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贾谧作赠陆机诗

:

肇自初创,二仪絪缊。粤有生民,伏羲始君。粤绳阐化,八象成文。

芒芒九有,区域以分。

神农更王,轩辕承纪。画野离疆,爰封众子。夏殷既袭,宗周继祀。

绵绵瓜瓞,六国互峙。

强秦兼并,吞灭四隅。子婴面榇,汉祖膺图。灵献微弱,在涅则渝。

三雄鼎足,孙启南吴。

南吴伊何,僣号称王。大晋统天,仁风遐扬。伪孙衔璧,奉土归疆。

婉婉长离,凌江而翔。

长离云谁,咨尔陆生。鹤鸣九皋,犹载厥声。况乃海隅,播名上京。

爰应旌招,抚翼宰庭。

储皇之选,实简惟良。英英朱鸾,来自南冈。曜藻崇正,玄冕丹裳。

如彼兰蕙,载采其芳。

藩岳作镇,辅我京室。旋反桑梓,帝弟作弼。或云国宦,清涂攸失。

吾子洗然,恬淡自逸。

廊庙惟清,俊乂是延。擢应嘉举,自国而迁。齐辔群龙,光赞纳言。

优游省闼,珥笔华轩。

昔余与子,缱绻东朝。虽礼以宾,情通友僚。嬉娱丝竹,抚鞞舞韶。

修日朗月,携手逍遥。

自我离群,二周于今。虽简其面,分著情深。子其超矣,实慰我心。

发言为诗,俟望好音。

欲崇其高,必重其层。立德之柄,莫匪安恒。在南称柑,度北则橙。

崇子锋颖,不颓不崩。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潘岳

潘岳

潘岳(公元247年~公元300年)即潘安,西晋著名文学家。字安仁,汉族,河南荥阳中牟(今河南郑州中牟大潘庄)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潘安之名始于杜甫《花底》诗“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后世遂以潘安称焉。 21篇诗文

猜你喜欢

悲从弟仲德

:
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
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
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
在数竟不免,为山不及成。
慈母沈哀疚,二胤才数龄。
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
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
阶除旷游迹,园林独馀情。
翳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
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

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
凭吊旧宅含悲痛,心伤难止泪飘零。

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问我如今为谁悲?所怀之人在幽冥。

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
按礼成服为堂弟,恩情不减同胞生。

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
门前执手话别时,谁料你会先凋殒。

在数竟不免,为山不及成。
天数命定不免死,建功立业竟未成。

慈母沈哀疚,二胤才数龄。

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
夫妻灵位置空馆,早晚寂寞无哭声。

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
灰尘堆积在空座,隔年杂草生前庭。

阶除旷游迹,园林独馀情。
台阶荒废无踪迹,唯有园林留遗情。

翳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
暗随自然消逝去,终古不再见身形。

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
脚步沉重缓缓归,忧伤悲痛泪沾襟。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07-109

衔哀过旧宅,悲泪应(yìng)心零。
从弟:同祖父的弟弟,即堂弟。敬德:一作“仲德”。按陶渊明另一位从弟名“敬远”,当以“敬德”为可信。其生平事迹不详。衔哀:心怀哀痛。三国魏嵇康《养生论》:“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衔,含。过:访,探望。这里有凭吊之意。旧宅:指柴桑敬德的旧居。悲泪:悲伤的眼泪。应:随着。零:落下。

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míng)
借问:古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一般用于上句,下句即作者自答。怀人:所怀念的人。九冥:犹“九泉”,指阴间。

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
礼服:指五服亲疏关系。古代按血统的亲疏关系,把服丧的礼服分为五个等级,叫五服。群:众。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同生:谓同父所生。《国语·晋语四》:“其同生而异姓者,四母之子别为十二姓。”

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
执手:握手告别。何意:哪里料到。尔:你。倾:指死。

在数竟不免,为山不及成。
在数:谓由于天数。数,指自然的定数。一作“毁”。竟不免:终不免于死。不,一作“未”。为山:指建立功业。

慈母沈哀疚(jiù),二胤(yìn)才数龄。
慈母哀伤心沉痛,二子尚且是幼童。
沈:同“沉”。哀疚:悲痛。多指居丧。疚,内心痛苦。二胤:两个孩子。胤:子嗣,后代。

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
双位:夫妻灵位,指仲德与其妻之灵位。位,一作“泣”。委:置。朝夕:犹言从早到晚,整天。形容长时间。

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
流尘:指灰尘。集:聚,落满。虚坐:空座。坐,通“座”。宿草:隔年的草。旅:寄生。一作“依”。前庭:正屋前的庭院。

阶除旷游迹,园林独馀情。
阶除;台阶。旷:空缺,荒废。游迹:行走的踪迹。指敬德而言。独:唯有。余情:遗留下来的情意。

(yì)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
翳然:隐晦的样子,即暗暗地。乘化去:顺应自然的变化而逝去。化,造化。终天:终古,永久。谓如天之久远无穷。形:指形体。

迟迟将回步,恻恻(cè)悲襟(jīn)盈。
迟迟:这里形容不忍离去而行走迟缓的样子。恻恻:悲痛;凄凉。襟盈:满怀。襟:襟怀。盈:满。悲襟盈,一作“襟涕盈”。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07-109
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
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
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
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
在数竟不免,为山不及成。
慈母沈哀疚,二胤才数龄。
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
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
阶除旷游迹,园林独馀情。
翳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
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

  陶渊明全家回到上京里后,感到物迁人非,非常恻怆,他凭吊了从弟敬德的旧宅,寡奶遗孑,虚坐生尘,更触动悲怀。

  尽管陶渊明深知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人死不能复活,仍为从弟功业未成一篑而悲叹,为从弟在“上有老下有小”最需要他的时候辞世而感伤。从弟的旧宅如今已物是人非,只剩下他和妻子落满灰尘的灵位和庭园荒草以及园林馀情了,陶渊明不禁步履沉重迟缓,眼泪沾满衣襟。

  礼服制度决定人与人的亲疏关系,金钱财富决定人与人的感情距离。陶渊明对失去从弟会如此悲痛,反映了他不受礼法制度和世俗偏见的约束,将情感置于礼法和世俗之上,从容于礼法和世俗之外。全诗体现了陶渊明情感至上和逍遥自佚的性格特征。

  这首诗写得较长,分五层委婉道来,有的句子似不甚精思,如“悲泪应心零”、“何意尔先倾”,殊不知悲之至而不择语,随口道来,更能体现其任真。陶渊明虽然淡泊,然对于亲友,正是一位十分重感情的人。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07-10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我们的部队于兰圃休息,在青草丰茂的山坡喂马。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在水边的原野用石弹(磻)打鸟,在长河里钓鱼。

流送归鸿,手挥五弦。
一边流送着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挥弹五弦琴。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一举一动都悠然自得。对大自然的奥妙之道能够心领神会,十分快乐!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不禁赞赏《庄子》中那位渔翁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捕鱼工具)的风神。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同心同德的郢人已经死了,这些话跟谁多说了都没用。(作者担心嵇喜与他志趣相异,难以接受其劝谕,表示惋惜。)

息徒兰圃(pǔ),秣(mò)马华山。
兰圃:有兰草的野地。秣马:饲马。

流磻(bō)平皋(gāo),垂纶(lún)长川。
磻:用生丝做绳系在箭上射鸟叫做弋,在系箭的丝绳上加系石块叫做磻。皋:水边地。这句是说在皋泽之地弋鸟。纶:指钓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五弦:乐器名,似琵琶而略小。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太玄:就是大道。“游心太玄”,是说心中对于道有所领会,也就是上句“自得”的意思。

嘉彼钓叟(sǒu),得鱼忘筌(quán)
筌:捕鱼竹器名。

(yǐng)人逝矣,谁与尽言?
郢:古地名,春秋楚国的都城。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
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
郢人逝矣,谁与尽言?
本篇原列第十四首,诗人想象嵇喜行军之暇领略山水乐趣的情景。他将在长满兰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鲜花盛开的山坡上喂马,在草地上弋鸟,在长河里钓鱼。一边若有所思地目送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抚弹五弦琴。他的心神游于天地自然之中,随时随地都对自然之道有所领悟。显然这里所写的与其说是征人生活,不如说是抒写诗人自己纵心自然的情趣。最后诗人用《庄子》中“匠石斫垩”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嵇喜从军远去的惋惜心情。此诗中“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二句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妙句。它以凝练的语言传写出高士飘然出世、心游物外的风神,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与造化相侔的哲理境界。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燕歌行二首·其一

: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鹄南翔 一作: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君何 一作:何为)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鹄南翔 一作 雁南翔)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辞归,天鹅南飞。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hú)南翔。(鹄南翔 一作 雁南翔)
摇落:凋残。鹄:天鹅。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qiàn)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慊慊 :空虚之感。淹留:久留。上句是设想对方必然思归,本句是因其不归而生疑问。

贱妾茕(qióng)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出自《楚辞·九章·思美人》:“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援:执,持。清商:乐名。清商音节短促,所以下句说“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jiǎo)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的时候。古人用观察星象的方法测定时间,这诗所描写的景色是初秋的夜间,牛郎星、织女星在银河两旁, 初秋傍晚时正见于天顶, 这时银河应该西南指,现在说“星汉西流”,就是银河转向西,表示夜已很深了。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尔:指牵牛、织女。河梁:河上的桥。传说牵牛和织女隔着天河,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相见,喜鹊为他们搭桥。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鹄南翔 一作: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君何 一作:何为)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它和《齐讴行》、《吴趋行》相类,都是反映各自地区的生活,具有各自地区音乐特点的曲调。燕(Yān)是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辖地约当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区。这里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接界的地带,秦汉以来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历年统治者都要派重兵到这里戍守,当然那些与此相应的筑城、转输等各种摇役也就特别多了。拿最近的事实说,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伐乌桓的战争,就发生在这古燕国的北部今辽宁省兴城一带。反映这个地区战争徭役之苦的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撑拄”的民歌,到汉代更有了著名的《饮马长城窟》。曹丕的《燕歌行》从思想内容上说就是对这种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又引《乐府广题》说:“燕,地名也。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这样来理解作品的内容是正确的。《燕歌行》不见古辞,这个曲调可能就创始于曹丕。这篇作品反映的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是他所亲处的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情。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开头三句写出了一片深秋的肃杀情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作了准备。这里的形象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感觉的,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这种景和即将出场的女主人公的内心之情是一致的。这三句虽然还只是写景,还没有正面言情,可是我们已经感觉到情满于纸了。这种借写秋景以抒离别与怀远之情的方法,中国是有传统的。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高临水兮送将归。”汉武帝的《秋风辞》说:“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燕歌行》与它们思想感情上的连续性,而且还可以看到其中语言词汇上的直接袭用。但是这些到了曹丕笔下,却一切又都成为具有他个人独特思想面貌,独特艺术风格的东西了。这点我们后面再说。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在前面已经描写过的那个肃杀的秋风秋夜的场景上,我们的女主人公登台了:她愁云满面,孤寂而又深情地望着远方自言自语,她说:你离家已经这样久了,我思念你思念得柔肠寸断。我也可以想象得出你每天那种伤心失意的思念故乡的情景,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你这样长久地留在外面而不回来呢?慊慊(qiānqiān):失意不平的样子。“慊慊思归恋故乡”是女主人公在想象她的丈夫在外面思念故乡的情景。这种写法是巧妙的,也是具体、细致的。一个人思念另一个人,其思想活动总有具体内容,或者回忆过去在一起的时光,或者憧憬日后见面的欢乐,或者关心牵挂对方目下在外边的生活,想象着他现在正在做什么,如此等等。这种借写被思念人的活动以突出思念者感情急切深沉的方法,早在《诗经》中就有,到了宋人柳永笔下更有所谓“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那就更加精采了。这种写法的好处是翻进一层,使人更加感到曲折、细致、具体。淹留:久留。“君何淹留寄他方?”这里有期待,有疑虑,同时也包含着无限的悬心。是什么原因使你至今还不能回来呢?是因为修筑繁忙?是因为战事紧急?是因为你生病了?受伤了?还是……那简直更不能想了。看,女主人公的心思多么沉重啊!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茕茕(qióngqióng):孤单,孤独寂寞的样子。不敢:谨虚客气的说法,实指不能、不会。这三句描写了女主人公在家中的生活情景:她独守空房,整天以思夫为事,常常泪落沾衣。这一方面表现了她生活上的孤苦无依和精神上的寂寞无聊;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她丈夫的无限忠诚与热爱。她的生活尽管这样凄凉孤苦,但是她除了想念丈夫,除了盼望着他的早日回归外,别无任何要求。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援:引,拿过来。清商:东汉以来在民间曲调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乐调,以悲惋凄清为其特色。短歌:调类名,汉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是根据“歌声有长短”(《乐府诗集》语)来区分的,大概是长歌多表现慷慨激昂的情怀,短歌多表现低回哀伤的思绪。女主人公在这秋月秋风的夜晚,愁怀难释,她取过瑶琴想弹一支清商曲,以遥寄自己难以言表的衷情,但是口中吟出的都是急促哀怨的短调,总也唱不成一曲柔曼动听的长歌。《礼记·乐记》云:“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女主人公寂寞忧伤到了极点,即使她想弹别样的曲调,又怎么能弹得成呢?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女主人公伤心凄苦地怀念远人,她时而临风浩叹,时而抚琴低吟,旁徨徙倚,不知过了多久。月光透过帘栊照在她空荡荡的床上,她抬头仰望碧空,见银河已经西转,她这时才知道夜已经很深了。“夜未央”,在这里有两层含意,一层是说夜正深沉,我们的女主人公何时才能捱过这凄凉的漫漫长夜啊!另一层是象征的,是说战争和徭役无穷无尽,我们女主人公的这种人生苦难,就如同这漫漫黑夜,还长得很,还看不到个尽头呢!面对着这沉沉的夜空,仰望着这耿耿的星河,品味着这苦痛的人生,作为一个弱女子,我们的女主人公她又有什么办法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这时,她的眼睛忽然落在了银河两侧的那几颗亮星上:啊!牛郎织女,我可怜的苦命的伙伴,你们到底有什么罪过才叫人家把你们这样地隔断在银河两边呢?牵牛、织女分别是天鹰和天琴星座的主星,这两颗星很早以来就被我国古代人民传说成一对受迫害,不能团聚的夫妻,这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事情。女主人公对牵牛织女所说的这两句如愤如怨,如惑如痴的话,既是对天上双星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同时也是对和自己命运相同的千百万被迫分离、不能团聚的男男女女们说的。这个声音是一种强烈的呼吁,是一种悲凉的控诉,是一种愤怒的抗议,它仿佛是响彻了当时的苍穹,而且在以后近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年年月月、时时刻刻都还可以听到它的响亮的回声。这样语涉双关,言有尽而余味无穷,低回而又响亮的结尾,是十分精采的。

  作品表现的思想并不复杂,题材也不算特别新鲜,但是曹丕作为一个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能关心这样一种涉及千家万户的事情,而在诗中寄予了如此深刻的同情,这是很可贵的。在艺术上他把抒情女主人公的感情、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她雍容矜重,炽烈而又含蓄,急切而又端庄。作品把写景抒情、写人叙事,以及女主人公的那种自言自语,巧妙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种千回百转、凄凉哀怨的风格。它的辞藻华美,也袭用了许多前人的东西,但这一切又象是完全出之于无心,而不带任何雕琢的痕迹。这是《燕歌行》的特点,也是曹丕诗歌区别于建安其他诗人的典型特征。曹丕是个政治家,但从他的作品中往往看不到其父曹操那种慷慨激扬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也找不到其弟曹植那种积极上进志欲报效国家的思想。在他那里总象是有一种诉说不完的凄苦哀怨之情,而且他的言事抒情又常常爱用妇女的口吻,因此明代锺惺说他的诗“婉娈细秀,有公子气,有文人气”(《古诗归》)。清代陈祚明说他的诗“如西子捧心,俯首不言,而回眸动盻无非可怜之绪”(《采菽堂古诗选》)。《燕歌行》可以说是最能代表曹丕这种思想和艺术风格特征的作品。前人对这两首诗的评价是很高的,清代吴淇说:“风调极其苍凉,百十二字,首尾一笔不断,中间却具千曲百折,真杰构也。”(《六朝选诗定论》)王夫之说:“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姜斋诗话》)

  《燕歌行》二首在七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这也是我们应该知道的。《诗经》基本是四言体,偶尔也出个七言句子,但为数甚少。《楚辞》是楚歌体,有七言句,但大多数都带有“兮”字,与七言诗句子的格式韵味不同。汉代乐府中有一部分杂言体,如《战城南》、《东门行》等,其中有一部分七言句,这些对于七言诗的发展显然是有促进的,但七言句在那些作品中还不是主体。两汉四百年间,全篇由七言构成的作品今天被人们提到的有两首,第一首是汉武帝时的君臣联句,即所谓《柏梁台诗》。这首诗出于后代小说,漏洞甚多,原不可信,而且生编硬凑,堆砌敷衍,也完全没有什么诗味。第二首是张衡的《四愁诗》。诗味很浓,但张衡这四首诗每首的第一句还都带着一个“兮”字,还拖着一个楚歌的尾巴。因此,真正摆脱了楚歌形式的羁绊,使七言形式宣告独立的作品就不能不说是曹丕的这两首《燕歌行》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曹丕学习汉代乐府,学习前人诗歌,在形式上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燕歌行》句句压韵,而且都是平声,格调清丽宛转,这是七言古诗发展的一个阶段。晋宋作家模写七言,还照此继续走了相当长的一段路。后来又经过南朝鲍照、萧绎、庾信等人的努力,到唐代卢照邻、骆宾王那种隔句用韵、平仄相押的鸿篇巨制出现的时候,那时七言古诗就又进入一个更新的发展阶段了。可见,曹丕的开创之功是不能掩没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兰亭集序 / 兰亭序

: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参考资料: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全日制高级中学标准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101-1022、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古代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267-2703、 朱一清.古文观止鉴赏集评(三):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10-164、 “注释”字词拼音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整理5、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2012年11期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qū)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shāng)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暮春:阴历三月。暮,晚。会:集会。会稽:郡名,今浙江绍兴。山阴:今绍兴越城区。修禊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毕至:全到。毕,全、都。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咸:都。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激湍:流势很急的水。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是日也:这一天。惠风:和风。和畅,缓和。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所以:用来。骋:使······奔驰。极:穷尽。信:实在。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zhū)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虽趣(qū)舍万殊(shū),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万殊,千差万别。静躁:安静与躁动。暂:短暂,一时。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向:过去、以前。陈迹:旧迹。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期:至,及。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qì),未尝不临文嗟(jiē)(dào),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喻:明白。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参考资料: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全日制高级中学标准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101-1022、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古代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267-2703、 朱一清.古文观止鉴赏集评(三):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10-164、 “注释”字词拼音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整理5、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2012年11期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本文是一篇书序。文章先序兰亭修楔事,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实际上是说明做诗的缘由;有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描写了作诗时的情景,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有众多的作者,诗是即席之作;结尾以“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的经过,又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同时,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全文共分三段。

  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

  先点明聚会的时问、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用语简洁。富有诗情画意。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此顺笔引出临流赋诗,点出盛会的内容为“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这是反面衬托之笔,以加张表达赏心悦目之情。最后指出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时,“天朗气清”为下文的“仰观”、“俯察”提供了有利条件;“惠风和畅”又与“暮春之初”相呼应。此时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至此,作者把与会者的感受归结到“乐”字上面。笔势疏朗简净,毫无斧凿痕迹。

  文章第二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暂,盛事不常,紧承上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

  先用两个“或”字,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一是“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一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然后指出这两种表现尽管不同,但心情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当其欣于所遇”时,都会“快然自足”,却“不知老之将至”。这种感受,正是针对正文“游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聚会之乐而发,侧重写出乐而忘悲。接着由“欣于几所遇”的乐引出“情随事迁”的优,写出乐而生忧,发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慨叹、文章至此,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最后引用孔了所说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话来总结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

  最后一段说明作序的缘由。

  文章紧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发议论,从亲身感受谈起,指出每每发现“昔人兴感之由”和自己的兴感之由完全一样,所以“未尝不临文嗟悼”,可是又说不清其中原因。接着把笔锋转向了对老庄关于“一生死”,“齐彭祖”论调的批判,认为那完全是“虚诞”和“妄作”。东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崇尚老庄,喜好虚无土义的清谈,庄子认为自然万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齐物论》),且把长寿的彭祖和夭折的儿童等同看待,认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作者能与时风为悖。对老庄这种思想的大胆否定,是难能可贵的,然后作者从由古到今的事实中做了进一步的推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阅读。尽管将来“事殊事异”,但“所以兴怀。其一致也”。这就从理论上说清了所以要编《兰亭诗集》的原因。最后一句,交代了写序的目的,引起后人的感怀。文字收束得直截了当,开发的情思却绵绵不绝。

  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且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骈文的精品。《兰亭集序》在骈文的几个方面都有所长。在句法上,对仗整齐,句意排比,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仰观宇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无斧凿之痕,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属于议论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简沽,富有表现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齐彭荡”和“修楔事”这样浅显易储的典故,这样朴素的行文与东晋对代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形成鲜明对照。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1、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中国古代散文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5年 :267-270 .2、 朱一清 .古文观止鉴赏集评(三)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6年 :10-16 .3、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2012年11期 4、 唐孝麟 .中国古代散文选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年 :82-83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娇女诗

: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
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
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
顾眄屏风书,如见已指摘。
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柢掷。
贪华风雨中,眒忽数百适。
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
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鬲。
翰墨戢闲案,相与数离逖。
动为垆钲屈,屐履任之适。
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
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我家有娇女,小媛和大芳。皮肤很白净。

小字为纨素,口白自清历。
小媛叫纨素,笑脸很阳光。口白更伶俐。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头发遮宽额,两耳似白玉。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早到梳妆台,画眉像扫地。

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
口红染双唇,满嘴淋漓赤。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
说话娇滴滴,如同连珠炮。爱耍小性子,一急脚发跳。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执笔爱红管,写字莫指望。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
玩书爱白绢,读书非所愿。略识几个字,气焰冲霄汉。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她姐字惠芳,面目美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喜穿轻淡装,楼边常溜达。

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举笔学张敞,点朱老反复。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
涂抹眉嘴间,更比织布累。照镜就着迷,总是忘织布。

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
从容跳赵舞,展袖飞鸟翅。

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
奏乐调弦时,书籍靠边去。

顾眄屏风书,如见已指摘。
粗看屏风画,不懂敢批评。

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
画为灰尘蚀,真义已难明。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追逐园林里,乱摘未熟果。

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柢掷。
红花连紫蒂,萍实抛掷多。

贪华风雨中,眒忽数百适。
贪花风雨中,跑去看不停。

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
为踩霜雪耍,鞋带捆数重。

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鬲。
吃饭常没劲,零食长精神。

翰墨戢闲案,相与数离逖。
笔墨收起了,很久不动用。

动为垆钲屈,屐履任之适。
一听拨浪鼓,拖鞋往外冲。

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
为使汤快滚,对锅把火吹。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白袖被油污,衣服染成黑。

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
衣被都很厚,脏了真难洗。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
长期被娇惯,心气比天高。

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听说要挨打,对墙泪滔滔。

吾家有娇女,皎(jiǎo)皎颇白皙(xī)
娇女:这里的娇女,即左芳及左媛。皎皎:光彩的样子。白晳:面皮白净。

小字为纨(wán)素,口齿自清历。
小字:即乳名。左媛,字纨素。清历:清楚历落。

(bìn)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广额:宽广的额头。晋时女子习尚广额。邰希莞眉。连壁:即双璧,形容双耳的白润。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明朝:犹清早。黛:画眉膏,墨绿色。类扫迹:像扫帚扫的似的。形容天真澜漫,随意涂抹。

浓朱衍(yǎn)丹唇,黄吻烂漫赤。
浓朱:即口红。衍:漫,染。丹唇:即朱唇。黄吻:即黄口,本指小孩,这里指小孩的嘴唇。吻:唇两边。澜漫:淋漓的样子。

娇语若连琐,忿(fèn)速乃明集。
连琐:滔滔不绝。忿速:恼急。明:明晰干脆。

握笔利彤管,篆(zhuàn)刻未期益。
握笔:执笔。利:贪爱。在这里是以什么为好的意思,就是说纨素抓笔虽然专挑贵重的彤管笔,写字却像画篆字一样随意画圈,不过是一种无心的模仿,根本就没有把字写好的意愿。彤管:红漆管的笔。古代史官所用。篆刻:指写字。益:进步。

执书爱绨(tí)素,诵习矜(jīn)所获。
绨:厚绢,粗厚平光的丝织品,用来做书的封面。素:白绢,所以书写。矜:自夸。就是喜欢拿最好的绢本书看,稍微懂一点就会引以为傲。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càn)如画。
惠芳:左芳,字惠芳,是纨素之姊。(见《左棻墓志》)粲:美好的样子。如画:美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轻妆:谈妆。纺绩:纺纱织布,续麻为缕叫绩。这两句是说淡妆只喜欢临近楼边,光顾照镜子竟忘了纺绩。

举觯(zhì)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觯:疑当作觚,是一种写字用的笔。京兆:指张敞。张敞在汉宣帝时做京兆尹,曾为妻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拟京兆:模仿张敞画眉。的:古时女子面额的装饰,用朱色点成。成复易:点额屡成屡改。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
颊:嘴巴。剧:疾速。兼:倍。机抒:纺织机。

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hé)
赵舞:古代赵国的舞蹈。延袖:展袖。翮:鸟羽的茎,今所谓翎管。飞翮:飞翔的鸟翼。

上下弦柱际,文史辄(zhé)卷襞(bì)
柱:琴瑟上架弦的木柱。襞:折叠。

顾眄(miǎn)屏风书,如见已指摘。
屏风画:屏风上的绘画。如见:仿佛看见,看得还不真切。指擿:指点批评。

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zé)
丹青:指屏风上的画。尘暗:为尘土所蒙蔽。明义:明显的意义。赜:幽深难见。隐赜:隐晦。

驰骛(wù)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骛:乱跑。果下:指果实下垂。这两句是说在园林中乱跑,把未成熟的果实都生摘下来。

红葩(pā)缀紫蒂,萍实骤柢(dǐ)掷。
红葩:红花。蒂(出):花和枝茎相连的地方。萍实:是一种果实,据《孔子家语·致思》记载,楚昭王渡江,见江中有一物,大如斗,园而赤。昭王得到后,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此萍实也,惟伯者为能获焉。”《家语》为魏时王肃所伪造,它所说的“萍实”和此诗所咏当为一物。骤:频繁。抵掷:投掷。

贪华风雨中,眒(shěn)忽数百适。
华:即花,六朝以前无花字。贪华:喜爱花。眒忽:左思《蜀都赋》:“鹰犬倏眒。”眒忽当即倏眒之意,疾速也。左思可能用的是当时的俗语。适:往。

务蹑霜雪戏,重綦(qí)常累积。
蹑:踏。重:复。綦:鞋带。

并心注肴馔(zhuàn),端坐理盘鬲。
并心:疑和惼心或褊心同义。肴撰:熟食的鱼肉叫肴,酒、牲、脯醢总名叫馔。

翰墨戢(jí)闲案,相与数离逖。
戢:收藏。闲:一作函,即书函(盒)。案:即书案(桌)。离逖:丢掉。

动为垆钲(zhèng)屈,屐(xǐ)履任之适。
动:辄。钲:《周礼·考工记》:“凫氏为钟鼓,上谓之钲。”注:“钟腰之上,居钟体之正处曰钲。”那末垆钲,当也指垆腰之正处。屈:挫。屣履:拖着鞋。

止为荼(tú)(chuǎn)据,吹嘘对鼎立。
荼:苦菜。菽:豆类。这两种东西大概是古人所煮食的饮料。据:急速。鼎:三足两耳烹饪之器。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xī)
阿锡:宋刻本《玉台新咏》作“阿緆”,锡与緆古字通。

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
衣被:衣服和被子。重地:质地很厚。水碧:可能是“碧水”的倒文。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
孺子:儿童的通称。长者:年长者。

(piē)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瞥:见。当与杖:应当挨打。向壁:对着墙壁。向,面对。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
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
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集。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
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
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
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
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
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
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
顾眄屏风书,如见已指摘。
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柢掷。
贪华风雨中,眒忽数百适。
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
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鬲。
翰墨戢闲案,相与数离逖。
动为垆钲屈,屐履任之适。
止为荼荈据,吹嘘对鼎立。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
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娇女诗》是中国最早吟咏少女情态诗之一。左思以诗人的敏锐和慈父的怜爱,选取了两个女儿寻常的生活细节,写出了两个女儿幼年逗人喜爱的娇憨,同时也写出了两个女儿令人哭笑不得的天真顽劣,展露了幼女无邪无忌的纯真天性。

  此诗采用了分总式的表现结构方式,开头简洁利落点出“娇女”主题。接着用了十四句描写小女儿纨素,中间十六句描写大女儿惠芳,诗人恰如其分的展现了两个不同年龄的幼女形象,小女儿娇憨笨拙,稚气横生;大女儿矜持爱美,稚气未脱。后半部分合纵写了她们共有的童年顽劣乐趣,同时展现了她们活泼可爱的天性,字里行间闪烁着一个慈父忍俊不禁的爱意和家庭生活特有的情趣。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左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左芳,小字“惠芳”,小女儿叫左媛,小字“纨素”两个女儿长的白皙靓丽。“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诗人很得意自己孩子说话的伶俐。“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额头很宽,鬓发下垂盖住前额,双耳白润,就像一双相连的美玉。诗人以父亲的慈爱,从不同角度品味女儿的可爱。“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天一亮就跑到梳妆台前玩弄化妆品,抓起眉笔乱画,把眉毛画的很不像样,就像扫把扫过一样。“浓朱衍丹唇,黄吻烂漫赤”,这两句写纨素笨拙地模仿大人化妆,显示出幼童爱美的娇憨。这一段清晰可见活灵活现的刻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一个跃然纸上宽额白嫩的小女孩,一大早照着镜子如猴子学人一般乱涂乱抹的笨拙憨态,叫人顿生忍俊不禁的欣然爱意。“娇语若连锁,忿速乃明忄画”。这又是一幅生动的童趣速写,从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无忌任性。“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这里陈述的是小孩子没有目的随意爱好。“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这里描写了小孩子毫不掩饰的自信娇态。以上写妹妹纨素,下文是写姐姐惠芳: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姐姐惠芳长的眉目如画光彩亮丽。“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绩”,姐姐比妹妹会美且化妆淡雅,不像妹妹把个脸画的乱七八糟。但是姐姐和妹妹一样爱化妆,常常坐在窗口入神地为自己化妆,对着镜子经常忘了纺花织布的份内事情。“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汉朝的张敞做过京兆尹,他曾经为妻子画过眉,所以说“举觯拟京兆”,“立的”是在额头点上一种图案,如梅花,月牙或者一个圆点。因为小孩子化妆技术不成熟,点的位置老是不当,所以点了嫌不好,擦掉了重新点,这样描来描去就有了重复的影子了。诗人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虽说姐姐比妹妹的会打扮,但是化妆起来总归不如大人,尽管姿势摆的像京兆尹张敞画眉的样子,可画的结果还是不够完美以至留有擦不干净的重复影迹。“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在眉间脸上来来回回地描摹,动作比织布穿梭还要辛苦几倍。“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因为春秋时赵国的女乐以能歌善舞闻名,所以古人以赵舞指代歌舞。“延”伸长的意思,“延袖”就是把长长的袖子甩开,晋代人衣袖宽松,甩开袖子有些类似唱戏的水袖。这两句是说惠芳跳起舞来无拘无束自然大方,甩开袖子的翩翩姿势就像鸟儿展翅一样。“上下弦柱间,文史辄卷襞”,她随着弦乐的节奏上下舞动,常常忘记了正在诵读的文史类书,所以把书卷折起来丢在一面不管了。小孩子天性贪玩,好表现自己,喜欢歌舞,不愿专注于枯燥的文史学习。“顾眄屏风画,如见已指摘”,有时候回头瞟一眼屏风上的画,还没有看清楚,就指指点点评论起来。没有看清楚的原因,其一是小孩子不懂得仔细观察,其二是因为“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丹青:指屏风上的画。小孩子不知道欣赏屏风画面的本来意旨,看到画面陈旧模糊就随意指责。以上刻画的是姐姐惠芳。下文是姐妹俩共同的喜好与顽劣。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红葩缀紫蒂,萍实驺抵掷”,她们常常飞奔在园子里,把没有成熟的果子生摘下来,把正开的鲜花连紫色的花托一起掐下来玩。“萍实”是一种很大很贵重的果实。相传楚王渡江看到江里,有一个斗大的红色园东西飘来,随从把这东西捞上来,没有人能够认识。于是楚王派人去问孔子。孔子说:“这个东西叫萍实,可以剖开吃。并说萍实是一种吉祥物,只有功业大的人才能得到。”于是楚王就把萍实吃了。小孩子不知道萍实的珍贵,拿着它抛来抛去当皮球玩。“贪花风雨中,倏眒数百适”,小女孩喜欢花,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到园子里去看。就是说小孩子喜欢跑到园子里玩花,刮风下雨都无所顾忌,大人们不愿意让她们出去,但是却看不住她们,转眼的功夫她们就往园子里跑好几趟。“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她们觉得雪天新鲜,偏爱在雪地里玩耍,大人们怕她们冷,可是拦不住她们。“綦”在这里指代脚印,她们跑来跑去,雪地里踏下了重重叠叠的脚印。“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槅”。小女孩关注做饭做菜的事情,她们郑重其事的摆弄盘子,却不愿意写字,“翰墨戢函案,相与数离逖。”她们把笔墨收起来装在匣子里,放在书桌上,常常是一前一后地相跟着离开书桌老远。只要外边有敲锣打缶的声音,她们就什么也不顾地往外跑,甚至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好,拖拉就跑出去了。“止为荼菽据,吹嘘对鼎鬲”。饭食对她们有吸引力,看着锅里煮饭,她们会消停下来,对着火吹,希望食物快点熟。“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緆”,“阿”是细缯,“緆”细布,“阿緆”这里指细的丝织品或细布做成的衣服。她们喜欢拨弄吃的,使得袖子上沾满油腻,衣服被烟雾熏黑。所以“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就是说衣服的底色被油烟污染的看不出原来的底色,“碧”指水清亮,这里是干净的意思,她们的衣服脏的放在水里很难洗的干净清亮了。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小孩子任性,羞于接受大人的责备。“瞥闻当与杖,掩泪具向壁”,感觉大人要打,就用手捂着眼泪躲到墙的一边去了。

  这首诗用了不少当时的口语白话,所以有些字句难以给它恰当的解释。但它确实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好诗。俩少女稚气拙朴的情态和形态,写的真切生动,展现了自然本真的生命意趣,蕴含着人之初生的纯净美。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