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篇

:

仁风导和气,勾芒御昊春。姑洗应时月,元巳启良辰。

密云荫朝日,零雨洒微尘。飞轩游九野,置酒会众宾。

临川悬广幕,夹水布长茵。徘徊存往古,慷慨慕先真。

朋从自远至,童冠八九人。追好舞雩庭,拟迹洙泗滨。

伶人理新乐,膳夫烹时珍。八音硼磕奏,肴俎从横陈。

妙舞起齐赵,悲歌出三秦。春醴逾九酝,冬清过十旬。

盛时不努力,岁暮将何因。勉哉众君子,茂德景日新。

高飞抚凤翼,轻举攀龙鳞。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张华

张华

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唐朝名相张九龄的十四世祖。张华工于诗赋,词藻华丽。编纂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隋书·经籍志》有《张华集》十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张茂先集》。张华雅爱书籍,精通目录学,曾与荀勖等人依照刘向《别录》整理典籍。《宣和书谱》载有其草书《得书帖》及行书《闻时帖》。 49篇诗文

猜你喜欢

拟古九首

: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
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

辞家夙严驾,当往至无终。
问君今何行?非商复非戎。
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
斯人久已死,乡里习其风。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
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
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
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
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
一旦百岁後,相与还北邙。
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
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
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
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
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
愿留就君住,从令至岁寒。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
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
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茂盛幽兰在窗下,依依垂柳在堂前。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
当初与你告别时,未讲此行很久远。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
出门万里客他乡,半道交朋结新欢。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一见倾心似迷醉,未曾饮酒尽言谈。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
幽兰枯萎垂柳衰,背信之人违誓言。

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
告诫世间青少年,相知未必心不变。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
你为情谊愿献身,他将你弃无情感。

辞家夙严驾,当往至无终。
辞家早起备车马,准备远行去无终。

问君今何行?非商复非戎。
请问前行欲何为?不经商也不当兵。

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
听说有位田子泰,节义崇高称豪英。

斯人久已死,乡里习其风。
虽然此人久已死,乡里承袭其遗风。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
在世之时名誉高,死后美名传无穷。

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不学奔走逐名利,荣耀只在一生中。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二月喜逢春时雨,春雪阵阵发东边。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冬眠动物皆惊醒,草木润泽得舒展。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轻快飞翔春燕归,双双入我屋里边。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故巢依旧还存在,相伴相随把家还。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你我自从分别来,门庭日渐荒草蔓。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我心坚定不改变,君意未知将何如?

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
登上高高百尺楼,清晰可见远四方。

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
夜间云聚栖其内,白日鸟集作厅堂。

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
远处山河尽在目,平原一片渺茫茫。

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
古时热恋功名者,慷慨争逐在此场。

一旦百岁後,相与还北邙。
一旦丧身离人世,结局一样葬北邙。

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
墓边松柏被人伐,坟墓高低甚凄凉。

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
无主墓基已毁坏,谁知魂魄在何方?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
生前名利实可贵,如此凄凉堪悲伤!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
东方有位隐居士,身上衣服常破烂。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一月才吃九顿饭,十年总戴一顶冠。

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
辛勤劳苦无人比,和悦面容乐贫寒。

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
我欲前行访问他,清晨出户越河关。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
青松生长路两边,缭绕白云在檐间。

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
知我特地前来意,取琴为我来轻弹。

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
先弹凄怨别鹤操,又奏高洁曲孤鸾。

愿留就君住,从令至岁寒。
我愿长留伴君住,从今直到岁暮寒。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
葱郁苍青山谷树,冬天夏日常如此。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
年年经历霜和雪,更变四时岂不知?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
已厌听闻世上语,交结新友去临淄。

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齐国稷下多谈士,指望他们解我疑。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备好行装已数日,且同家属告别离。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
欲行又止心犹豫,还坐重新再三思。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
不怕此行道路远,担心谈士会相欺。

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
万一相互不合意,永远为人所笑嗤。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
心内之情难尽诉,为君写下这歌诗。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日暮长天无纤云,春风微送气温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佳人喜爱清澄夜,到晓酒酣欢唱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歌罢凄然长叹息,此情此景感伤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皎洁明月在云间,绿叶之中鲜艳花。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虽有一时风景好,好景不长当奈何!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少时健壮性刚烈,持剑只身去远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谁讲此行游不远?我从张掖到幽州。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饥食野菜学夷叔,口渴便喝易水流。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不见心中知音者,但见古时荒墓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路边两座高坟墓,乃葬伯牙与庄周。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贤士知音难再得,远游还想何所求?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种植桑树在江边,指望三年叶可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枝叶长出将茂盛,忽然遇到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树枝树叶被摧折,树干树根浮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春蚕无叶不得食,无茧寒衣哪里来?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不把根植在高原,如今后悔亦无奈!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187-200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荣荣:繁盛的样子。这两句写当初分别之景,有起兴的作用。兰取其贞洁,柳取其惜别。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
君:指出门的游子。不谓行当久:没说此行要很久。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jiā)友。
中道:中途。嘉友:好友。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心相醉:内心已为之倾倒,即一见倾心。这两句是说,尚未饮酒交谈,便一见倾心。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
言:指临别誓约。负:违背,背弃。

多谢诸(zhū)少年,相知不忠厚。
多谢:多多告诫。相知不忠厚:当面相知的朋友未必就是忠厚之人。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
意气:情谊,恩义。倾人命:送性命。离隔:分离,离弃。

辞家夙(sù)严驾,当往至无终。
夙:早晨。严驾:整治车马,准备出行。志无终:向往到无终去。志:一作“至”,亦通。无终:古县名,在今河北省蓟县。

问君今何行?非商复非戎。
今何行:现在到那里去做什么。商:经商,做买卖。戎:从军。

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
田子泰:即田畴,字子泰,东汉无终人。田畴以重节义而闻名。节义:气节信义。士雄:人中豪杰。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斯人久已死,乡里习其风。
斯人:此人,指田畴。习其风:谓继承了他重节义的遗风。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
生:生前,在世时。高世名:在世上声誉很高。既没:已死之后。

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狂驰子:指为争名逐利而疯狂奔走的人。直:只,仅。百年中:泛指人活一世的时间。

仲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yú)
仲春:阴历二月,遘:遇,逢。东隅:东方。古人以东方为春。

众蛰(zhé)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众蛰:各种冬眠的动物。蛰,动物冬眠。潜骇:在潜藏处被惊醒。从横舒:形容草木开始向高处和远处自由舒展地生长。从:同“纵”。以上四句描写季节变化。

(piān)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翩翩:轻快飞翔的样子。庐:住室。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先巢:故巢,旧窝。故:仍旧。相将:相随,相偕。旧居:指故巢。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我心固匪石:是说我的心并非石头,是不可转动的。比喻信念坚定,不可动摇。固:牢固,坚定不移。匪:非。君:指燕。

(tiáo)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
迢迢:本义指遥远的样子,这里形容高高的样子。分明:清楚。四荒:四方荒远之地。

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

归云宅:是说白云晚上把它当作住宅。形容楼之高。飞鸟堂:飞鸟聚集的厅堂。

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
茫茫:辽阔,深远。

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
功名土:追逐功名利禄之人。此场:指山河、平原。

一旦百岁後,相与还北邙(máng)
百岁后:去世以后。相与:共同,同样。北邙:山名,在洛阳城北,东汉、魏,西晋君臣多葬此山。这里泛指墓地。

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
互低昂:形容坟堆高低不齐。昂:高。

(tuí)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
颓基:倒塌毁坏了的墓基。遗主:指坟墓的主人,即死者的后代。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
“荣华”两句:是说对于那些生前追求功名的人来说,荣华的确是珍贵的,但死后一无所得,且如此凄凉,也实在可怜可悲。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
被服:所穿的衣服。被,同“披”。不完:不完整,即破烂。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zhuó)一冠。
著:戴。冠:帽子。

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
好容颜:愉悦的面容,这里有乐贫之意。

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
观其人:访问他。越河关:渡河越关。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
“青松”两句:写东方隐士的居处,在青松白云之间,形容高洁。

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
故来意:特地来的意思。

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luán)
上弦、下弦:指前曲、后曲。别鹤:即《别鹤操》,古琴曲名,声悲凄。孤鸾:即《双凤离鸾》,汉琴曲名。

愿留就君住,从令至岁寒。
就君住:到你那里一起住。至岁寒:直到寒冷的冬天,这里是喻坚持晚节。《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
苍苍:深青色,犹言“青青”。树:指松柏。常如兹:总是这样,谓郁郁葱葱,不凋零。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
时:季节的变化。暗寓时世。以上四句起兴,以松柏的坚贞自喻。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zī)
世上语:泛指世俗流言。临淄:地名,战国时齐国国都,在今山东省。

(jì)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稷下:古地名,战国齐都临淄城稷门(西边南首门)附近地区。齐宣王招集文学、学术之士在此讲学。谈士:善于言谈论辩之人,指稷下之士。谓这些人善空谈而不耐霜雪的考验。指彼:指望他们。决我疑:解决我的疑问。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装束:整备行装。既有日:已经有好几日。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
“行行”两句,写临行时又徘徊不前,犹豫再三,表示内心复杂矛盾的状态。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
道里:道路里程,即路程。人我欺:即人欺我。人,指“谈士”。

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chī)
不合意:见解不同。嗤:讥笑。逯本作“之”,今从焦本改。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
伊:此。难具道:难以详细他讲出来。君:泛指读者。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扇:用作动词,吹动。扇微和:春风吹拂,天气微暖。

佳人美清夜,达曙(shǔ)(hān)且歌。
佳人:美人。美清夜:爱清夜。达曙:到天明。酣:酒足气振的样子。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歌竟:歌唱完了。此:指下文四句歌辞。持此:仗着这支歌曲。感人多:十分动人。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皎皎:光明的样子。灼灼:花盛的样子。华:同花。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一时好:一时之美好。指“云间月”圆而又缺,“叶中花”开而复凋。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厉:性情刚烈。

谁言行游近?张掖(yè)至幽州。
张掖:地名。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易水:水名。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丘:坟墓。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伯牙:古代音乐家。庄周:庄子。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三年”句是说盼望三年之内可以采桑养蚕。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始:才。值:逢。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柯:枝干。沧海:指东海。这两句是说桑树的枝干被摧折了,根叶漂浮到大海中去了。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欲谁待:即欲何待,还依靠什么?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本:桑树枝干。这两句是说桑树不种在高原上,而种在江边,根基不巩固,所以摧折,有什么可后悔的?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187-200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初与君别时,不前行当久。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
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

辞家夙严驾,当往至无终。
问君今何行?非商复非戎。
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
斯人久已死,乡里习其风。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
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
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
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
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
一旦百岁後,相与还北邙。
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
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辛勤无此比,常有好容颜。
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
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
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
愿留就君住,从令至岁寒。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
年年见霜雪,谁前不知时。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
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
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拟古,就是摹拟古诗之意。但事实上这组诗并无摹拟之迹,完全是诗人自抒怀抱。从内容来看,这组诗大多为忧国伤时、寄托感慨之作,其中多有托古讽今、隐晦曲折之辞。

  第一首诗采取拟人的手法,借对远行游子负约未归的怨恨,感慨世人结交不重信义,违背誓约,轻易初心。

  第二首诗托言远访高士田子泰的故乡,对高尚节义之士深表敬仰,对世间不顾节义而趋炎附势、争名逐利之人表示了厌恶。

  第三首诗以春燕返巢托兴,表现诗人不因贫穷而改变隐居的素志,同时也寓有对晋室为刘宋所取代而产生的愤慨。

  第四首诗写由登楼远眺而引起的感慨沉思。江山满目,茫茫无限,历史沧桑,古今之变,尤显人生一世,何其短暂!曾经在这片土地上追逐功名利禄的古人,早已身死魂灭,只剩下荒坟一片,实在可怜可伤。从而抒发了诗人不慕荣华富贵、坚持隐居守节的志向与情怀。

  第五首诗托言东方隐士,实则是诗人自咏,借以表示自己平生固穷守节的意志。

  第六首诗以谷中青松自喻,表现坚贞不渝的意志。尽管诗中流露出犹豫彷徨的矛盾复杂心理,但仍决意不为流言所惑,不受世俗之欺,所以写诗以明志。

  第七首诗以比兴手法,感叹欢娱夜短、韶华易逝的悲哀,表现了诗人自伤迟暮的情绪。

  第八首诗表现诗人少年时期的理想,壮年时期的情怀,抒发了知音难觅的愤激之情。

  第九首诗以桑树喻晋,晋恭帝为刘裕所立,犹如“种桑长江边”。恭帝之初立已操控在刘裕掌中,根基不牢自取灭亡。“今日复何悔”,诗人痛惜之情可见。

  总体而言,陶渊明的《拟古九首》写的都是在朝代、人世改变时的各种现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思量和反省。全诗感情低回缠绵,语言曲折宛转。这几首诗题为“拟古”,从中可看到《古诗十九首》、汉乐府、汉魏晋五言诗的痕迹,像第一首的简洁叙事方式、第二首的一问一答、第三首的以气象作兴比及物候作比,以及轻浅的词语、叠词等等。之所以用拟古作题,主要是时当晋宋易代,很多的感触及激荡的情绪,可以通过较隐晦的方式表达出来。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187-2002、 陈庆元等 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74-18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自祭文

: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呼哀哉!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籽,乃育乃繁。欣以素牍,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为世珍,殁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

  寒暑愈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呼哀哉!
  现在是丁卯年九月,天气寒冷,秋夜漫长,景象萧条冷落,大雁南飞,草木枯黄凋零。陶子将要辞别这暂时寄居的人世,永远回到自己本来的住处。亲友们怀着凄伤悲哀的心情,今晚一道来祭奠我的亡灵,为我送行。他们为我供上了新鲜的果蔬,斟上了清酒。看看我的容颜,已是模糊不清;听听我的声音,更是寂静无声。悲痛啊,悲痛!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籽,乃育乃繁。欣以素牍,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茫茫大地,悠悠高天,你们生育了万物,我也得以降生人间。自从我成为一个人,就遭遇到家境贫困的命运,饭筐水瓢里常常是空无一物,冬天里还穿着夏季的葛布衣服。可我仍怀着欢快的心情去山谷中取水,背着柴火时还边走边唱,在昏暗简陋的茅舍中,一天到晚我忙碌不停。从春到秋。田园中总是有活可干,又是除草又是培土,作物不断滋生繁衍。捧起书籍,心中欣欢;弹起琴弦,一片和谐。冬天晒晒太阳,夏天沐浴于清泉。辛勤耕作,不遗余力,心中总是悠闲自在。乐从天道的安排,听任命运的支配,就这样度过一生。

  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为世珍,殁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
  这人生一世,人人爱惜它,唯恐一生不能有所成就,格外珍惜时光。生前为世人所尊重,死后被世人所思念。可叹我自己独行其是,竟是与众不同。我不以受到宠爱为荣耀,污浊的社会岂能把我染黑?身居陋室,意气傲然,饮酒赋诗。我识运知命,所以能无所顾念。今日我这样死去,可说是没有遗恨了。我已至老年,仍依恋着退隐的生活,既以年老而得善终,还又有什么值得留恋!

  寒暑愈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岁月流逝,死既不同于生,亲戚们清晨便来吊唁,好友们连夜前来奔丧,将我葬在荒野之中,让我的灵魂得以安宁。我走向幽冥,萧萧的风声吹拂着墓门,我以宋国桓魋那样奢侈的墓葬而感到羞耻,以汉代杨王孙那过于简陋的墓葬而感到可笑。墓地空阔,万事已灭,可叹我已远逝,既不垒高坟,也不在墓边植树,时光自会流逝。既不以生前的美誉为贵,谁还会看重那死后的歌颂呢?人生道路实在艰难,可人死之后又能怎样呢?悲痛啊,悲痛!

参考资料:

1、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及研究:昆仑出版社,2008年:311-315页

  岁惟丁卯(mǎo),律中(zhòng)无射(yì)。天寒夜长,风气萧索,天雁于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zhuó)。候颜已冥(míng),聆(líng)音愈漠。呜呼哀哉!
  惟:为,是。丁卯:指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律中无射:指农历九月。律:乐律。古时把标志音高的十二律同十二个月份相配,用十二律的名称代表月份。无射:为十二律之一,指农历九月。萧索:萧条,冷落。天雁:大雁。于:语助词,无意义。征:行,这里指飞过。逆旅之馆:迎宾的客舍,比喻人生如寄。本宅:犹老家,指坟墓。故人:指亲友。其:语助词,无意义。相:交相。祖行:指出殡前夕祭奠亡灵。羞:进献食品,这里指供祭。荐:进,供。清酌:指祭奠时所用的酒。候:伺望。冥:昏暗,模糊不清。聆:听。漠:通“寞”,寂静无声。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mín),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dàn)瓢屡罄(qìng),絺(chī)(xì)冬陈。含欢谷汲,行歌负薪(xīn),翳(yì)翳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yún)载籽(zǐ),乃育乃繁。欣以素牍(dú),和以七弦。冬曝(pù)其日,夏濯(zhuó)其泉。勤靡(mí)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大块:指大地。旻:天。是:此。指天地,大自然。运:指家运。箪:盛饭的圆竹篮。瓢:盛水的葫芦。罄:空,尽。絺绤:夏天穿的葛布衣,絺是细葛布,绤是粗葛布。陈:设、列,这里指穿。谷汲:在山谷中取水。行歌:边走边唱。负薪:背着柴禾。翳翳:昏暗的样子。柴门:用树条编扎的门,指屋舍简陋。事我宵晨:谓料理日常生活。事:做。宵晨:早晚。代谢:相互更替。务:指从事农活。中园:园中,指田园。载:又,且。耘:除草。耔:在苗根培土。乃育乃繁:谓作物不断滋生繁衍。乃:就。素牍:指书籍。牍是古代写字用的木简。和:和谐。七弦:指七弦琴。曝:晒。 濯:洗涤。勤靡余劳:辛勤耕作,不遗余力。靡:无。常:恒久。闲:悠闲自在。乐天:乐从天道的安排。委分:犹“委命”,听任命运的支配。分:本分,天分。百年:一生,终身。

  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kài)日惜时。存为世珍,殁(mò)亦见思。嗟(jiē)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己荣,涅(niè)岂吾缁(zī)?捽(zuó)兀穷庐,酣(hān)饮赋诗。识运知命,畴(chóu)能罔(wǎng)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dùn),从老得终,奚(xī)所复恋!
  惟:句首助词。夫:句首助词。人:犹“人人”。彼:指人生一世。 无成:无所成就。愒:贪。存为世珍:生前被世人所尊重。存:指在世之时。殁:死。见思:被思念。嗟我独迈:感叹自己独行其是。迈:行。曾:乃,竟。 兹:这,指众人的处世态度。宠非己荣:不以受到宠爱为荣耀。涅岂吾缁:污浊的社会岂能把我染黑。涅:黑色染料。缁:黑色,这里用作动词,变黑。捽兀:挺拔突出的样子,这里形容意气高傲的样子。畴:语助词,无意义。罔:无。眷:眷念,留恋,指人世。斯:此,这样。化:物化,指死去。涉:及,到。百龄:百岁,这里指老年。肥遁:指退隐。肥:宽裕自得。遁:退避。 从老得终:谓以年老而得善终。奚:何。

  寒暑愈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yǎo)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jiǎn)笑王孙,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fěi)贵前誉(yù),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逾迈:进行。亡:死。异:不同于。存:生,活着。外姻:指母族或妻族的亲戚。这里泛指亲戚。奔:指前来奔丧。之:作者自指。中野:荒野之中。窅窅:隐晦的样子。萧萧:风声。奢耻宋臣:以宋国桓魋(tuí)那样奢侈的墓葬而感到羞耻。俭笑王孙:以汉代的杨王孙过于简陋的墓葬而感到可笑。廓:空阔,指墓地。火:消灭,指人已死去。遐:远,指死者远逝。不封:不垒高坟。不树:不在墓边植树,作者自视为庶人。匪:同“非”。前誉:生前的美誉。孰:谁。后歌:死后的歌颂。如之何:如何,怎样。之:语助词,无意义。

参考资料:

1、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及研究:昆仑出版社,2008年:311-315页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天雁于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呼哀哉!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籽,乃育乃繁。欣以素牍,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为世珍,殁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

  寒暑愈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祭文起笔,展现的是一个凄清的虚境:深秋的夜晚,萧瑟的寒风刮得正紧;草木相约着一起枯黄萎去;夜色里还传来几声天雁南飞的哀唳。诗人终于感觉到生命的大限已到,该是辞别人世、永归“本宅”的时候了。恍惚间“嘉蔬”、“清酌”已供满祭案,“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挽歌辞》)的景象,依稀都飘浮眼前。诗人却将停卧棺中,再听不到那幽幽悲泣之音,看不见那吊衣如雪之景。这是一种心酸的情境:秋气的萧瑟与将死的哀情相融相映。一句“呜呼哀哉”之叹,更使开篇蒙上了苍凉气息。

  在辞世的弥留之间,追索飘逝而去的一生,当诗人抚视那“逢运之贫”的清素出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的窘困生涯时,也曾为之黯然,不过令诗人宽慰的是,清素养育了他的淳真之心,窘困也未移易他对人生的热爱。虽然不免要宵晨“谷汲”,荷锄“负薪”,朝夕出入的也只是“翳翳柴门”。然而他有欢乐,有歌声,有“载耘载耔”的怡然和“欣以素牍,和以七弦”的自得。文中所展示的诗人的平生,很琐碎,很平淡,没有官场中人车骑雍容的气象、笙歌院落的富丽。但这恰恰是诗人引为自豪的人生。从“含欢”、“行歌”的轻笔点染中描写了一位遗世独立、超逸不群的高蹈之士的身影。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在“冬曝其日,夏濯其泉”的简朴生活中,在“乐天委分”的淡然一笑中,领略到了“我心常闲”的劳作之乐趣,体会到了自由不羁的人生之价值。这样度过的一生看似平淡,但较之于巧取豪夺,较之于“为五斗米折腰”而丧失独立之人格,更充实、更富足。这一节的行文,正如诗人平日的田园诗,疏淡、平远,字里行间淌满了深情。浓浓的人生意趣,融入悠悠的哲理思索,久久回味而不尽。

  “嗟我独迈,曾是异兹”一节,表明了诗人回顾平生后无悔无怨的态度:营营惜生、追名逐利的生涯毫不可慕;在那污浊的世界里,适足以秽污了人的美好本性而已。诗人洁身自好,不以尊宠为荣,肮脏的东西又岂能沾染诗人的身心。置身于陇亩之中,独立于天地之间,“捽兀穷庐,酣饮赋诗”,才是值得追求的傲岸率真之人生。诗人正是这样做了,这一生已无所遗恨。所以对于即将到来的死生之变,诗人显得格外平静。诗人知道帝乡之“不可期”,他知道死去之“何所道”,自己既然已“寿涉百龄”,“从老得终”,那就任它“托体同山阿”好了,又有什么可眷恋的。在“外姻晨来,良友宵奔”的凄清氛围中,就要离去——他似乎不喜不惧,显得异样地安详。

  然而,诗人对自己的一生,也并非真的一无憾意。在诗人的内心深处,仍蕴蓄着几分悲怆和苦涩。此文写到结尾,诗人的辞世之梦也已编织到了最幽暗的一幕:当诗人看见自己在昏昧中告别“逆旅之馆”、踽踽飘临“萧萧墓门”之际,虽然表现了“不封不树,日月遂过”的淡泊,“匪贵前誉,孰重后歌”的超旷,但还是发出了“廓兮已灭,慨焉已遐”的苍凉慨叹。此刻,诗人似乎对过去的一生,又投去了最后的一瞥,诗人忽然见到了另一个自己:从“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少年意气,到“大济于苍生”(《感士不遇赋》)壮年怀抱,从对“荆轲”抗暴精神的讴歌,到对“桃花源”无压迫社会的向往。在诗人的一生中,除了“性本爱丘山”的率真外,原也有造福世界的雄怀。然而,诗人所置身的时代,却是一个“网密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的专制时代。理想被幻灭,壮志被摧折,诗人纵然“怀琼握兰”,又能有何作为,最终只能如一只铩羽之鸟、一朵离岫之云,在归隐林下的孤寂中了其一生。这深藏在内心的悲怆,在诗人离世的最后一瞥中,终于如潮而涌,化作了结语的嗟叹:“人生实难,死如之何?”

  这嗟叹之音,震散了诗人的自悼之梦,也使貌似平静的祭文霎时改观。南宋真德秀在《跋黄瀛拟陶诗》中论及陶渊明时说:“虽其遗荣辱、一得丧,真有旷达之风,细玩其词,时亦悲凉感慨,非无意世事者。”《自祭文》亦正如此:在它那“身慕肥遁”、自甘淡泊的回顾中,虽然有“我心常闲”的安舒,但也有“嗟我独迈”的咨叹;那“翳翳柴门”,固然掩映着他“捽兀穷庐”的旷傲,但也不免有“闲居寡欢”的落寞(《饮酒》);“识运知命,乐天委分”是通达的,但又何尝不含有“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辛酸和无奈,诗人也平静,但那是饱经风霜后苦衷难言的平静;诗人也“含欢”,但那也大抵是暂时忘却苦恼的欢欣。旷达中含几多悲凉,飘逸中带几多沉重,这就是诗人陶渊明辞世前夕,所编织的最后梦境的真实色彩。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陶渊明诗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192-19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三

:
迢迢槐江岭,是为玄圃丘。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
亭亭明玕照,洛洛清瑶流。
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迢迢槐江岭,是为玄圃丘。
遥遥高耸槐江岭,那是玄圃最高冈。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俦。
远望西南昆仑山,珠光宝气世无双。

亭亭明玕照,洛洛清瑶流。
高高珠树光明照,谣水涓涓流细淌。

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可恨不及周穆世,搭车也去一游赏。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

(tiáo)迢槐江岭,是为玄圃(pǔ)丘。
迢迢:高而远的样子。槐江岭:即槐江之山。玄圃:即平圃,亦作“县(悬)圃。”

西南望昆墟(xū),光气难与俦。
昆墟:即昆仑山。光气:珠光宝气。俦:比并。

亭亭明玕(gān)照,洛洛清瑶流。
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玕:琅玕树,即珠树。洛洛:水流动的样子。瑶:同“滛”。

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
周穆:周穆王。托乘:犹今言“搭车”。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猛虎行

: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
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
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
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口渴也不能饮盗泉水,热也不能在丑陋的树木下歇息。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恶木也有枝,志士却多苦心。

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
志士整理马车恭敬地遵奉君主之命,驱马将要远行。

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
时势所迫,饥不择食,寒不择栖。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
时光已经逝去,而功业却还未建立。

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高耸的云朵接岸而起,树木的枝条随风鸣叫。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在幽谷底沉思,在高山顶感慨悲伤。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乐器绷紧了的弦发不出缓弱的声音,而节操高尚的人就犹如这急弦,谈论问题常常直言不讳,常常不为君王所喜,不为世俗所容,得不到认可。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
人生处世真不容易,如何才能放宽我的胸襟呢?

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眷顾我耿直的情怀,与古人相比真是感到惭愧。

渴不饮盗(dào)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盗泉:水名,在今山东省境内。传说孔子经过盗泉,虽然口渴,但因为厌恶它的名字,没有喝这里的水。热不息恶木阴:比喻志节高尚的人不愿意被牵连到不良的环境中去,以免影响自己的声誉。恶木,形容难看的树。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整驾肃(sù)时命,杖策将远寻。
整驾:整理马车。肃时命:恭敬地遵奉君主之命。杖策:拿着鞭子,指驱马而行。

饥食猛虎窟(kū),寒栖(qī)野雀林。
“饥食”两句:这两句见乐府古辞《猛虎行》,这里反用其意,是说时势所迫,饥不择食,寒不择栖。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
岁载阴:岁暮。这里指时光已经逝去,而功业还没建立。

崇云临岸骇(hài),鸣条随风吟。
崇:高。骇:起。鸣条:树枝被风吹发出声音。静言:沉思。高山岑:高山顶。亮节:节操高尚的人。骇:起。俯仰愧古今:与古人相比感到十分惭愧。俯仰,低头抬头,这里表示思考。古今,古今之人,这里是偏义词,指古人。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

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
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
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
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这首诗写自己在外行役的经历,虽然壮志难酬,仍不改“耿介”之怀。一个节操高尚之人,因迫于时命,沉浮世事,结果功名未遂,陷于进退两难,其愧悔可想而知。陆机少有才名,后应诏赴洛阳,在西晋混乱的政局中仕宦不得意,最终陷于王室争夺皇位的斗争,在“八王之乱”中被杀。此诗正是诗人矛盾苦闷心境的真实写照。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
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
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
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三十年来村居享悠闲,对于世态隔膜而不明。

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
原先爱好诗书现更爱,田园没有应酬之俗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
为何舍弃田园而离去,千里迢迢去到那南荆?

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荡起船桨击碎新秋月,水边暂告分手别亲朋。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傍晚凉风习习已吹起,月光照天夜色清空明。

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
天宇明净高远无边际,亮光闪闪江面水波平。

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
惦记差役不能安心睡,夜已将半还得独自行。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商歌求官不是我事业,留恋沮溺那样并力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
甩掉官帽决心返故里,高官厚禄本来不动情。

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衡门茅舍才可修真性,或可凭善建立好声名。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17-120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辛丑:指晋安帝隆安五年(401年)。赴假:赴准假之所,意即销假返任。江陵:当时的荆州镇地,是荆州刺史桓玄的驻所,在今湖北省江陵县。行:经过。涂口:地名,即今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北宋前名涂口。闲居:闲散在家。三十载:诗人二十九岁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三十载”是举其成数。一说“三十”应作“三二”,三二得六,即闲居了六年。尘事:指世俗之事。冥:冥漠,隔绝。

诗书敦宿(sù)(hào),林园无世情。
敦:厚。这里用作动词,即加厚,增加。宿好:昔日的爱好。宿,宿昔,平素。林园:一作“园林”。世情:世俗之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jīng)
如何:为何。舍此:指放弃田园生活。南荆:荆州治所在湖北江陵,江陵古属南方楚国之地,故西晋称荆州为南荆。东晋沿用此习称。《文选》作“西荆”。

(kòu)(yì)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叩:敲,击。枻:船舷。新秋:即孟秋,秋季的第一个月。临流:在水边。友生:朋友。生是对年轻读书人的称呼。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zhàn)虚明。
将夕:暮之将临。夕,傍晚。湛:澄清,清澈。虚明:空阔明亮。

昭昭天宇阔,皛(xiǎo)皛川上平。
昭昭:光明,明亮的的样子。皛:洁白明亮的样子。川上:此指江面。

怀役不遑(huáng)寐,中宵尚孤征。
怀役:犹言负役,身负行役。不遑:不暇,没有工夫。中宵:半夜。尚:犹,且。独征:独自远行。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ǒu)耕。
商歌:指自荐求官。商,声调名,音悲凉。商歌非我事:意谓像宁戚那样热心于求官,不是我所愿意做的事。依依:依恋、留恋的样子。耦耕:两人并肩而耕。这里指隐居躬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hǎo)爵萦(yíng)
投冠:抛弃官帽,即弃官,旋:返回。旧墟:这里指故乡旧居。好爵:指高官厚禄。萦:缠绕,束缚。

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养真:养性修真,保持真朴的本性。衡茅:指简陋的住房。衡,同“横”,即“横木为门”。茅,茅屋。庶:庶几。有“差不多”之意,在古语中常含希望、企求的成分。这里就有希望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17-120
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
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
叩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昭昭天宇阔,皛皛川上平。
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
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此诗开头六句,是从题前着墨,借追念平生,写出自己的生活、情性,再转到当前。他这年三十七岁,说“闲居三十载”,是就大体举成数而言。过去精神寄托所在是诗书和园林,官场应酬这些尘事、虚伪欺诈这些俗情是远隔而无沾染的。四句盛写过去生活的值得追恋,也正是蓄势;接着便迸发出“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的自诘,强烈表现出自悔、自责。这里用十字成一句作反诘,足见出表现的力度;说“遥遥至西荆(荆州在京都之西)”,自然不仅是指地理上的“遥遥”,而且也包括与荆人在情性、心理上的相隔“遥遥”。

  “叩枻”以下八句是第二节。前六句正面写“夜行”,也写内心所感。诗人挥手告别岸边的友人,举棹西行。这时,新秋月上,凉风乍起,夜景虚明一片,天宇空阔无垠,平静的江波上闪映着月影,望过去分外皎洁。这是无限美好的境界,但是,作者如此着力描写这秋江夜景,不是因为“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而正是为了反跌出自己役事在身、中宵孤行之苦。一切美景,对此时的诗人说来,都成虚设;反足以引发其深思,既追抚已往,也思考未来。这样,“怀役”两句,便成了绾结上下的关捩语句。

  结尾六句,抒写夜行所感。在上节所写境和情的强烈矛盾下,诗人不自禁地像在自语,也像在对大江、秋月倾诉:“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像宁戚那样唱着哀伤的歌来感动齐桓公以干禄求仕的世不乏人,而自己却恋恋于像长沮、桀溺那样的并肩而耕。“商歌”、“耦耕”,代表着两条截然不同的生活道路,作者在此已作了明确的抉择。“耦耕”是“归隐”的代称,所以下文就是对未来生活的具体考虑:首先是“投冠”(不是一般的“挂冠”),掷弃仕进之心,不为高官厚俸牵肠挂肚;其次是返归故里,在衡门茅舍之下、在田园和大自然的怀抱中,养其浩然真气。诗人深沉地想:要是这样,大概可以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了吧。一个“庶”字,也表现出诗人对崇高的人生境界的不息追求。

  诗中作者用白描手法写江上夜行的所见、所遇,无一不真切、生动,发人兴会。其抒述感慨,都是发自肺腑的真情实语。方东树说:“读陶公诗,专取其真。事真、景真、情真、理真,不烦绳削而自合”(《昭昧詹言》);又说:“读陶公诗,须知其直书即目,直书胸臆,逼真而道腴”(《昭昧詹言》),此篇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05-50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