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乘坐着轻便的小船迎接贵客,小船在湖上悠悠的前行。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一作 对樽酒)
宾主围坐临湖亭中开怀畅饮,四周一片盛开的莲花。
参考资料:
1、 周蒙,冯宇主编.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 2: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08:第547页轻舸(gě)迎上客,悠悠湖上来。
轻舸:轻便的小船。吴楚江湘一带方言,称船为舸。 上客。尊贵的客人。
当轩对尊(zūn)酒,四面芙蓉开。(一作 对樽酒)
芙蓉:此指荷花,即水芙蓉。当轩。临窗。轷。有窗的长廊。樽:盛酒的器具。
参考资料:
1、 周蒙,冯宇主编.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 2: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08:第547页诗人王维在亭子里等待、迎接贵宾,轻舸在湖上悠然驶来。宾主围坐临湖亭开怀畅饮,窗外就是一片盛开的莲花。诗歌将美景、鲜花、醇酒和闲情巧妙地融于一体,在自然中寄深意,与质朴中见情趣,娟秀飘逸的意境,令人陶醉。
此诗颇同《山居秋瞑》“竹喧”“莲动”之意。然“竹喧”“莲动”是从他人着笔,而此诗则是自我抒怀。与“上客”挚友相约湖上一游,良辰、美景、高朋,人生之快哉莫过如此。诗中最为精彩处乃最后一句,此本为唐诗小绝句之惯例,喜以收束处点缀二三意象,以达言尽无穷之效。技法众人皆,唯如何遣词造句则有凡圣之异。“四面”显景色之开阔以见心境之敞亮。芙蓉之嫣然,映衬游客之欢颜。诗人轻松欢快之情韵传播于辞章,使小诗亦随之简明单纯,无甚深意揣摩,只以清新自然得一时之欢然欣悦。
此类风调甚似孟襄阳之作,世以“王孟”并称,即多着意于此。襄阳思虑单纯,酣然以乐,无幽思而多甜美。心田得此滋润,无须深意仍能回味萦怀。稍有不同处,襄阳乐之欢畅,故而兴高而采烈。摩诘思虑深沉,难得有此闲淡。因此心性,而淡然以欢并无神采飞扬之色。襄阳亦是“开轩面场圃”,但末尾仍不忘叮咛“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可见其兴致之高昂。而摩诘只一“四面芙蓉开”,点到为止,幽喜意俱在无言之中。
参考资料:
1、 (唐)王维著;李俊标疏解.王维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12:第220页
)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已经连到河堤,菱花已经结了果实,蒲叶茂盛。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河口雨过天晴,风也停止了,蜻蜓上下翩飞,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
野池水满连秋堤(dī),菱(líng)花结实蒲(pú)叶齐。
堤: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挡水的高岸。菱花:菱的花。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夏天开黄色花(亦称“香蒲”)。川口:河口。
)
禅客归心急,山深定易安。
禅客归山心情急,山深禅定易得安。
清贫修道苦,孝友别家难。
清贫生涯修道苦,孝友情牵别家难。
雪路侵溪转,花宫映岳看。
雪路迢遥随溪转,花宫山岳相映看。
到时瞻塔暮,松月向人寒。
到山仰望暮时塔,松月向人送夜寒。
禅客归心急,山深定易安。
清贫修道苦,孝友别家难。
孝友: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弟为友。
雪路侵(qīn)溪转,花宫映岳看。
花宫:佛教中,花为6种供物之一。花皆可开敷结实,以譬万行之因皆有成就佛果之能。花之形色相好,可以之庄严法身。花又从慈悲生义,花有柔软之德。花之取义甚丰,因此,寺院多以花装饰,诗中称之为“花宫”。门云:‘花药栏。’”
到时瞻(zhān)塔暮,松月向人寒。
)
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
仰望着幽深的岩石而眼波流盼,抚摸着桂花的枝条而凝神冥想。
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等待千年才等到与你相遇,你又为何独自前往?
参考资料:
1、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 .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2、 王力等编著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四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 :319 .仰幽岩而流盼(pàn),抚桂枝以凝想。
流盼:犹流眄,流转目光观看。凝想:“犹凝思,聚精会神地思考;沉思。
将千龄兮此遇,荃(quán)何为兮独往。
千龄:犹千年、千岁。极言时间久长。荃: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亦用以喻国君。
参考资料:
1、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 .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2、 王力等编著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四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 :319 .徐惠的《拟小山篇》系徐贤妃徐惠八岁时所作的骚体诗,由其父亲命题,为仿汉代淮南小山《招隐士》而作。因为题目指定为拟《离骚》,所以使运用幽岩、桂枝、荃这类与屈原有关的意象和骚体表达方式的构思成为必然选择。也使文字层面的体性特征也必然是古雅庄重。本诗继承了《楚辞》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作者者技巧娴熟,用连缀的方式组合诗歌意象,把前两句中“流盼”和”凝想“的屈原形象与“千龄此遇”的作者关联起来。最后一句则挽结全诗。诗歌音韵流转,境界清雅,含义深远,格调沉着。中间虚词的使得诗歌语气舒缓有致,节奏抑扬顿错,含蓄蕴藉地抒发了诗人的内在情感,委婉曲折地表现了身处封建社会的学识出众的女子无法实现心志的孤寂。
全诗运用整齐的六言句式塑造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女子,“她”在幽深寂静的岩谷,站立着、探寻着、若有所待。渐渐地,在惆怅袭上心头时,她下意识地抚摸着幽香清远的桂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和久久的凝视。所待之人的久久不至,虽然使她的身心都笼罩在渐渐浓重的惆怅之中,但她深信那一份寂寞的孤独非常有价值,那份孤高拔俗、凝神澄志的虔诚等待,一定会在不期然中创造一段旷古未有的传奇。落寞的心虽然叹息“荃何为兮独往?”。但”她“并没有停止等待,诗中以"荃“指代”她“在等待的人。而”荃“这一意象在《离骚》中,专用以指代楚王。显然,徐惠模仿屈原的语气,向虚拟中的"荃”表白自己的等待。最后两小句诗显然表明,从女童步入少女时代的徐惠,心中早有一个属于想象世界的、与周围现实世界的凡夫俗子截然不同的”荃“。
全诗渗透着浪漫而幽婉的风格,显示出诗人在内心深处,渴望与一个伟大的人物建立起一份“千古一遇”足以传为万世美谈的旷古奇缘。
参考资料:
1、 李海燕 .《唐太宗之贤妃徐惠诗歌综论》载《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第7期 .山东曲阜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杂志社 ,2009 :31页 .2、 王明好 .《从初唐女性诗看《楚辞》之余韵》载《名作欣赏》(学术专刊)2009,01 .山西太原 ::作欣赏杂志社 ,2009 .3、 黄芸珠 .惠的诗文创作及其《谏太宗息兵罢役疏》载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第3期. .陕西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杂志社 ,2011 :57页 .4、 王丽 .唐代儿童诗歌研究,2008年度贵州大学硕士论文 .贵阳 :贵州大学 ,2008 :16页 .
)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新词宛转轮流相传,振袖倾鬟在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月落乌啼云雨消散,游童在路上拾花钿。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10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huán)风露前。
递相:轮流更换。鬟:环形发髻。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diàn)。
花钿:女性的一种首饰。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10记写当时四川民俗,每当春季,民间男女相聚会,联翩起舞,相互对歌的热烈场景。全诗四句,主要在勾勒一种狂欢的场面和气氛。第一句写歌,第二句写舞,第三句写歌停舞散,第四句却从侧面含蓄地补足写出歌舞场面的热烈。
首句的“新词”,表示当时那些歌男舞女所唱的歌子,都是即兴抒怀、脱口而出的新曲,悠扬宛转,十分悦耳动听,并一递一句接连不歇。这句虽用平述记叙的语气,却寄寓着作者对民间男女的无上智慧和艺术才能的赞赏与称颂。第二句用“振袖倾鬟”来写他们的舞姿情态,活现出当时那些跳舞者热烈的情绪和狂欢的情景。“月落乌啼云雨散”是说他们歌舞竟夜,直至天明。从意思上讲,狂欢之夜的情景已经写完,但作者又用“游童陌上拾花钿”一语,对狂欢之夜做了无声的渲染。次日,游童们沿路去拾取女郎遗落的花钿(女子的首饰),花钿遗落满地而不觉,可知当时歌舞女子是如何沉浸在歌舞狂欢之中。这种从侧面的、启人想象的写法,其含意的丰富和情味的悠长,更胜于正面的描写。这可联想到画家齐白石在艺术构思上的一个故事,一次,齐白石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诗意,但画家在画面上并没有画蛙,而是用一股山泉,几个蝌蚪来表现,从而调动人们的想象,使人联想到“蛙声十里”的喧嚣情景。艺术巨匠们的构思,常常是出人意表的。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33-8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