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旌汉飞将,万里授横戈。春色临边尽,黄横出塞多。
军中大旗猎猎作响,汉家大将将要挥师出征;看他横刀立马,气吞万里如虎。关塞悠远,春风难以企及,未到关前,就已经看不到春色了;关外,风卷沙尘,黄沙弥漫如横,遮天蔽日。
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莫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
军中鼓声,悲壮激越,直达遥远的沙漠;戍台烽火,阻隔着浩荡的黄河。想到将军所去之地,在那阴山之北;慑于将军声威,入侵的强敌已经求和。
双旌(jīng)汉飞将,万里授横戈(gē)。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
双旌:仪仗用的旌旗。汉飞将:指李广。
鼓鼙(pí)悲绝漠,烽戍(shù)隔长河。莫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
鼙:军中所用小鼓。悲:形容鼓声紧急,有酣畅之意。绝漠:遥远的沙漠之地。长河:黄河。天骄:原意指匈奴,此处泛指强敌。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二百四十八,一作《送彭将军》。诗当作于作者任左拾遗时。当时朝中大臣自宰相以下,出牧奉使,必有钱郎二人饯行诗作,名重京畿。其格律为平起式首句不入韵格,用下平声五歌韵。中二联对仗自然。首句三拗四救,平仄规范。
此诗风格近盛唐边塞诗。定州,在今河北。首联发端,把李将军比作汉飞将军李广。“万里独横戈”,评价甚高。“春色临关尽,黄云出塞多”。颔联写戍边环境的艰辛。出句隐括《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黄云,沙尘暴,极言边塞荒凉。王维“黄云断春色”、李颀“黄云雁门郡,日暮风沙里”、王昌龄“蓟门秋月隐黄云”、岑参“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高适“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颈联写军旅的豪壮。鼓鼙,一作鼙鼓,军鼓。悲绝漠,使动用法,使绝漠悲,意为敌军闻风丧胆。对句流水,由于军威震慑,敌人入侵的烽火在黄河以北就隔断了。这两句是对出征后的祝愿,非实景。尾联劝诫,意思是不要赶尽杀绝。阴山路,敌人的退路。故兵法,围城三面,留一面让敌人逃跑,避免死战。只要打胜了,敌人要求和谈就可以了。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清晨刚刚起床来到堂舍,家丁来报外面已是雪花飘坠。高卷窗帘看瑞雪飘飞,白雪渐渐弥漫了庭阶。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雪花狂舞的气势如炉烟蒸腾,白色花草寒光闪闪挂一身玉琨。该不是天上的神仙狂醉,胡乱把洁白的云彩揉碎。
参考资料:
1、 高文炳编著.唐宋词选译赏析365首:天马图书,2001:25-262、 赵仁珪 朱玉麒 杜媛萍 李建英编著.唐五代词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52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lóng)看佳瑞,皓(hào)色远迷庭砌(qì)。
清平乐:唐教坊曲名。画堂:华丽的堂舍。帘栊:窗帘或门帘。栊:窗棂。佳瑞:瑞雪。皓色:洁白的颜色。庭砌:庭阶。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盛气:雪花狂舞的气势。光引炉烟:那景象好象引发的炉烟。素草寒生玉佩:白色花草寒光闪闪挂一身玉琨。玉佩:玉石制的佩饰。
参考资料:
1、 高文炳编著.唐宋词选译赏析365首:天马图书,2001:25-262、 赵仁珪 朱玉麒 杜媛萍 李建英编著.唐五代词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52这是一首豪迈、瑰丽、新奇的咏雪词,富有生活情趣。
上阕写观看雪景,第一、二句简洁交待了时间、地点、事件;接下来两句便写诗人观看雪景喜悦、激动的心情。时间、地点、情由,一路写来,由“晨起”而“来报”,因“来报”而“卷帘”看“佳瑞”,曲折有致,可以看到南宋女词人李清照著名《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道是海棠依旧。”在此词中的影子。“高卷”见兴致之高,“远迷”是远近迷漫、迷蒙,到处上下,一片苍茫迷离的皓色,显喜悦、痴迷之情。
下阕前两句从空中,地下写所见迷人雪景,气势豪迈,瑰丽生姿。“盛气光引炉烟”是写空中雪花纷扬的气势象引发的炉烟蒸腾,“素草寒生玉瑕”,是写地上花草,晶莹剔透,闪着寒光,象挂满玉碾,真是美丽极了,而且地上、空中,上下辉映,雄迈不失瑰美,俊丽而有豪气。然而更能表现诗仙特色的尚不仅此,而是奇思逸想,为一般人想不出、也道不出来的东西。象“危楼高百尺,伸手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样,“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大胆新奇,新颖独特,惊人骇俗而又极舍情理,这正是体现李白风格的浪漫主义。天仙一旦豪饮了银河的美酒酩酊大醉后,竟然也顾不得自身的天生丽质,使出如此粗鲁的手段来把白云乱揉得碎末纷飞,化作漫天大雪,遍地银涛。正是这个“狂”字抖擞出宇宙的荚气,开放出仙苑的奇葩,令人神往,这正是诗人以狂墨赋醉诗的一个典型例子。
这首词想象奇特瑰丽,不落窠臼,且用语可见其浪漫主义的风格,在毫不羁绊的想象之中雄奇硕健的体格也可以窥得。从所譬喻之喻体来看,都极具或高雅,或冰洁,或传奇雄放之特点,可以推测词人当时心境定当极其开阔,疏放。
参考资料:
1、 高文炳编著.唐宋词选译赏析365首:天马图书,2001:25-262、 赵仁珪 朱玉麒 杜媛萍 李建英编著.唐五代词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523、 周裕锴编.第六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巴蜀书社,2011:5404、 薛梦得主编.人情百态鉴赏: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年:104-105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连绵不断的夜雨,留滞在长安之夜;独对黯淡的残灯,客子更触绪生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我向往着的故乡,美丽的云水之地;怕的是归乡之梦,不宜于这个清秋。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26-227滞(zhì)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滞雨:久雨不止。一说为因雨而停滞之意。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云水地:等于说云水乡,云水弥漫之地。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26-227这首《滞雨》是一首羁旅诗。“独在异乡为异客”,孤单寂寞的处境本就容易滋生乡愁,更何况还是在秋雨绵绵的深夜?归思难收,归期无定,归梦不宜,这一切并不都是因为“滞雨”的缘故。
首句“滞雨长安夜”交代时间地点和缘由,意思是说,下雨了,今夜只好滞留在长安。但诗人为什么不说“夜雨滞长安”呢?因为将“滞”字提前,不仅更能体现雨下得久,还能突出夜的漫长,好像是厚实、缠绵的雨连时间的脚步也阻碍了,迟迟不能到黎明。归心似箭,但偏偏又碰上似乎永无休止的连夜雨,给人一种无法排遣的无奈、凝重之感。也为后面的“客愁”、“归梦”蓄势。
“残灯独客愁”描写场景:一盏灯油将尽的孤灯之下,坐着一个满脸愁容的独客。“残灯”,不仅不能给人以光明、温暖的感觉,与外面无尽的雨夜相比,它反而更让人觉得凄凉、忧伤。灯已残,说明独坐已久;独坐久,说明客难眠;客难眠,说明乡愁深。“残灯独客”与前面的“滞雨夜”共同营造出一种朦胧迷离、孤寂凄清的氛围,在这样的意境下,游子很自然会想到自己的故乡。
“故乡云水地”是虚写,是故乡在云水相接的苍茫辽阔之地吗?是故乡有云重水复遥远的阻隔吗?还是故乡根本就不存在于现实,而只在自己如行云流水般飘渺的乡思中吗?这一句体现了诗人特有的朦胧性,怎么理解似乎都可以,怎么理解都给人一种真实而亲切的感受。
“归梦不宜秋”是直抒感慨,语似直切,实则含蓄。雨夜客居,残灯独坐,正是思乡梦回的“好”时候,为什么“不宜秋”呢?因为在诗人眼中,秋就是愁,秋风秋雨秋云秋水,无一不令诗人愁肠百结,在满目愁景的季节,在满怀愁绪的梦中,即使回到故乡,还不是一样愁苦?算了吧,不做归乡梦也罢!其实,这样的梦,在任何季节做都是“不宜”的。诗人在此说“不宜”,其实是“最宜”,有正话反说、不言神伤之妙。
全诗主旨为思乡。前两句谓客居长安因天雨而行动受阻,独对残灯忧愁不寐,思念故乡;后两句推进一层,谓故乡本是烟树晴岚、碧水萦回之地,可是正值秋雨绵绵之时,即使梦回故里,所见也是霪雨霏霏,故归梦也不宜当此风雨潇潇之秋也。
如果用知人论诗、以意逆志的方法来读这首《滞雨》,那么,“滞雨”是长期纠缠诗人的牛李两党的纷争与非议;“客愁”是诗人长期受到排挤压制,难以实现抱负理想、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对自己前途命运的迷惘和忧虑;“故乡”是诗人心中理想的归宿,是才显志成的美好境界。“归梦不宜”是不应该轻易放弃和退却,而应该再坚持等下去,孤独愁苦之后,一定会有雨过天青的时候。“归梦不宜”意为“长安宜留”,在京城之内、天子身边,机会总比“云水”之地要多一些吧。这里理解,意思就完全两样了。所以也可以说《滞雨》是一首托雨言志、寄意深远的“咏物诗”。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26-2272、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汇编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42-47太液仙舟迥,西园引上才。
像蓬莱仙境一样的太液池相距很远,在西苑的房玄龄忙于援引上才。
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雄鸡初唱,关门就早已为他们打开;而贤明的宰相,正在“西园”忙于援引他们呢!
参考资料:
1、 侯书生,迟月荃编著. 领导干部古诗观止[M]. 北京:红旗出版社, 2014.01.第159页太液仙舟迥(jiǒng),西园引上才。
房玄龄:房玄龄(579—648),齐州临淄(今属山东)人。与魏征、杜如晦等同为唐太宗重要助手。任宰相十五年,求贤若渴,量才任用,史称贤相。迥:远。西园:指西苑。房玄龄贞观初任中书令,中书省靠近西苑。
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鸡鸣:《史记·孟尝君传》载,函谷关鸡鸣开关放行。
参考资料:
1、 侯书生,迟月荃编著. 领导干部古诗观止[M]. 北京:红旗出版社, 2014.01.第159页此诗意在称赞、勉励房玄龄为国求贤。首句从反面落墨,说明房玄龄与太液池距离甚远,无暇游乐。次句从正面着笔,点明西园里“上才”房玄龄。三、四两句,盛赞房玄龄“夙兴夜寐”、“勤劳王事”。全诗四句,写得兴会淋漓,亦充满意境美,值得玩味。
诗的首句,是回忆过去游处之乐。太液池是大明宫里的一个湖,中有蓬莱山,象征着海外仙山。当年秦王李世民延揽房玄龄等人为“十八学士”,兴文学馆,当时人称为“登瀛洲”(《唐会要》四十六)瀛洲、蓬莱,各为“三神山”之一,可以互举,意思相同。次句“西园隐上才”,房玄龄是“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旧唐书·本传》),“引拔士类,常如不及”(《唐会要》五十七)的人。这一点,李世民非常了解,诗句充满了感激之情。
三、四两句,以形象而有象征意味的笔墨写“引上才”的措施及其效果。唐王朝的京城长安四面都有“关”。如果闭关拒才,谁能进来?可是如今呢,天未破晓,不远千里而来的英雄豪杰已经驱车入关,向长安进发。这因为:雄鸡初唱,关门就早已为他们打开;而贤明的宰相,正在“西园”忙于援引他们呢!四句诗,写得兴会淋漓,其求贤望治之意,溢于言表。第四句,可能用了《史记·孟尝君传》函谷关鸡鸣始开的典故,但其中的“关”并不限于函谷关。从泛指的、象征的意义上理解,会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全诗的意境美。
参考资料:
1、 侯书生,迟月荃编著. 领导干部古诗观止[M]. 北京:红旗出版社, 2014.01.第159页2、 霍松林主编. 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3.05.第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