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言

:
何生我苍苍,何育我黄黄。草木无知识,幸君同三光。
始自受姓名,葳蕤立衣裳。山河既分丽,齐首乳青阳。
甘辛各有荣,好丑不相防。常忧刀斧劫,窃慕仁寿乡。
愿天雨无暴,愿地风无狂。雨足因衰惫,风多因夭伤。
在山不为桂,徒辱君高冈。在水不为莲,徒占君深塘。
勿轻培塿阜,或有奇栋梁。勿轻蒙胧泽,或有奇馨香。
涓毫可粗差,朝菌寿为长。拥肿若无取,大椿命为伤。
婆娑不材生,苒苒向秋荒。幸遭薰风日,有得皆簸扬。
所愧雨露恩,愿效幽微芳。希君频采择,勿使枯雪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陈陶

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104篇诗文

猜你喜欢

放言五首·其五

: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泰山不能损坏毫发,颜渊无意羡慕老聃和彭祖。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死,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何必眷恋尘世常怕死,也不要嫌弃而厌恶生活。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生与死都是一种幻觉,虚幻之人所产生悲哀欢乐又是什么感情呢?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jǐn)花一日自为荣。
槿:即木槿花。开花时间较短,一般朝开暮落。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xián)身漫厌生。
嫌身:嫌弃自己。漫:随便。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厌生:厌弃人生。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新陈代谢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艺术地说明了这一道理。自然界是如此,人生亦概莫例外,有生必有死,所以人们应该“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因为有生有死,才符合世界发展的规律。正确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应当多考虑如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国家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果如是,则虽死犹生,死而无憾。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谢书

: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得您恩遇未曾有些许报答,只能空拿着笔砚接受您的虎略龙韬。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自从您传授了我为文的方法后,王祥得到佩刀也不能让我慕羡。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汇注汇校.武汉:崇文书局,2015:24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yàn)奉龙韬(tāo)
谢书:为表达谢意的书信。微意:指自己报效恩师令狐楚之意。一毫:比喻极小或很少。龙韬:古代兵法《六韬》之一,泛指兵法战略、军机大事。六韬指文韬、武韬、虎韬、豹韬、龙韬和犬韬。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传衣:谓传授师法或继承师业。佛教禅宗自初祖至五祖皆衣钵相传,作为传授佛法的信证,六祖以后不再传。此指令狐楚秘授章奏之法。王祥佩刀:王祥是东汉末年琅邪临沂人,事继母朱夫人,以孝著称,隐居十年。魏徐州刺史吕虔召为别驾。吕虔有佩刀,工匠相之,以为必登三公可佩此刀。虔以刀赠王祥,祥以大功封万岁亭侯,迁太尉。入晋,拜太保。佩刀,佩在腰间的刀。古代男子服饰之一,佩之以示威武。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汇注汇校.武汉:崇文书局,2015:24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
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这是李商隐以诗的形式写给令狐楚的书信。此诗前两句是说诗人幸得令狐楚的看中传授知识却未曾有一丝一毫的报答。此时诗人任巡官,当亦兼文字之役。因是节镇,而有“奉龙韬”之喻。这句深执谦谦,自称不德。令狐楚对诗人实有再造之恩,多年的关爱,资助他随计应试,无微不至。自恃文才又颇有些傲气的诗人,面对博学位高的老师自称“空携笔砚奉龙韬”,并非客套,而是心悦诚服。诗的后两句借五祖传衣,比自己得令狐楚章奏真传,心存感激,胜过王祥之得吕虔佩刀。前面的深执谦谦同后面的高自期许看似相矛盾,而对于他们师徒来说却是矛盾的统一。因为前面的谦虚是对博学位高恩师的大恩而言,后面的自信是表示决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诗人敢于在短短四句里将两种矛盾对立的思想统一于一篇之中,不只是诗思之精巧,而是有其幸逢恩师栽培的特殊缘由的。

  此诗主要表达作者对恩师的感激之情,并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的踌躇满志。全诗语言精练而意蕴悠长。

参考资料:

1、 周建国 编选.李商隐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12-21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春别曲

: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长江春水碧绿如染料,刚刚破出水面的点点荷叶只有铜钱大小。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自己在那江头种下的橘树,也无法拴住将要远行的小舟。

长江春水绿堪(kān)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堪:能,可。钱:指铜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长江中春水碧绿,颜色浓得简直可以作为染料,荷叶刚刚长出水面,一个个才有铜钱那么大。诗句写暮春景色,可引用以表现江南春景,或只用作表示暮春时节。以“堪染”表现色彩之浓重,其夸张手法可作借鉴。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
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
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
虏箭雨宫阙,皇舆成播迁。
英王受庙略,秉钺清南边。
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
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
霜台降群彦,水国奉戎旃。
绣服开宴语,天人借楼船。
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
卷身编蓬下,冥机四十年。
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
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篇。
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
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

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
月亮化为五条白龙,飞上了九重云天。

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
范阳叛军如胡地黄沙飞离北海,闪电一般横扫洛阳。

虏箭雨宫阙,皇舆成播迁。
胡虏的箭雨一般射向宫阙,皇帝的车驾逃往四川。

英王受庙略,秉钺清南边。
英明的王子秉受朝廷的谋划,执掌兵权靖清南边。

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
军旗漫卷,如大海波涛;武器森列,似江上的云烟。

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
一人指挥百万大军,张弛聚散,号令森严。

霜台降群彦,水国奉戎旃。
御史台来了众多英贤,在南方水国,举起了军旗。

绣服开宴语,天人借楼船。
绣衣御史宴集一起,杰出的永王借给楼船。

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
好似登上黄金台,谒见紫霞中的神仙。

卷身编蓬下,冥机四十年。
我藏身于茅屋里面,不问世事四十年。

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岂知隐居草泽的人,腰里有着锋利的龙泉。

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
一剑挥去,劈开浮云,发誓要扫清幽燕。

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篇。
如今很想与诸位御史.静心讨论金匮兵书。

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
大家都感谢王子的恩德,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
所希望的是平定叛乱,功成身退,追随鲁仲连。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08-409

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
“月化”句:《十六国春秋·后燕录》载,后燕慕容熙建始无年,太史丞梁延年梦月化为五白龙。梦中占之曰:“月,臣也;龙,君也。月化为龙,当有臣为君。”比喻安禄山称帝。

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

(lǔ)箭雨宫阙(què),皇舆(yú)成播迁。
皇舆:皇帝坐的车,代指唐玄宗。播迁:流亡。

英王受庙略,秉钺(yuè)清南边。
英王:指水王李璘。庙略:指朝廷的谋划。秉钺:持斧,借指执掌兵权。

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

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

霜台降群彦,水国奉戎旃(zhān)
霜台:御史台,御史职司纠弹,严肃如霜,故名。此处借以赞美永王幕府诸侍御。戎旃:军旗。奉戎旃,谓参加永王军队。

绣服开宴语,天人借楼船。
绣服:指传御。天人:才能杰出者,谓永王璘。

如登黄金台,遥谒(yè)紫霞仙。
黄金台:又称金台、燕台,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北易水甫。战国时,燕昭王筑此台,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贤士。

卷身编蓬下,冥机四十年。
编蓬:编结蓬草以为门户,喻平民居处。冥机:息机,不问世事。

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龙泉:即龙渊,古代传说中著名铸工欧冶子干将所造的利剑。

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
决:劈开。《庄子·说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幽燕:今北京市、河北北部以及辽宁西部一带,是安禄山的根据地。

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kuì)篇。
金匮篇:兵书名。《隋书·经籍志》有《太公金匮》二卷。

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

所冀旄(máo)头灭,功成追鲁连。
旄头:即昂宿,胡星。旄头灭,指平定安史之乱。鲁连:即战国时鲁仲连。曾为赵国退秦军,事后不受赵国赏赐,功成身退。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08-409
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
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
虏箭雨宫阙,皇舆成播迁。
英王受庙略,秉钺清南边。
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
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
霜台降群彦,水国奉戎旃。
绣服开宴语,天人借楼船。
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
卷身编蓬下,冥机四十年。
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
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
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篇。
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
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

  奚禄诒日本篇:“首序禄山之乱,次入永王,次入诸侍御,次自序,末勉诸公以报国。”正道出了全诗的结构及其主题。

  开头六句叙写安史叛军的嚣张气焰及其叛乱的主要过程。其中“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虏箭雨官阙”等句对当时的形势做了高度的艺术概括。“皇舆播迁”四字则道出了唐王朝腐败,不堪叛军一击的可悲情况。诗句间诗人的爱憎感情是很鲜明的。

  接下六句叙写永王承朝廷委任,率军南下的情景。“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两句,是描写永王的旌旗舒卷有如海涛,武器罗列有如江烟的雄壮气势。“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两句是对永王璘的热情赞美。

  再下六句赞扬诸侍御才华出众,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身赴宴会“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的畅快心情。

  再下六句是抒写自已的爱国之志。表明他尽管是一个“草间人”,但是他的腰下却有“龙泉”宝剑,意在强调自己有非凡的才干,“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两句是紧承上面四句,作一收束,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愿为国家平定叛乱的雄心壮志。这几句写得词情慷慨,意气挥放。

  最后六句勉励四座诸公要齐心协力,不惜微躯,尽力报国。这几句既是勉励大家,也是激励自己,所以最后又归结到自身上来,表明自己平素所怀的功成身退的理想。全诗共分五层,每六句一转,结构井然,气韵流动,有力地抒发了爱国的豪情。诗中先叙安史之乱,次述永王的率军平乱;再次赞美诸侍御的清正严明;最后表明自己渴望为平定叛乱贡献出一切力量,并勉励大家尽力报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思想。

参考资料:

1、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李白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08:21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落叶

: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秋气早来,树叶飘落,令人心惊;凋零之情就如同这远客的遭遇。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树叶翻飞仿佛不愿落地;还在诉说着不忍离开这片森林。

参考资料:

1、 张浩逊,孙祖洁,过伟忠编著.古小诗精华: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01:第20页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惊落叶:树叶好像受惊似的,纷纷飘落下来。客心:漂泊他乡的游子心情。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犹言:好像在说。惜:舍不得。

参考资料:

1、 张浩逊,孙祖洁,过伟忠编著.古小诗精华: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01:第20页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这首诗是借落叶以慨叹身世,紧扣落叶着墨,即景生情,寓托自然。

  首句用落叶惊秋的形象,比喻诗人于家国破亡后的景况。此诗开头用个“早”字,便给了读者以好景不长的暗示,这个“客”字,使我们联想起南唐李煜的“梦里不知身是客。尽管孔绍安和李煜的时代相距近四百年,各自的地位和处境也不完全一样,但其飘零感是类似的。末两句叙诗人怀恋故国的感情。它仍然采用比兴手法,紧扣落叶着笔。 “翻飞二字,竭力形容诗人内心纷乱而又身不由己的神情状貌,可谓贴切。

  全诗通过巧妙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描写入秋落叶所引起的游子思归怀乡之情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惊,惊恐、惊讶。客心,飘泊异乡的游子心情。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等主编.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10:9622、 萧涤非等著.汉魏晋南北朝隋诗鉴赏词典.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0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