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暗花寒春在否,烟波漠漠不禁愁。
此愁肯逐杨花散,常与幽人种白头。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晁说之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869篇诗文

猜你喜欢

池州翠微亭

: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年复一年,我驰骋疆场,战袍上洒满了灰尘;今天特地骑马到达翠微亭,观赏齐山美景。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国大好河山看不够,在马蹄声声的催促中,踏着明亮的月色归来。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 ,1987.12(2012.7重印): 第886-887页2、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 第207-208页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经年:常年。征衣:离家远行的人的衣服。这里指从军的衣服。特特:特地、专门。亦可解作马蹄声,二义皆通。寻芳:游春看花。翠微:指翠微亭。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看不足:看不够。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 ,1987.12(2012.7重印): 第886-887页2、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 第207-208页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这是一首记游诗,诗作于池州,一反其词的激昂悲壮,以清新明快的笔法,抒写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热爱,体现了马背赋诗的特点。

  前两句写出游的愉悦。起句“经年尘土满征衣”写长期紧张的军旅生活。诗人从军后,一直过着紧张的军事生活,特别是在抗金斗争中,为了保卫南宋残存的半壁河山,进而恢复中原,他披甲执锐,率领军队,冲锋陷阵,转战南北,长期奔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卫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诗的开头一句正是对这种紧张军旅生活的生动朴实的高度概括。“经年”,这里指很长时间以来。“征衣”,这里是指长期在外作战所穿的衣服。既然长年累月地率领部队转战南北,生活十分紧张,那就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悠闲地游览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愈是这样,愈盼望有朝一日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这样,起笔一句就为下面内容的引出作了充分的渲染和铺垫,看似与记游无关,而作用却在于突出、强调和反衬了这次出游的难得与可贵。

  故对句以“特特寻芳上翠微”接住。现在,诗人竟然有了这样的机会,到齐山观览,而且登上了著名诗人杜牧在这里建造的翠微亭,心里一定愉快、兴奋。“特特”,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当特别、特地讲,起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以承接首句意脉,一是指马蹄声,交待了这次出游是骑马去的,成为诗歌结尾一句的伏笔。“寻芳”,探赏美好的景色。“翠微”,是诗人到达的地方。这样,对句实际上写了出游的方式(骑马)和到达的地点(翠微亭),从而起到了点题、破题的作用。诗的开头两句,首句起笔突兀,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似与题目无关,而实为次句铺垫;次句陡转笔锋扣题,承接自然,成为首句的照应;两句相互配合,表现出作者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高度艺术腕力和高屋建瓴的雄伟气魄。两句形成了波澜和对比,从而突出了这次出游的欣喜。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诗的三四两句并没有象一般的记游诗那样,对看到的景色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而是着眼于主观感觉,用“好水好山”概括地写出了这次“寻芳”的感受,将秀丽的山水和优美的景色用最普通、最朴实、最通俗的“好”字来表达,既有主观的感受,又有高度的赞美。同时,又用“看不足”传达自己对“好水好山”的喜爱、依恋和欣赏。

  结尾一句则写了诗人为祖国壮丽的山河所陶醉,乐而忘返,直到夜幕降临,才在月光下骑马返回。“马蹄”,照应了上面的“特特”。“催”字则写出了马蹄声响使诗人从陶醉中清醒过来的情态,确切而传神。“月明归”,说明回返时间之晚,它同上句的“看不足”一起,充分写出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无限热爱、无限留恋。岳飞之所以成为民族英雄,之所以为自己的国家英勇战斗,同他如此热恋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密不可分的。诗的结尾两句正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特有的深厚感情。

  这首诗通过记游,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深厚的热爱之情。在艺术上运思巧妙,不落俗套,虽是记游,而不具体描述景物,重在抒写个人感受。其结构方式除以时间为序外,又把情感的变化作为全诗的线索,突出了这次出游登临的喜悦。语言通俗自然,明白如话。

参考资料:

1、 [清]黄邦宁 编.《岳忠武王全集》:扫叶山房,1927年10月第3版2、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 ,1987.12(2012.7重印): 第886-887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晓起

:
远寺鸣金铎,疏窗试宝熏。
秋声江一片,曙影月三分。
倦鹤行黄叶,痴猿坐白云。
道人无一事,抱膝看回文。

远寺鸣金铎,疏窗试宝熏。
一阵清远的金铎声从远处安静的寺庙中传出,我坐在轩窗前独自焚香。

秋声江一片,曙影月三分。
秋风拂过江面,发出轻微的声响,一轮残月倒影在水面上,波光粼粼。

倦鹤行黄叶,痴猿坐白云。
白鹤倦了,在铺满落叶的地面上行走;猿猴不声不响,静静坐在高高的被白云掩映的树梢上。

道人无一事,抱膝看回文。
我没有什么事情,便像修道之人一样环抱着膝盖,细细品味着能写成首尾回环的诗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小池

: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参考资料:

1、 余建忠 .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 .昆明市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年 :363页 .2、 萧练武 杨敬华 .中国语文 .上海市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 :192页 .3、 羊玉祥 .古典诗文鉴赏 .北京市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年 :204-205页 .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yīn)照水爱晴柔。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才露(lù)尖尖角,早有蜻(qīng)(tíng)立上头。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参考资料:

1、 余建忠 .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 .昆明市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年 :363页 .2、 萧练武 杨敬华 .中国语文 .上海市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 :192页 .3、 羊玉祥 .古典诗文鉴赏 .北京市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年 :204-205页 .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三、四句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且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参考资料:

1、 周一贯 .中学生必读古诗70首 .杭州市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2年 :176页 .2、 羊玉祥 .古典诗文鉴赏 .北京市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年 :204-205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兄弟俩在离家万里的黔州边远之地,依依惜别似乎忘记了身在逆境的羁旅生涯,野猿的悲鸣使我们从离别忘情中清醒,伤心的泪水落洒落在离别时的酒杯之中。

朝云往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回忆起楚怀王梦见神女朝云暮雪之事,使我不禁想到自己的登天之梦破灭。夜雨淅淅沥沥,何时可以和兄长对床而卧,长聚相伴。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风雨雪交加急降,鹡鸰鸟在风雪中形影不离,鸿雁在风暴中惊慌的离散失群,飞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相必兄长你会在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边,频频回首离别的方向,从今后还要多寄来书信安慰天涯断肠的我。

参考资料:

1、 蒋方 .黄庭坚集.南京市:凤凰出版社,2007:51-532、 张海鸥.宋名家诗导读.广州市: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1:180-1813、 李元强,卢晋.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33-2344、 朱安群,叶树发. 黄庭坚诗文选译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凤凰出版社,2011.05:147-149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shāng)
万里:代指路途遥远。相看:相对。逆旅:旅店。 觞:指酒杯。

朝云声日攀(pān)天梦,夜雨何时对榻(tà)凉。
攀天:代指仕途坎坷,阻力重重。。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脊令:鸟名,即鹡鸰[jī líng]。鸿雁:喻兄弟。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频书:常常通信。

参考资料:

1、 蒋方 .黄庭坚集.南京市:凤凰出版社,2007:51-532、 张海鸥.宋名家诗导读.广州市: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1:180-1813、 李元强,卢晋.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33-2344、 朱安群,叶树发. 黄庭坚诗文选译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凤凰出版社,2011.05:147-149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声日攀天梦,夜雨何时对榻凉。
急雪脊令相并影,惊风鸿雁不成行。
归舟天际常回首,从此频书慰断肠。

  全诗感情深笃,首联即正面写离别的衷痛,掀起感情的波澜。在离家万里的边远之地,兄弟相对,情深谊长,忘记了是谪居异乡,暂寓逆旅。但无情的现实却是离别在即,归途迢递,兄弟将天各一方。野猿的哀啼悲鸣陡然使他从幻想中清醒过来,于是点点清泪洒落在离别时的酒杯中。

  颔联写抱负落空,但求将来能兄弟相伴,晤言一室之内,长享天伦之乐。作者被贬当日与兄长黄元明同过巫峡时,回忆起楚王梦见神女的故事。同时也隐寓诗人声日的抱负,好似登天之梦,已经破灭。邪佞当道,仕途阻力重重,如《代书》:“屈指推日星,许身上云霞。安知九天关,虎豹守夜叉。”《送少章从翰林苏公余杭》:“欲攀天关守九虎,但有笔力回万牛。”这一比喻又是来自屈原的“楚辞”,如《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闾阖而望予。”《惜诵》:“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夜雨”句则是用韦应物与苏轼的诗意,感叹什么时候兄弟能长聚相伴,对榻话旧。韦应物《示全真元长》诗:“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后经白居易沿用,“风雪”又化为“风雨”,其《雨中招张司业宿》诗说:“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苏轼兄弟极喜此句,他们早年同读韦应物此诗,“侧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苏辙《逍遥堂会宿诗序》),所以他们的诗中常常咏及“对床夜语”,用以指摆脱了官场的束缚后,兄弟之间亲切温馨、自由自在的生活,如苏轼“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此句即为黄庭坚诗句的出处。“凉”又是暗用陶渊明“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的意思(《与子俨等疏》),形容归隐后的逍遥自得。黄庭坚在这里与长兄以退隐相约,表达了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而失望后,想在隐逸与天伦之乐中寻找慰藉的思想。

  颈联既是写景,又是比兴,进一步申足兄弟之情。出句写大雪纷飞中,但见鹡鸰鸟相互依傍,同时也是喻兄弟患难与共。《诗经·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对句则写惊风中,大雁离散失群,飞不成行。“雁行”也是切兄弟之意,《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就写景而言,这一联是赋笔,但赋中有比,同时从睹物兴怀而言,则又是象中有兴。诗人眼前的风雪交加之景使他感叹自己境遇的险恶、兄弟的离散,所以将雪称作“急”,风称作“惊”,正反映了诗人触景所生之情。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中所写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薛荔墙”,正为黄庭坚所借鉴。这一联用典贴切,形象生动。对比鲜明,“脊令并影”既是手足情深的写照,又反衬出兄弟离散的哀伤。

  尾联从自身宕开,翻进一层,写兄长在归舟中常常翘首遥望天际,盼望兄弟早日归来。谢朓《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说:“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黄庭坚化用此诗,而在写法上则吸取前人的艺术经验,比单纯写自己的相思来得更深婉蕴藉,更富有情致。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结句从对方落笔,反写兄弟思念自己:“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月夜》写“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都是同一手法。结句作临别时的珍重叮咛之语:从今后可要多多来信,以慰我这天涯断肠人。诗人的满腔深情都倾注在这声声嘱咐中了。

  这首诗表现出黄庭坚在化用典故成语上的深厚功力。他用典繁富,但经过锻炼熔铸,却显得浑成无迹;正所谓水中着盐,食而方知其味。由于善用典故、点化成语,大大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触发了层层的联想,所以这首诗读来令人回味无穷。黄庭坚的诗以瘦劲挺拔著称,但这只是问题的一面。由于他宅心忠厚,感情诚挚,所以他的诗作,拗峭中仍不失深婉之致,尤其是为师友、兄弟赠答之作,更是情真意切,颇为感人,此诗即是一例。

参考资料:

1、 缪钺.《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541-54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惜余春·急雨收春

: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一阵急雨即将收束春光,斜吹的春风仿佛在约束春水。水面上浮着飘落的花瓣,上涨的绿水皱起了涟漪。鱼儿嬉戏而产生一圈圈的波纹,景色很美。可惜春光不解人意,悄悄归去。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自从在城隅处分手,我们都留下了无穷的幽怨,你在来信中,信末多是深情关切之语,我也经常在夕阳西下时,独自倚栏远眺,面对着昏黄的落晖。老夫老妻,本应厮守一起却要天各一方。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869-870 .2、 雒三桂选注 .分调绝妙好词 踏莎行 :东方出版社 ,2001 :52 .3、 朱明伦等编著 .古代情词三百首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7 :149-150 .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收:结束。停止。约:阻止,拦挡。鱼文:鱼纹,像鱼鳞一样的波纹。游子:离家在外漫游、求官或求学的人。解:懂得,明白。

留恨城隅(yú),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xūn)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隅:角落。关情:激动感情,牵扯情怀。纸尾:书面文字绍尾处,常署名或写年月日等。曛:日落时的余光。渭北:渭水以北。渭水在袂西省。江南、渭北,用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869-870 .2、 雒三桂选注 .分调绝妙好词 踏莎行 :东方出版社 ,2001 :52 .3、 朱明伦等编著 .古代情词三百首 :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7 :149-150 .
急雨收春,斜风约水。浮红涨绿鱼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归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关情纸尾。阑干长对西曛倚。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

  这是一篇游子伤春怀人之作。

  上片写惜春思归。“急雨收春,斜风约水”。写暮春时节,雨急风斜。这第一句写得别致新颖,其中“收”字尤见功力。不言春将尽,不言春归去,而曰“急雨收春”,看一“收”字,至使“急雨”反客为主,造语生动俏皮。急雨收回春天,斜风拂掠水面,而“浮红涨绿鱼文起”接着写暮春时节水面上的景致。红化凋零,飘飘洒洒落满江面;江水上涨,绿波荡漾;鱼儿游弋,激起阵阵波纹。这里的“鱼文”二字最易引起人的暇思。中国自古就有鱼雁传书之说,书信常被称为“鱼书”或“雁书”。这“鱼文”仿佛就是幻化了的书信,勾起游子无尽的相思。“年年”两句直写惜春。游子珍惜春天,舍不得春天离去,见春将尽,落红飘零,意绪万千。正如辛弃疾所云“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游子惜春,可春并不理会,春归时也不懂得招呼游子,不知约游子结伴而还。春本无知,春本无晓,如此怨春,似乎无理,然而更显其情真意切。这正是人们常说的无理有情之妙。

  上片惜春思归,下片自然而然地转入怀人。“留恨城隅,关情纸尾。”写当初与妻子的离别及日后的书信传情。城隅,即城角,当初与妻子离别之处。不忍离别,却又不得不离别,于是便有“留恨城隅”。一个“恨”字笼罩了下片,也为读者理解全词提供了一个契机。不能相见,只能在书信纸尾看到妻子的一片关切之情了。接下去作者描摹了抒情主人公凭栏远眺的镜头。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借凭栏远眺写愁绪。李煜有句云:“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浪淘沙》)辛弃疾有句云:“休去依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摸鱼儿》)“阑干长对西曛倚,”写抒情主人公倚着栏干长久地凝视着西天的落日。熟悉中国古典诗词的人都懂得这是一个痛苦的形象。结尾化用杜甫《春日忆李白》诗句,杜诗云:“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以遥望对方所见的景致极写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贺词云:“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写夫妻老矣,却关山阻隔、江南渭北天各一方。这结处用语质拙,不雕饰,不张扬;江南渭北已溢出无限情思,而鸳鸯白头更让人感慨万端。

  贺铸善于写情,往往情真意切,此篇便是一例。贺铸善于处理结处,此词上片结处的无理而妙,下片结处的质拙含蓄,都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和启迪。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