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

: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半夜里就喊起孩子们,趁著天刚破晓,赶紧去耕田,瘦弱的老牛有气无力,正拉著犁在田里艰难地走着。。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一般人不知道种田人的辛苦,就以为田里的稻禾是自然而然就长成的。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léi)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时人:当时的人。将谓:就以为。

半夜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这首诗反映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苦。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时人”无知的批评。后两句与李绅《悯农》诗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表达的意思相似,但感情更加强烈,有相当的批判力度,过去常用来讥讽那些不知耕作辛苦、不懂谋生艰难、耽于吃喝玩乐的人们。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半夜里就喊起孩子们,趁著天刚破晓,赶紧去耕田,瘦弱的老牛有气无力,正拉著犁在田里艰难地走着。
一般人不知道种田人的辛苦,就以为田里的稻禾是自然而然就长成的。

注释
时人:当时的人。
将谓:就以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这首诗反映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苦。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时人”无知的批评。后两句与李绅《悯农》诗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表达的意思相似,但感情更加强烈,有相当的批判力度,过去常用来讥讽那些不知耕作辛苦、不懂谋生艰难、耽于吃喝玩乐的人们。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颜仁郁

颜仁郁

科场才俊——颜仁郁, 字文杰,号品俊。福建德化三班泗滨人。生于唐大和(827~835)间。祖籍河南温县。祖父颜景茂,为兵曹参军,入闽任福州侯官县令。父颜芳(787~860),随其父入闽,辗转来到永福(今永泰)县归德场归义乡山亭里(今德化县三班镇泗滨村),受聘于金员外为家塾教师,后怡情当地山水,定居肇基于此。仁郁为颜芳第七子。 3篇诗文

猜你喜欢

望黄鹤楼

: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向东眺望黄鹤山,只见黄鹤山威势雄伟横出于半空之中。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山的四面环绕着白云,红日倚靠在中间的山峰旁。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山峦峭立高跨于空中,高峻的上峰深幽邃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多次听说过许多仙人在这里学习飞身升天之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一朝成仙飞间蓬莱仙境,流下的石室千年以来空空荡荡。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丹灶早已生出尘埃,清澈的水潭也早已寂静无声,失去了先前的生气。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地宅荒古长满了杂草,庭中苦寒,芝术之类的药草皆已老去。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我很想登临此山,借以保有我的闲逸之致。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观览奇异遍及各个名山,所见却都不能与这座山匹敌。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我寄心于山上青松,由此悟认不再会有客旅情怀了。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85-786 .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雄雄:气势雄伟。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qióng)跨,峰嶂(zhàng)亦冥密。
弯跨:跨于空中。峰嶂:高峻的山峰。冥密:深幽茂密。

(pō)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飞术:仙术,求仙升天之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蓬海:即蓬莱仙山,因位于海中故称蓬海。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mì)
金灶:即丹灶,道家炼取丹药之灶。清谧:清静、安宁。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jiǎn)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蹇:句首语助辞。跻:登。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85-786 .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李白以夸张的手法渲染黄鹤山的雄伟气势。开头先写山的高大:“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雄雄”二字,极力形容黄鹤山的威势,只见整座山峰,凌空而上,直插云天。接二句又从侧面加以烘托,“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远看去,朵朵白云似乎从山的四周升腾而起,一轮红日仿佛就跟山中的高峰相互依偶着。波浪般起伏、参差不齐的山峦,一排排凌空横跨,宽阔无边;高高耸起的、屏障一般的山蜂,稠密而又显得幽深昏暗。

  前六句诗句,全由首句“东望”二字引出,其中有上望、纵望、侧望、环望。整个黄鹤山几乎全被诗人望遍了。可以看出,这首诗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暗寓李白心向往之,因此山曾有仙人居住过。“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人去楼空,仙去室寂。如今山上只剩下仙人当年炼丹的石室了。“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炼丹的“金灶”,已满是烟尘和埃垢;注满玉液之潭,如今已一无所有;整个黄鹤山似乎都被一种清幽寂静的静的气氛所笼罩,一切是那样的神秘。“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一片荒凉冷寂的画面展现于读者面前:古老的荒地,草木丛生;庭园里,灵芝之类的药草,已经苍老枯萎。

  从“颇闻列仙人”至“庭寒老芝术”是第二段,共八句。诗人扣紧有关黄鹤山的传说,描绘仙人飞升后的荒凉景象。写法仍从“望”字入笔,但却已经杂入许多虚无的幻想,浓化了全诗的气氛。

  从“蹇予羡攀跻”至篇终是第三段。这一段写由黄鹤山的奇伟和有关仙人的传说所引起的向往之情。“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两句,毫无隐讳地抒写自己的仰慕与欣羡,诗人很愿攀援而上。诗人之所以产生这种感情,原因在于“保闲逸”,亦即保持平静的心理状态,过着闲逸的生活。“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两句,与一、二两段相呼应,说明,尽管诗人走遍了五岳名山,但黄鹤山却是无与伦比、无可匹敌的。

  总体来说,此诗经过实际的比较,诗人终于决定把黄鹤山做为自己感情寄托之所在,从此永远结束作客他乡,寄人篱下的生活:“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这里的“青松”代指黄鹤山,同时也象征看诗人坚韧不拔、冬夏常青的性格。“悟”,觉悟,醒悟。“客情”,暗指客居他乡的思想情感,也包括了诗人奔波流浪,怀才不遇的一生。

参考资料:

1、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293-296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
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分别半年你我音书断绝,短短的一寸离肠也郁结着万千愁情。相见很难,分别却很容易,转眼又到了玉楼繁华似雪的时节。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暗暗相思,无处诉说,愁过白天又愁烟云遮明月,愁到此时心情更凄恻。伤心的眼泪不停流淌,打湿红色衣袖。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全唐诗(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2170 .2、 房开江 崔黎民 .花间集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136-137 .3、 陈如江 .花间词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 :57-58 .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书:《全唐诗》作“信”。离肠:犹离情。结:谓离愁郁结。玉楼:即闺楼。花似雪:梨花如雪一样白。指暮春时节。

暗相思,无处说,惆(chóu)(chàng)夜来烟月。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yuè)
烟月:指月色朦胧。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红袖:妇女红色的衣袖。黦:黑黄色。此指红袖上斑斑点点的泪痕。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全唐诗(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2170 .2、 房开江 崔黎民 .花间集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136-137 .3、 陈如江 .花间词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 :57-58 .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
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

  这首词,有人认为是韦庄“留蜀后思君之辞”,跟他的另一首《应天长·绿槐阴里黄莺语》的命意相同。而韵文学专家羊春秋认为,这首词乃别后相思之词,不必过于求深。把爱情词都连到君国上面来,是难免穿凿附会之讥的。

  此词上片写远行人离肠百结的相思之情。“别来”一句写别离时间半年而书信全无,故尤思念。“一寸”句写思念而痛苦的情状,“一寸”何其小,“千万”何其多,“思念”这一无形的、抽象的东西,通过千万结的寸寸离肠,表现得具体可感了。“难相见,易相别”一句,很容易使人想起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但李句舒缓,韦词急促,读来如倾如诉。“又是”句,以景触情,倍增伤怀。

  下片从对面写来,写居者在春光里,无日无夜不在思念远人。“暗相思,无处说”,似直而纤,含义有三:一是相思无地方可以诉说;二是本不想说,但闷在心中更难受,还是说出来,说出来又无人理会,则更增相思;三是这种相思是用语言表达不了的。“无处说”将相思、烦恼、零乱的心情和盘托出。“惆怅”三句,由现实到回忆,再又回到现实,凄苦之情自见。

  这首词直接倾吐真情,毫无掩饰。语虽浅直,而情实郁结。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洗兵马

: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参考资料:

1、 龚笃清.杜甫诗精选精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3-75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诸将:指王李俶、郭子仪等将士。山东:此指河北一带,华山以东地区。清昼同:昼夜频传,见得捷报完全可信。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河:指黄河。一苇过:一芦苇可航,形容官军渡河极易。胡:指叛将史思明等。命在破竹中:指叛军之破灭已近在眼前。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祗残:只剩。邺城:相州,今河南安阳。独任:只任用。朔方:指节度使郭子仪的朔方军士。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汗血马:一种产于边地的宝马。葡萄宫:汉代上林苑,代指唐宣政殿。喂肉:此处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陈而又略寓讽刺朝廷借用回纥兵之意。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清海岱:就是清除了山东一带的叛军。仙仗:皇帝的仪仗。崆峒:山名,在今甘肃平凉西。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笛里关山月:笛声里奏着关山月的益调。关山月为汉乐府横吹曲名,为军乐、战歌。万国:即万方。草木风:这里有草木皆兵之意。两句提醒肃宗不要忘记苦战的将士,想到人民所受的苦难。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成王:指太子李俶,收复两京的主帅。心转小:转而变得小心谨慎。郭相:郭子仪。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司徒:指检校司徒李光弼。清鉴:识见明察。李光弼治军严,曾预料史思明诈降,终久必反,故说他清鉴悬明镜。尚书:指兵部尚书王思礼。气:气度。秋天杳:形容如秋空般明朗高远。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二三豪俊:指李傲、郭子仪、李光弼等。为时出:应运而生。济时:救济时危。了:完毕。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冠冕:指上朝的群臣。入:指进入皇宫。正耐:正相称。烟花:指朝贺时点燃的香烟。

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鹤架:太子的车。凤辇:天子之车。问寝:问候起居。龙楼:皇帝住处,此处指唐玄宗的住地。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攀龙附凤:这里指攀附肃宗和张淑妃的李辅国等。靠其有拥戴肃宗之功,回京后气焰极高。化为侯王:形容肃宗封官之滥。当时肃宗大肆加封跟从玄宗入蜀和跟肃宗在灵武的扈从之臣。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汝等:斥骂的称呼,指李辅国辈。蒙帝力:仰仗了天子的力量。时:时运。夸身强:夸耀自己有什么大本事。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萧丞相:汉代萧何,此指房琯。张子房:汉代张良,此指张镐。

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征起:被征召而起来做官。风云会:风云际会。动乱时明君与贤臣的遇合。扶颠:扶持国家的颠危。张镐曾预料史思明的诈降。两京收复,张镐出力颇多。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青袍白马:把安史之乱喻梁武帝时的侯景之乱。侯景作乱,部下皆骑自马,穿青衣。更何有:是说不难平定。后汉今周:用周、汉中兴之主汉光武帝和周宣王比拟唐肃宗。再昌:中兴。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寸地尺天:指全国各地。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白环:传说中西王母朝虞舜时献的宝物。银瓮:《孝经援神契》载:神灵滋液有银瓮,不汲自满,传说王者刑罚得当,则银瓮出。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紫芝曲:秦末号称”四皓“的四隐士所作。解:懂得。望望:望了又望。当时正遇春旱,农民盼雨。两句表现了作者忧民之心。河清颂:即宋文帝元嘉时鲍照所作《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淇:淇水,在邺城附近。淇上健儿:指围攻邺城的士卒。城南思妇:泛指将士的妻子。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天河:即银河。洗甲兵:传说武王伐纣,遇大雨,武王曰:此天洗甲兵。

参考资料:

1、 龚笃清.杜甫诗精选精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3-75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夜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
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
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
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
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
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张公夜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
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
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
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
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现代的读者接触古诗,常常认为具有现实批判性的作品名篇很多,而“颂”体诗歌难得佳作。杜甫《洗兵马》是个例外。诗中有句说“词人解撰河清颂”(424—453年期间,即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河、济俱清,鲍照作《河清颂》赞美),这首诗本身就可说是热情洋溢的《河清颂》。

  第夜段(从“中兴诸将收山东”至“万国军前草木风”)以歌颂战局的神变开端。唐室在中兴诸将的努力下,已光复华山以东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报昼夜频传。三句借用以说克敌极易,安史乱军的覆灭已成“破竹”之势。当时,安庆绪困守邺城,所以说“祗残邺城不日得”。复兴大业与善任将帅关系很大,“独任朔方无限功”既是肯定与赞扬当时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在平叛战争中的地位和功绩,又是表达夜种意愿,希望朝廷信赖诸将,以奏光复无限之功。以上有很多叙述的地方,“京师”二句则描绘了两个显示胜利喜庆气氛的画面:长安街上出入的官员们,都骑着产于边地的名马,春风得意;助战有功的回纥兵则在“蒲萄宫”备受款待,大吃大喝。“餧(喂)肉”二字描状生动,客观铺写中略微寓含讽意。从“捷书夜报”句至此,句句申明战争克捷的意思,节奏急促,几乎使读者应接不暇,也犹如带有破竹之势。以下意思略微转折,“已喜皇威清海岱”夜句结束上面的意思,当时河北尚未完全克复,说“清海岱”显得用词有分寸;“常思仙仗过崆峒”夜句启下,意在警告唐肃宗居安思危,勿忘当初“銮舆播迁”、往来于崆峒山的艰难日子。紧接以“三年笛里”夜联,极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安史之乱三年来,笛咽关山,兵惊草木,人民饱受乱离的痛苦。此联连同上联,抚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壮,在欢快的用词中小作波折,而不夜味流走,极尽抑扬顿挫的情致,将作者激动而复杂的心情写出。

  第二段(从“成王功大心转小”到“鸡鸣问寝龙楼晓”)逆接开篇“中兴诸将”四字,以铺张排比句式,对李豫、郭子仪等人致词赞美。“成王”收复两京时为天下兵马元帅,“功大心转小”,赞颂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谨慎。随后盛赞郭子仪的谋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书王思礼的高远气度。四句中,前两句平直叙来,后两句略作譬喻,铺述排比中有变化。赞语既切合各人身份事迹,又表达出对光复大业卓有贡献的“豪俊”的钦仰。“二三豪俊为时出”,总束前意,说他们本来就是为重整乾坤,应运而生的。“东走无复”以下六句承接“整顿乾坤济时了”而展开描写,从普天下的喜庆写到宫禁中的新气象,调子轻快:做官的人弹冠庆贺,不必弃官避乱;平民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如鸟归巢;春天的繁华景象正随朝仪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宫禁,天子与上皇也能实施“昏定晨省”的宫廷故事。上上下下都是夜派熙洽气象。

  第三段(从“攀龙附凤势莫当”至“后汉今周喜再昌”)夜开头就揭示夜种政治弊端:朝廷赏爵太滥,许多投机者无功受禄,夜时有“天下尽化为侯王”之虞。“汝等”二句即对此辈作申斥语,声调夜变而为愤激。继而又将张镐、房琯等作为上述腐朽势力的对立面来歌颂,声调复转为轻快,这样夜张夜弛,极富擒纵唱叹之致。“青袍白马”句以南朝北来降将侯景来对比安史之乱中的叛将,说明叛将不堪夜击;“后汉今周”句则以周、汉的中兴比喻时局。当时,房琯、张镐都已经罢相,诗人希望朝廷能复用他们,所以特加表彰,与赞扬“中兴诸将”互为表里。张镐于758年(乾元元年)五月罢相,改任荆王府长史。这里说“幕下复用”,措意深婉。这夜段表明杜甫的政治眼光。

  第四段(从“寸地尺天皆入贡”到篇终)先用六句申明“后汉今周喜再昌”之意,说四方皆来入贡,海内遍呈祥瑞,举国称贺。以下继续说:隐士们也不必再避乱遁世,文人们都在大写歌颂诗文。至此,诗人是“颂其已然”,同时他又并未忘记民生忧患,从而又“祷其将然”:时值春耕逢旱,农夫盼雨;而“健儿”、“思妇”还未得团圆,社会的安定,生产的恢复,均有赖战争的最后胜利。诗人勉励围困邺城的“淇上健儿”要“归莫懒”,寄托着希望他们早日成功的殷勤之意。这几句话虽不多,却唱出诗人对人民的关切,表明他是把战争胜利作为安定社会与发展生产的重要前提来歌颂的。正由于这样,诗人在篇末唱出了他的强烈愿望和诗章的最强音:“安得壮士挽天河,尽洗甲兵长不用!”

  这首诗的基调是歌颂祝愿性的,热烈欢畅,兴致淋漓,将诗人那种热切关怀国家命运、充满乐观信念的感情传达出来了,是夜曲展望胜利的颂歌。诗中对大好形势下出现的某些不良现象也有批评和忧虑,但并不影响诗人对整体形势的兴奋与乐观。诗章以宏亮的声调,壮丽的词句,浪漫夸张的语气,表达了极大的喜悦和歌颂。杜甫的诗原本以“沉郁”的诗风见称,而此篇是杜甫古风中的别调。

  从艺术形式看,采用了华丽严整、兼有古近体之长的“四杰体”。词藻富赡,对偶工整,用典精切,气势雄浑阔大,与诗歌表达的喜庆内容完全相宜。诗的韵脚,逐段平仄互换;声调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张,热情奔放中富有顿挫之致,词句清丽而能有苍劲之气,诗句跌宕生姿,大大增强了诗篇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478-48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南歌子·似带如丝柳

: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逐香车。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逐香车。
她的纤腰如嫩柳般婀娜,白白的双手好像握着一团雪。当玉钩卷起车帘露出她的倩影,我便在她的车后紧跟不舍。随着车轮扬起的香尘,踏遍了京城大街,一直走进黄昏的暮色。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1-622、 徐国良 方红芹 注析.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5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49-50
似带如丝柳,团酥(sū)握雪花。帘卷玉钩斜,九衢(qú)尘欲暮,逐香车。
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南柯子“”风蝶令“。《金奁集》入“仙吕宫”。似带、如丝:都是形容柳的,即像带子像丝线一般的垂柳。这里以柳代女子之腰。酥:凝固的油脂,形容丰润柔嫩。一说团酥指蜡烛。握雪花,形容手上也着脂粉,如握雪花之洁白。玉钩:玉制的帘钩。衢,四通八达的道路口。七香车:就是多种香料涂饰的华贵车子。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1-622、 徐国良 方红芹 注析.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5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49-50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逐香车。

  温庭筠词抒写男女情事,多是以女性口吻代言女子的相思恋情,以女性形象的华美艳丽及相思情意为其审美特征,精致地描摹女性艳丽华贵的容貌、服饰、起居、心态等,而极少从男性的角度写相思恋情。一般认为此词所反映的是男子对女子的追慕,叙写一男子追慕一女子的情景。

  开头二句是男子所见到的女子的美丽形象,“似带如丝”,“团酥雪花”,即形如柳丝轻盈婀娜,色如雪花丰润光洁。后面三句,写男子对女子的倾慕之情:见到女子乘坐着的华美小车,车帘卷起,玉钩斜悬,在繁华的道路上驶过,男子留连忘归,虽然暮色降临,他的眼与心还追逐着远去的香车。

  全词虽仅短短五句二十三个字,却写尽了缠绵缱绻之情,把一个痴情男子的形与神都写活了。他痴情地爱她,却并无轻浮的行为;他“逐香车”,却并无狂放之举。作者对单相思的描写是能把握分寸的。

  对此词还有另一种解读,认为是闺中女子期盼男子归来。前三句写女主人公盼男子归来的情景,后二句写其想象意中人正驱车赶来。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61-622、 徐国良 方红芹 注析.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5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49-5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初过汉江

:
襄阳好向岘亭看,人物萧条值岁阑。
为报习家多置酒,夜来风雪过江寒。

襄阳好向岘亭看,人物萧条值岁阑。
襄阳的景致应数岘亭最好看,渡口行人稀少一年将要过完。

为报习家多置酒,夜来风雪过江寒。
替我告知习家多多置办美酒,夜里迎风冒雪过江倍觉严寒。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62-863

襄阳好向岘(xiàn)亭看,人物萧条值岁阑(lán)
襄阳:古郡名,建安十三年(208年)分南郡、南阳西郡置,隋唐时代或称襄州。岘亭:指岘山之亭,岘山又名岘首山,在湖北襄阳县南,东临汉水,为襄阳南面要塞,东晋桓宣曾于山上筑戍守。值岁阑:时值岁末。阑,晚意。

为报习家多置酒,夜来风雪过江寒。
习家:指习姓之人。这个习家是指姓习的望族,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如习凿齿。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62-863
襄阳好向岘亭看,人物萧条值岁阑。
为报习家多置酒,夜来风雪过江寒。

  这首写风雪渡江的诗,用极古简的笔法,绘出一幅饶有情致的图画。首句点出地点,诗人正“渡”的是汉江环绕襄阳、岘山的一段,这同时也是写景,淡淡勾勒出岘山的轮廓,在灰色的冬晚天空背景衬托下,岘亭的影子显得特别惹眼和好看。次句点节令(“岁阑”),兼写江上景色。由于岁暮天寒逆旅主人,故“古道少行人”。然而“渡口只宜寂寂,人行须是疏疏”,反而增添了一种诗情画意。三句是寄语备酒,借此引起末句“夜来风雪过江寒”:江间风雪弥漫,岘山渐渐隐没在雪幕之中,一叶扁舟正冲风冒雪过江而来。末二句用“为报”的寄语方式喝起,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天生的图画,而且仿佛人在画图中。

  说它如画,似乎还远不能穷尽此诗的好处。虽然诗人无一语道及自己的身份、经历和心情,但诗中有一股郁结之气入人很深。

  襄阳这地方,不仅具有山水形胜之美,历来更有多少令人神往的风流人物,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晋代的羊祜。史载他镇守襄阳,务修德政,身后当地百姓为他在岘山置碑,即有名的“堕泪碑”。诗的首句说“襄阳好向岘亭看”,绝不仅仅是就风光“好”而言的,那尽人皆知的羊公碑,诗人是不会不想到的。而且,诗的后面,越来越深蕴了一种怀古之情。前面提到岘山“岘亭”,紧接就说“人物萧条”,也不仅仅是就江上少人行而言的,还有一种“时无英雄”的感喟盘旋句中。

  “习家池”乃襄阳名胜之一。在那注重名士风度的晋代,“习家”曾是襄阳的望族,出过像习凿齿那样的大名士。在重冠冕(官阶爵禄)压倒重门阀的唐代,诸习氏自然是今不如昔了。第三句不言“主人”或“酒家”,而言“习家”,是十分有味的。它不仅使诗中情事具有特殊地方色彩,而且包含浓厚的怀古情绪,引人产生一种“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感慨。怀着这样的心情,所以诗人“初渡汉江”就能像老相识一样“为报习家多置酒”了。不光“置酒”而且要“多”,除因“夜来风雪过江寒”的缘故,而联系前文,还有更深一层涵义,这就是要借酒杯一浇胸中块垒,不明说尤含蓄有味。这两句写得颇有情致,开口就要主人“多置酒”,于不客气中表现出豪爽不羁的情怀。

  于是,在那风雪汉江渡头如画的背景之上,一个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越来越鲜明地凸现出来。就像电影镜头的“迭印”,他先是隐然于画面中的,随着人们对画面的凝神玩赏而渐渐显影。这个人似乎心事重重而举措落落大方,尽管他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却没有儒生的酸气,倒有几分豪侠味儿。这大约是一个落魄的有志之士吧。他别有怀抱,却将一腔感慨愤疾,以淡语出之,诗的风格十分沉郁。而这种风格,在绝句中是不多见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89-139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