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一枝花_买笑银筝暗

:
买笑

银筝暗麝尘,锦瑟空檀架。青鸾临宝镜,丹凤隔因霞。同是天涯,休辜负春无价。可憎他谁不夸,明出着月夜花朝,空寂寞鸳帏绣榻。

【梁州】无人暖罗衾易冷,渍啼痕珊枕偏多,梦回酒醒添潇洒。昏惨惨孤灯罗幌,淡濛濛斜月窗纱。却想美甘甘尤云殢雨,喜孜孜倒凤颠鸾,便是铁石人也感叹嗟呀。休道是俏心肠所事儿通达,邮别人有破绽着冷句儿填扎,见别人生科泛着笑话儿逼匝。见别人乾厮研着假意儿承塌。放奸,放耍,我则待尽田园都准做千金价,一见了漾不下。据旖旎风流俊雅,所为更有谁如他。

【三煞】凭温柔举止特如法,论恩爱疏薄支有差。你则待这回云雨匿巫峡,一任教眉淡了春山,也不要张京兆轻盈巧画。陡恁地变了卦,阳台路新来下了面闸,要恋那谈笑生涯。

【二】能清歌妙舞捱时霎,会受诨承科度岁华,就着这其间觑看你的甚参杂。拣一个可意的冤家,酩子里由伊驱驾。更有行志不谎诈。肯的你舒心儿便许俺,我古自未敢道真假。

【尾】怕你肯不肯回与我句真实话,可休是不是空教人指点咱。细寻思再想咱,好前程不要耍。由你彻骨的娘透了的滑,你那疑惑心则有半米儿争差,可敢错系了绿杨门外马。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曾瑞

曾瑞(生卒年不详), 元代散曲作家。字瑞卿,自号褐夫。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区)人。因喜江浙人才风物而移家南方。《录鬼簿》记他“临终之日,诣门吊者以千数”,可知他当时已有盛名。由于志不屈物,不解趋附奉承,所以终身不仕,优游市井,赖江淮一带熟人馈赠为生。善绘画,能作隐语小曲,散曲集有《诗酒馀音》行于当世,今佚。 25篇诗文

猜你喜欢

白梅

: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寒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忽然在某个夜里花儿盛开,清香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主编;许渊冲英译.新编千家诗 汉英对照本:中华书局,2000:1902、 袁行霈编;许渊冲英译;徐放,韩珊今译.新编千家诗:中华书局,2006:168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著:放进,置入。此身:指白梅。混:混杂。芳尘:香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qián)坤万里春。
清香发:指梅花开放,香气传播。 乾坤:天地。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主编;许渊冲英译.新编千家诗 汉英对照本:中华书局,2000:1902、 袁行霈编;许渊冲英译;徐放,韩珊今译.新编千家诗:中华书局,2006:168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冰雪林中著此身”,就色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白”也;就品性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坚忍耐寒也,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寒冬中伫立的梅树比作自己。 已经表现白梅的冰清玉洁,接着就拿桃李作反衬。夭桃秾李,花中之艳,香则香矣,可惜争春太苦,未能一尘不染。“不同桃李混芳尘”的“混芳尘”,是说把芳香与尘垢混同,即“和其光,同其尘”、“和光同尘,不能为皎皎之操。”相形之下,梅花则能迥异流俗,所以“清香”二字,只能属梅,而桃李无份。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也许只是诗人在灯下画了一枝墨梅而已。而诗句却造成这样的意向:忽然在一夜之中,世间的白梅都齐齐绽放,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大地。这首诗给人以品高兼志大,绝俗而又入世的矛盾统一的感觉,这又正是王冕人格的写照。

  前两句写梅花冰清玉洁,傲霜斗雪,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后两句借梅喻人,写自己的志趣、理想与抱负,讴歌了为广大民众造福的英雄行为及牺牲精神。本文通过对梅花的吟咏描写,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志趣和品格。

  从诗歌大的构思技巧来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在具体表现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通过阅读与分析,我们便知这首的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著.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辞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12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拨不断·菊花开

: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
在菊花开放的时候,我正好回来了。伴着虎溪的高僧、鹤林的好友、龙山的名士;又好像杜甫、陶渊明和李白;还有洞庭山的柑橘、金华的名酒、西湖的肥蟹。哎,楚大夫你可不要见怪呀!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sēng)、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gān)、东阳酒、西湖蟹(xiè)。哎,楚三闾(lǘ)休怪!
虎溪僧:指晋代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寺前有虎溪,常有虎鸣。鹤林友:指五代道士殷天祥,据传他曾在镇江鹤林寺作法使春天的杜鹃花在重阳节绽开。龙山客:指晋代名士孟嘉。杜工部:即唐代诗人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洞庭柑:指江苏太湖洞庭山所产柑橘,为名产。东阳酒:又称金华酒,浙江金华出产的名酒。西湖蟹:杭州西湖的肥蟹。楚三闾:指屈原。屈原曾任楚国三闾大夫。
菊花开,正归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哎,楚三闾休怪!

  “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拨不断·九重天》),在仕途中抑扬了大半辈子的马致远,晚年时还没有飞腾的机会,一直浮沉于风尘小吏的行列中。二十年俯仰由人的生涯,留给他的,该有多少辛酸的回忆!马致远后期散曲中,不止一次提到宦海风波,时时准备退出官场,正是这种情绪的反映。这首小令就作于马致远归隐之后。

  此曲起首“菊花开,正归来”二句,用陶渊明归田的故事。马致远的确像陶潜那样,感到以往生活之可厌,是误入了迷途,而归隐才算是走上了正道。以下三句“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在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为鼎足对,将三组美好之事、高雅之人聚集在一起,极力妆点,说明归隐的生活乐趣:虽然闲居野处,并不谢绝人事,不过所交往的,都是虎溪的高僧,鹤林的道友,龙山的佳客;就像他最崇拜的杜甫、陶潜、李白这些古代杰出的诗人那样,在草堂之中,菊篱之旁,青山之间饮酒斗韵,消闲而自适。何况,还有洞庭的柑橘,东阳的美酒,西湖的螃蟹!这样的田园生活,自然让人为之陶醉,乐在其中矣。对于马致远的归隐,有些友人可能不太理解,因而在小令的最后,他才用诙谐调笑的口吻,作了回答:“楚三闾休怪!”这里,一点也没有否定屈原本人的意思在内,也不是完全忘情于天下,而是含蓄地说明,当权者的统治太糟,不值得费力气为它去卖命。这是他归隐的动机所在。

  此曲用典较多,但并不显得堆砌。由于这些典故都比较通俗,为人们所熟知,以之入曲,抒写怀抱,不仅可以拓展作品的思想深度,而且容易在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251-25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驻马听·吹

: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笛声像裂石穿云一样高亢,笛子横吹,音调就更雅正了。就像下了霜的天气里的大漠,连鹧鹕也想要飞舞了。凤凰台上黑云遮盖,梅花竟被惊动,化为黄昏的雪花。人声都没了,笛子的声音把江楼上的月亮都吹落了。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zhè)(gū)风里欲偏斜。凤凰(huáng)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裂石穿云:形容笛声高亢。玉管:笛的美称。横:横吹。清更洁:形容格调清雅纯正。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西南角,六朝宋时所建。相传建前该处有凤凰飞集,故称。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随着演奏或歌唱的进行,它也随之消失在茫茫太空。古人为了表达把优美动人的音乐“留住”的意愿,就有了“余音绕梁”的神话故事:《列子·汤问》中说“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然而白朴的《驻马听·吹》这首小令却为读者“录”下了一段历数百年而不息的笛曲,使人们至今依然能够感受到这支笛曲的荡气回肠、悠扬嘹亮的旋律。

  “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曲牌。这首小令起句别致,先以比喻描绘其声,再言其声缘于何物,作品基调奇特、浓烈。以“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比喻乐声的意境及其使闻者动情的魅力。“一声吹落江楼月”,以夸张手法引出想象的世界,曲终而意韵不绝。“梅花惊作黄昏雪”,满树梅花竟然闻笛声而惊落,飘飘洒洒如黄昏时的雪花。笛声使梅花有了人的情感,形象地显现了乐声的艺术魅力。

  这首小令,通过对笛声的描绘表现了吹笛人的高超演技。作者运用通感的手法,借助想象和比喻,立体地再现了悠扬清雅的笛曲。这笛声可听——“裂石穿云”“清更洁”;这笛声可见——从苍凉、悠远、凄清的笛声中,读者似乎看到了“霜天”的凄清,“沙漠”的旷远,“鹧鸪”的低回翻飞;这笛声可感——笛声具有“感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使得因为美妙的笛曲遏止的行云把凤凰台都遮住,满树梅花感动得纷纷飘落,化作黄昏的片片飞雪,感到“暗香浮动”送来的阵阵幽香。全曲虽然很短,但却包蕴十分丰富,层次分明而衔接浑成。一、二句写笛声响起,突兀而起,将“裂石穿云”这一异常鲜明而突出的形象比喻突如其来地布陈于读者的面前,“苦调凄金石”的音响效果和“石破天惊逗秋雨”的形象效果充分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高度集中于这支响彻云霄的笛曲上;中间四句写笛曲吹奏,作者用了“霜天”、“沙漠”、“鹧鸪”、“暮云”、“梅花”等视觉形象,让读者通过联想感受笛曲的苍凉、旷远、凄清的意境以及摄魂夺魄的艺术魅力;以凤凰台上箫史、弄玉的历史典故暗示吹奏者具有仙人一般非同凡响的高超技艺;结尾两句写曲终,以极度夸张的“落月”效果收束全篇。在万籁俱寂之中,悠悠笛曲竟将挂在楼头的江月悄悄吹落。月落无声,映衬出笛声的魅力无穷,仿佛世界万物都深深地沉浸于乐声的感动之中。神思绵缈,意境悠远,余音绕梁,完成了对笛声艺术魅力的刻画和渲染。作者在短短的八句中,写出了三个阶段笛声的变化特点:起处的突兀,中间的丰富,结尾的余韵;更以丰富的联想,贴切的比喻,生动的夸张,自然巧妙、毫无斧凿之痕的用典写出了自己对笛曲的独特感受。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渔父词二首·其一

:

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落木五湖秋。
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

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落木五湖秋。
一只小船行在浩渺的烟波上,西风吹叶落,太湖上一片秋意。

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
我和鸥鹭结盟,傲视王侯,管他什么鲈鱼能不能上钩。

参考资料:

1、 程郁缀主编.百首渔歌子: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2.05:84-862、 朱敦源著.中华古词365首精华今译:东北朝鲜民族教育,1993.10:296-297

(miǎo)渺烟波一叶舟,西风落木五湖秋。
渔父词:词牌名,是“渔歌子”的别名。仲姬:作者妻子管道升的字。其人书画皆长,诗词亦精,与卫夫人并称“书坛两夫人”。五湖:说法不一,有指江苏太湖;有指太湖及其附近四湖;有泛指各处湖泊,如言“五湖四海”。

盟鸥鹭(lù),傲王侯,管甚鲈(lú)鱼不上钩。
盟鸥鹭:与沙鸥白鹭结盟,暗示归隐山水田园。王侯:指权贵。侯,侯爵,古代五等高级爵位的第二等。鲈鱼:体扁平,嘴大,鳞细,背灰绿色,腹面白色,肉味鲜美,是一种名贵的鱼。

参考资料:

1、 程郁缀主编.百首渔歌子: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2.05:84-862、 朱敦源著.中华古词365首精华今译:东北朝鲜民族教育,1993.10:296-297

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落木五湖秋。
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

  赵孟頫夫人管道升的那首词“人生贵极是王侯”不失为真情之作,但从诗首先应当具有形象性的特质的角度而言,她的词未免有直露的、理念化的毛病。相比之下,还是她丈夫的诗高出一筹。赵词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入一个烟波浩淼的开阔境界,在水天相接的渺渺烟波间,一叶扁舟正在若隐若现地出没。赵孟頫是元代雄称一世的大画家,他“诗格清逸,词亦有风致”,他词中所描写的也正是用文字代替线条,勾勒出一幅能使人如亲临其境的“画境”。诗人从空间的角度描写了渔父纵一叶之扁舟,凌万顷之烟波的开阔自由的形象之后,接着便点明其活动的时间和周遭的氛围:西风阵阵吹来,片片落叶飘飘而下,五湖烟水笼罩着一派萧萧秋色。《楚辞·九歌》中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之句。唐人贾岛亦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吟。赵孟頫融汇了前人绝唱的精髓,质朴而自然地创造出这样一个爽朗、清峻却不萧条、冷落的独特意境。

  诗人对渔父生活境界的讴歌乃是自身理想与希望的一种寄托,诗人笔下的渔父,实质上是作者心中自己的化身。与鸥鹭为伴为友,笑做王侯权贵,这并不是生活中渔父的实际思想状况,而是诗人自己情绪的对象化。“盟鸥鹭”,诗人希望与鸥鹭为盟。陆龟蒙诗云:“除却伴谈秋水外,野鸥何处更忘机”,陈与义诗云:“知公已忘机,鸥鹭宛停时。”赵孟頫这首词中,“盟鸥鹭”三字涵盖了上述丰富的意蕴,暗喻自己因无追名逐利的机巧之心方可与鸥鹭“为盟”。最后一句含义也颇深邃。据说西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而联想到故乡的纯羹、鲈鱼脍,感慨道:“人生贵得适志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弃官而归。张翰较之一班功名利禄之徒,其风范情操已可谓高矣,而赵孟頫连鲈鱼(象征一切身外之物)也无所求,不管其是否上钩,似乎比张翰还高出一筹。不过赵于宋末以荫补官,入元又仕为翰林学士,史家历来认为他节操不高,并未超脱名利富贵,诗人这样写至少是反映了他思想与行为的矛盾或理性与感情的矛盾吧。

参考资料:

1、 田宝琴.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 词曲赋卷: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12:54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小桃红·采莲人和采莲歌

: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采莲人唱着采莲歌,杨柳岸边一叶小舟轻轻地划过。那一片欢声笑语,全然不顾忌把静夜中的鸳鸯梦惊醒,怎么了?此时有人独自来到江楼上。别云唱那让人伤心的南朝旧曲,以免引得失意的人落泪。

参考资料:

1、 杜兴梅,杜运通评注. 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精品评注[M]. 北京:线装书局, 2011.07. 第314页2、 陈鹏,闫丽红主编. 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M]. 武汉:崇文书局, 2016.01. 第71页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yuān)(yāng)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越调:十二宫调之一。小桃红:曲牌名。此曲调分属正宫与越调,又名《武陵春》《采莲曲》、《绛春桃》、《平湖乐》等。采莲歌:泛指江南妇女采莲时唱的歌曲。兰舟:木兰制的舟,此为采莲船的美称。夜如何:现在是夜里的什么时辰?言夜已深。南朝旧曲:南朝梁武帝萧衍尝作乐府《江南弄》,其中一曲名《采莲曲》其子简文帝萧纲也作有《采莲曲》;作者由《采莲曲》联想到南朝陈后主的亡国之曲《玉树后庭花》,故“莫唱”。借用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意。司马:州刺史的辅佐官,在唐代实为闲职。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参考资料:

1、 杜兴梅,杜运通评注. 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精品评注[M]. 北京:线装书局, 2011.07. 第314页2、 陈鹏,闫丽红主编. 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M]. 武汉:崇文书局, 2016.01. 第71页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这首小令用对比的手法,抒发了兴亡之感。采莲曲原是乐府旧题,多写南国水乡,歌咏爱情。杨果沿用采莲曲的旧题,写的却不是爱情,而是兴亡,是惆怅。

  小令依据内在的情绪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二句写采莲人的热闹,“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作过渡,后两句写了独上江楼之人的寂寥与惆长。

  小令开篇,短短两句,写了一幅热烈的江南夜景图。夜凉如水,新月如钩,静谧的湖面上突然传来采莲人热闹的歌声。采莲人兴致高品,相相互唱和,乐音高品。循着歌声望去,只见一艘精致的小船从柳树繁密之处驶出,那轻松愉快的采莲歌便是从那里飘扬面至。月夜踏歌采莲,荡舟湖面,一幅美好热闹的江南采莲图画!但这两句之后,小令突然由乐转悲,让人猝不及防。热闹的采莲曲惊醒了熟睡人的美梦,让他再难以入睡,只得“独上江楼卧”。“夜如何”三字极有韵味,热闹的夜是属于采莲人的,而对于从鸳鸯梦中惊起而独上江楼的人来说,这样的夜是悲凉的,三个字自然引出下半部分。

  热闹是他们的,对独上江楼的人来说,什么也没有。独上江楼的人疏离在这个热闹的场量之外,像一个旁观者,冷眼看着眼前的一切。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伤痛,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孤独。至此,小令开头的喜悦气氛已渐渐被冷清的氛所取代,悲的情结丝丝缕缕沁入夜色里,而“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三句则是将原本若隐若现的悲哀情绪推向高潮,有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

  小令将采莲众人的欢畅与独上江楼之人的悲威作对比,将采莲歌与南朝旧曲作对比,悲喜互见,哀乐相形。作者深谙“以乐景写哀情”之法,有多繁华就有多落寞,有多热闹就有多寂寥。杨果一生经历了金元两个时代,金初曾登科及第,担任官职。金亡之后,他经人举荐也曾出来做官,与元好问拒不仕新朝虽有不同,他虽身在新朝,却心怀旧恨,有着遗民独有的亡国之恨,失节之悲。他目睹了金的繁荣与衰亡,朝代更迭的兴亡之感挥之不去。小令中虽未言明,但亡国之音“南朝旧曲”,多多少少包含了作者对于金统治者昏庸无度的影射和对金灭亡原因的思索。

参考资料:

1、 墙峻峰注评. 国学经典丛书 元曲三百首[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5.07. 5-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