒衣了,故而千家万户都传来了捣衣声。捣衣声声,反衬出秋夜的沉寂。诗人巧借秋声秋色以渲染愁怀,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颈联转入叙事,写出悲秋的原因。“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节候”,这两个字承接着前四句所写的秋声秋色。“看”和“应”均为揣测之辞,全句意思是说,看来节候大概已入晚秋。此句使用揣测之辞与下句的“卧”字相关照,“卧”是卧病在床,故对节候不能作定论。一个“卧”字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道出悲秋的原因:由于卧病,而使心愿落空。美好的心愿不能实观,疾病缠身,又临深秋,可见诗人的悲哀心情,跃然纸上。此联叙事是前四句景物描写的感情依凭,使以上的景物有了精神支柱。
尾联“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二句意谓,深夜吟诵您的秀美诗句,兴味颇浓,不知不觉已是天晓鸦鸣。以扶病之身而能长夜吟庆不倦,自是因为诗句美好,作为酬赠之作,已尽了题意。同时,也写出了病中孤寂的生活,漫漫秋夜,只有一诗相伴,诗人的寥落心情可以想见。
全诗前半写景,景中寓情;后半叙事,事中现意。写景与叙事,笔墨虽二,情意实一。一条感情线索贯穿全篇,有如红线串珠,结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293-2942、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79-180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垂柳绊惹着春风翩然起舞别有一番情怀,在这个世界上飘逸之美还有什么能与之比肩呢?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婆娑于江畔的垂柳,本是无心所插,可楚王宫中的嫔妃们为使腰肢也像垂柳般纤细轻盈,宁愿忍耐饥饿,甚至白白饿死。
参考资料:
1、 沈兰等.古汉语常用词典:长春出版社,2010年:56.122.178.256.320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惹:将垂柳拟人化,绊惹:撩逗。斗:竞争,比赛。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楚王:楚灵王,也暗指现实中的王,江:长安附近的曲江。损:损坏,纤腰:女子的细腰。
参考资料:
1、 沈兰等.古汉语常用词典:长春出版社,2010年:56.122.178.256.320首句“绊惹春风别有情”,撇开垂柳的外貌不写,径直从动态中写其性格、情韵。柳枝的摇曳,本是春风轻拂的结果,可诗人不以实道来,而说是垂柳有意撩逗春风。“绊惹”二字,把垂柳写活,第二句,“世间谁敢斗轻盈?”把垂柳写得形态毕肖。“轻盈”,形容体态苗条。诗人极写垂柳美,自有一番心意。垂柳暗以体态轻盈的美人赵飞燕自喻,是紧承上句,以垂柳自夸的口气写出其纤柔飘逸之美。“谁敢斗轻盈”问得极妙,这一问,从反面肯定了垂柳的美是无与伦比的,也显出了垂柳恃美而骄的神情。
后二句“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婆娑于江畔的垂柳,本是无心所插,却害得楚王宫中的嫔妃们为使腰支也象垂柳般纤细轻盈,不敢吃饭,而白白饿死。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联想到楚灵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的故事,巧妙地抒发了诗人托物寄兴的情怀。诗人并不在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感而发。试想当时晚唐朝政腐败,大臣竞相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合谄媚之能事。这种邀宠取媚的伎俩也很象“饿损纤腰”的楚王宫女,“楚王江畔无端种”,“无端”二字意味深长,江畔种柳,对楚王来说,也许是随意为之,而在争宠斗艳的宫女们心目中却成了了不起的大事,她们自以为揣摩到楚王爱细腰的意向了,而竞相束腰以至于饿饭、饿死,含蓄而深刻。
全诗中诗人将矛头直指皇帝及其为首的封建官僚集团,直陈时弊,淋漓痛快。诗人采取了迂回曲折、托物寄兴的手法,柔情中见犀利,含蓄中露锋芒,二者可谓殊途同归,各尽其妙。旨在写意,重在神似,他虽无意对垂柳进行工笔刻画,但给读者以艺术美的享受。这首诗咏垂柳,没有精工细刻柳的枝叶外貌,也没有点染柳的色泽光彩,但刻画出体态轻盈、翩翩起舞、风姿秀出的垂柳,是一首具有韵味的咏物诗。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垂柳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碧绿的荷花生长在幽静的泉水边,朝阳把她们映照得鲜艳无比。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清秋季节,一朵朵芙蓉从绿水中袅袅举起,茂密的圆叶笼罩着缕缕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可是谁来举荐她们呢?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眼看着秋霜渐浓,秋风劲起,难免红颜凋谢。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但愿能在王母的瑶池里生长,时时鲜艳,永不颓色。
李白《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二十六首。看诗意应该作于应诏前不久,四十来岁,或许已有些许的白发染鬓,从而感慨万千。此诗借碧池芙蓉暗示自己的才高道洁,并希望举荐给皇上。
此诗节奏轻快,一气呵成。全诗以荷为喻,属咏物诗。写荷之美,综以“艳”、“鲜”;分以“花”、“叶”、“色”、“香”;陪以“朝日”、“绿水”、“青烟”。写荷之不遇,曰“空”、曰“凋”。“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中“冒”与“罗”用字极其到位,冒尖而踊跃,收罗而无遗。“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华池,芳华之池。末二句表达了积极用世的意愿。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③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二月里的湖水呀是那么清澈,家家户户春意盎然,鸟儿快乐地鸣叫。树林里的花儿开了又谢,扫也扫不完;小径上翠绿的青草呀,充满了勃勃生机,踏上去之后,很快就又可以生长起来。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我的酒友又来喊我去喝酒了,我们拿出酒杯啊,打开酒瓮。酒杯握在手中啊,歌妓们在眼前唱歌跳舞。歌舞是那么的优美动人啊,千万不要停下来啊!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chéng)。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诗的颈联和尾联,酒伴来相命,开樽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作者与友人就着美景良辰,来此畅饮,并希望歌女的歌声莫停,不露痕迹地表达了惜春的心情。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林花已经开到极至,花至荼靡花事了,灿烂之后就是伤逝的开始了,显然林花已经开始凋零了,代表春天也即将逝去,但在作者心里的惋惜是不明显的,而是对更加灿烂的生命寄予希望,这一点从径草的”踏”而”还生”可以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