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忠州故人(一作惟审诗)

:
一身无定处,万里独销魂。芳草迷归路,春流滴泪痕。
几时休旅食,何夜宿江村。欲识相思苦,空山啼暮猿。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灵一

灵一[唐](约公元七六四年前后在世)姓吴氏,人称一公,广陵人。(唐才子传作剡中人。此从全唐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广德中前后在世。童子出家。初隐麻源第三谷中,结茆读书。后居若耶溪云门寺,从学者四方而至。又曾居余杭宜丰寺。禅诵之余,辄赋诗歌。与朱放、强继、皇甫冉兄弟、灵澈为诗友,酬倡不绝。后终于岑山。云一著有诗集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42篇诗文

猜你喜欢

日射

: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阳光照射到纱窗上,春风叩响了门扉,无聊赖地搓弄着香罗帕,愁看春光匆匆如流水。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空落落的庭院回廊四合,锁满了一园寂寞,只有一只绿鹦鹉,面对着盛开的红蔷薇。

参考资料:

1、 顾之京.李商隐诗歌精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1162、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汇注汇校:崇文书局,2015:281-2823、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463

日射纱窗风撼扉(fēi),香罗拭手春事违。
撼:撼动。扉:门扇。香罗:对手帕的美称。罗,丝织品。春事:春光,喻青春年华。违:辜负。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qiáng)薇。
回廊:曲折回绕的长廊。合:围。掩:遮蔽。碧鹦鹉:青碧色的鹦鹉。

参考资料:

1、 顾之京.李商隐诗歌精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1162、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汇注汇校:崇文书局,2015:281-2823、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463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这首抒情诗写的是空闺少妇的怨情。同类题材在唐人诗中并不少见,如王昌龄《闺怨》就是著名的一首:“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末句点明离愁,是直抒其情的写法。可是此篇《日射》却不一样,它避开正面抒情,没有一个字涉及怨情,只是在那位闺中少妇无意识地搓弄手中罗帕的动作中,微微逗露那么一点儿百无聊赖的幽怨气息。整首诗致力于用环境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一、二句“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描写春景。映射于纱窗上的明媚阳光、撼响门扉的风及院子里盛开的红蔷薇花,都表明季节已进入春光逝去的初夏。三、四句“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描写女主人公仍置身于空寂的庭园中,重门掩闭,回廊四合,除了笼架上栖息的绿毛鹦鹉,别无伴侣。人事的孤寂寥落与自然风光的生趣盎然,构成奇异而鲜明的对比。作品尽管没有直接抒述情感,但将足以引起情绪活动的种种景物和整个环境再现了出来,也就不难窥测主人公面对韶华流逝伤感索寞的心理,通篇色彩鲜丽而情味凄冷,以丽笔写哀思,有冷暖相形之妙。这种“尽在不言中”的表现手法,正体现了诗人婉曲达意的独特作风。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禅堂

:
发地结菁茆,团团抱虚白。
山花落幽户,中虚忘机客。
涉虚本非取,照空不待析。
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
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迹。

发地结菁茆,团团抱虚白。
选择吉地用青茅盖成禅堂,青山团团围住虚白的建筑。

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
山花飘落在幽静的门前,忘机的禅客在禅堂端坐。

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
涉及了有并非有意去取得,观照于空也不用去解析。

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
天地万籁都有缘而生,喧闹当中也有深深的沉寂。

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迹。
心与物境本同一而无区别,正像鸟飞不留任何痕迹。

发地结菁茆(máo),团团抱虚白。
菁茆:即青茅。虚白:虚白暗指禅堂,堂为环山所抱,意谓心境清静无欲。

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
忘机:忘机客,谓重巽。

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
空:照空,针对“有”而感受“有即是空”。照,观照、照见之意。

万籁俱缘生,窅(yăo)然喧中寂。
万籁:各种自然之声响。缘,因缘,梵语尼陀那。佛教以为森罗万象皆由缘而生。窅然:怅然。

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迹。
心境:境,指心所攀缘处。心、境本同一而无区别。

发地结菁茆,团团抱虚白。
山花落幽户,中虚忘机客。
涉虚本非取,照空不待析。
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
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迹。

  柳宗元初贬永州,住龙兴寺,曾与和尚交往,探讨佛理。龙兴寺旧址在潇水东岸,永州芝山城南太平门内。当年寺里虚和尚重巽,即巽公,是湛然的再传弟子,与柳交往颇深。故柳虚《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并作《永州龙兴寺西轩记》赠巽上人。组诗《巽公院五咏》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写的是龙兴寺里虚关事物和景色。这首《禅堂》是组诗的第三首。

  《禅堂》与《净土堂》、《曲讲堂》的内容密切相关,写的是三堂之一的“禅堂”。而在写作上稍虚变化,先是描写:“发地结青茆,团团抱虚白。山花落幽户,中虚忘机客。”像是一特写镜头,刻画出“禅堂”的特点:青茅盖成的禅堂,青山团团围住虚白的建筑。然后,由外及内,由物及人,山花飘落在幽静的门前,禅堂中坐着忘机的禅客,突出了禅客。禅客也自然包括诗人。中间一层,用禅语叙说对佛学的理解:涉及了虚并非虚意去取得,观照于全也不用去解析。天地万籁都虚缘而生,喧闹当中虚深深的寂静。对佛理的理解比较深透,是禅客(诗人)进入禅堂的收获。最后二句:“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迹。”表现了空虚双亡、心境如一的境界,使诗意得到升华。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
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
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
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
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

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
池边鸟雀声稀环境静谧闲适,依着栏杆细细品评着书简上的文字。

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初。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起始源头,洛河的存在才导致了《洛书》的出现。

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
垂露圆浑有力,一笔一划又好似碎裂的云朵力劲暗藏期间。

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
请你仔细观察每一个笔画,每一寸都是圆浑流畅、筋骨俱备。

削简龙文见,临池鸟迹舒。
削简:古时削薄竹木成片,用以书写。后用以泛称书写﹑撰述。龙文:喻雄健的文笔。

河图八卦出,洛范九畴(chóu)初。
河图:儒家关於《周易》卦形来源的传说。

垂露春光满,崩云骨气馀(yú)
垂露:书法术语。书写直画的一种形态。其收笔处如下垂露珠,垂而不落,故名。

请君看入木,一寸乃非虚。
入木: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
汉家兵马乘北风,鼓行而西破犬戎。
尔随汉将出门去,剪虏若草收奇功。
君王按剑望边色,旄头已落胡天空。
匈奴系颈数应尽,明年应入蒲萄宫。

汉家兵马乘北风,鼓行而西破犬戎。
我大唐兵马乘北风出征,军鼓壮行色,向西击破万恶的侵略者。

尔随汉将出门去,剪虏若草收奇功。
你跟随大将军出门去,杀虏就如挥镰刀割草,一定会立下奇功。

君王按剑望边色,旄头已落胡天空。
君王在宫中按剑,神情肃穆了解边情,敌军的命星已坠落下胡疆上空。

匈奴系颈数应尽,明年应入蒲萄宫。
匈奴侵略者的命数已尽,系颈投降吧!明年你就能驱马入宫报捷。

参考资料:

1、 中国李白网.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汉家兵马乘北风,鼓行而西破犬戎(róng)
而:一作“向”。

尔随汉将出门去,剪虏(lǔ)若草收奇功。
尔随汉将:一作“尔挥长剑”。

君王按剑望边色,旄(máo)头已落胡天空。
色:一作“邑”。

匈奴系颈数应尽,明年应入蒲萄宫。
应:一作“驱”。

参考资料:

1、 中国李白网.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晓行巴峡

: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拂晓时分直向巴峡而去,春日将尽使我思念京城。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江色晴明有位女子浣洗,旭日初升群鸡竞相啼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水边城市人在船上做生意,山间桥上人如在树梢走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登上高处万家井邑出现,眺望远处阆白二流明莹。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人们都说着异乡的方言,黄莺却啼着故里的声音。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幸赖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离乡背井愁情。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64-165

际晓投巴峡,馀(yú)春忆帝京。
际晓:犹黎明。巴峡:长江自巴县(重庆)至涪州(涪陵)一段有明月、黄葛、铜锣、石洞、鸡鸣、黄草等峡,这些峡皆在古巴县或巴郡境内,因统称为巴峡。帝京:帝都,指京都长安。

晴江一女浣(huàn),朝(zhāo)日众鸡鸣。
女浣:即浣女。浣,洗。朝日:早晨初升的太阳。鸡:一作“禽”。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miǎo)行。
水国:犹水乡。临水城邑。树杪:树梢。杪:一作“上”。

登高万井出,眺迥(jiǒng)二流明。
井:即市井,村落,指山城住户。万井:千家万户。眺迥:远望。二流:其一为长江,另一当指在巴峡一带入江的河流,如嘉陵江、玉麟江、龙溪河等。一说为阆水和白水。

人作殊方语,莺(yīng)为故国声。
殊方语:异乡语言。殊方:远方,异域。故:一作“旧”。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赖:多亏。多:一作“谙”。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64-165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此诗描写了巴峡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词句清丽,景象雄伟。开头点明时间和地点,说在暮春的黎明作者行经巴峡,心中却思念着遥远的京城。接着写诗人沿途所见所闻,清江边有浣衣的少女,朝阳里传来一片鸡鸣。江面上舟船聚拢,水上人家的集市已经开始了;遥望江岸远山,山桥竟横跨在树梢之上。有人认为“万井”是指千泉万涓,而不是指千家万户。因为以巴峡的地势,不可能像平原一样聚居很多人家。也有道理,可备一说。然而这些美丽的景象并不能让诗人欢快起来,因为身在异乡,难免有思乡之愁。尤其是听到人们说着异乡方言,莺啼还是故乡声音的时候。诗人最后说,幸得山水有许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缓解他的离别之情。

  从格律上说此诗是一首五言排律,中间几联在形式上都是对仗,在内容上都是写景,很有特色。作者既好山水,自然善于捕捉异地的自然景物、风俗民情等特殊的美感。“晴江一女浣”、“水国舟中市”等句子,写出了作者即目所得的优美风光。水国舟市,道尽水乡的独特风貌;桥过树梢,极写山乡的奇幻景观。“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使人视野开阔,诗歌意境也随之宏远。不同的方言俚俗,相同的莺啼鸟叫,写尽在外流浪漂泊异乡人的思念之情。此地虽有山水情趣,也只能稍事排解离别之情、思念之苦。虽然有淡淡的离乡之愁,但总的说来,全诗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并不消沉。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64-16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