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客无心杖锡还,沃洲深处草堂闲。
禅客无心拄杖归去,沃州深山草堂闲居。
身随洲屦经残雪,手绽寒衣入旧山。
身随鞋走脚踏残雪,手补寒衣入住旧屋。
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
青溪树边一人独依,人间白日空照寰宇。
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
友人不堪别后相忆,禅客只管修道山水。
参考资料:
1、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35页2、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36页禅客无心杖锡还,沃(wò)洲深处草堂闲。
沃州:山名,在浙江新昌县东。相传晋高僧支遁曾隐居于此。
身随敝屦(jù)经残雪,手绽寒衣入旧山。
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
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
闭关:闭门谢客。佛教中,信徒在一定期限内(一般为七日)闭居一室,止妄修道;亦称闭关。
参考资料:
1、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35页2、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36页
)
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
登高望山海,满目悲白昔。
远访投沙人,因为逃名客。
故交竟谁在,独有崔亭伯。
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
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
日暮岸帻归,传呼隘阡陌。
彤襟双白鹿,宾从何辉赫。
夫子在其间,遂成云霄隔。
良辰与美景,两地方虚掷。
晚从南峰归,萝月下水壁。
却登郡楼望,松色寒转碧。
咫尺不可亲,弃我如遗舄。
九卿天上落,五马道旁来。
列戟朱门晓,褰帏碧嶂开。
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
紫绶欢情洽,黄花逸兴催。
山从图上见,溪即镜中回。
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
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
九月九日茱萸成熟,插鬓时发现鬓发已经白了许多,伤心!
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
登高瞭望高山大海,满目凄凉,为古昔之人悲哀。
远访投沙人,因为逃名客。
远访为吊念屈原而投沙之人,因为我也是逃名隐逸之客。
故交竟谁在,独有崔亭伯。
故交中还有谁在?独有崔亭伯崔侍御你了。
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
重阳节到了也不知道,放船载酒任水漂流。
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
我手持一枝菊花,和二千石的太守调笑。
日暮岸帻归,传呼隘阡陌。
日暮时分头戴头巾归岸,传呼之声充满阡陌。
彤襟双白鹿,宾从何辉赫。
一双白鹿拉着红色官车,后面宾客光辉显赫。
夫子在其间,遂成云霄隔。
夫子你坐在其中,你我就像相隔云霄。
良辰与美景,两地方虚掷。
良辰与美景,白白地错过,没有喝到酒,没有听歌舞。
晚从南峰归,萝月下水壁。
晚上我从南峰归来,女萝间的明月落下水壁。
却登郡楼望,松色寒转碧。
再登上郡楼瞭望,古松的颜色也因寒更绿。
咫尺不可亲,弃我如遗舄。
你我咫尺之间,却不可相亲,我好像一只被抛弃的鞋子。
九卿天上落,五马道旁来。
九卿高官从朝廷而来,乘着五马豪华大车。
列戟朱门晓,褰帏碧嶂开。
拂晓朱门列戟,撩开帏帐就看见碧嶂一排排。
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
登高遥望远海,招集到许多英才。
紫绶欢情洽,黄花逸兴催。
紫绶官员欢情融洽,黄花插鬓逸兴飞。
山从图上见,溪即镜中回。
青山好像图画,流溪仿佛镜中回旋。
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
遥羡你在重阳节的佳作,现在应该过了戏马台吧。
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
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
远访投沙人,因为逃名客。
逃名:“逃名”一作“名山”。
故交竟谁在,独有崔亭伯。
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
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
日暮岸帻归,传呼隘阡陌。
彤襟双白鹿,宾从何辉赫。
夫子在其间,遂成云霄隔。
良辰与美景,两地方虚掷。
晚从南峰归,萝月下水壁。
却登郡楼望,松色寒转碧。
咫尺不可亲,弃我如遗舄。
九卿天上落,五马道旁来。
列戟朱门晓,褰帏碧嶂开。
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
紫绶欢情洽,黄花逸兴催。
山从图上见,溪即镜中回。
从:“从”一作“依”。即:“即”一作“向”。
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
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
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
远访投沙人,因为逃名客。
故交竟谁在,独有崔亭伯。
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
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
日暮岸帻归,传呼隘阡陌。
彤襟双白鹿,宾从何辉赫。
夫子在其间,遂成云霄隔。
良辰与美景,两地方虚掷。
晚从南峰归,萝月下水壁。
却登郡楼望,松色寒转碧。
咫尺不可亲,弃我如遗舄。
九卿天上落,五马道旁来。
列戟朱门晓,褰帏碧嶂开。
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
紫绶欢情洽,黄花逸兴催。
山从图上见,溪即镜中回。
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
)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庄子并不是傲吏,他之所以拒绝楚威王以相位相招,是因为自己缺少经国济世的本领。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庄子偶然做了个漆园吏不官,不过是借这里寄存形骸,其实如那“婆娑数株树”,精神早已超脱了。
参考资料:
1、 王友怀.王维诗选注: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09月第1版:169-1702、 (清)王士槾选.唐人万首绝句选校注:齐鲁书社,1995年03月第1版:19古人非傲吏,自阙(quē)经世务。
漆(qī)园:本是辋川一景。这里的“漆园”还和历史故事有关。古子:这里指庄子。傲吏:庄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曾为漆园吏。阙:欠缺。经世务:经国济世的本领。
偶寄一微官,婆娑(suō)数株树。
偶寄:偶然寄身于。一微官:一个低微的官职。婆娑:树木枝叶扶疏、纷披盘旋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王友怀.王维诗选注: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09月第1版:169-1702、 (清)王士槾选.唐人万首绝句选校注:齐鲁书社,1995年03月第1版:19此诗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诗。此诗的着眼点不在描绘漆园的景物,而在通过跟漆园有关的典故,表明诗人的生活态度。
郭璞《游仙诗》“漆园有傲吏”,侧面赞美庄子的品性。诗中“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是诗人反其意而用之,说庄子并不是傲吏。庄子之所以不求仕进,是因为自觉缺少经国济世的本领。这也是一种赞美,不过换了个角度罢了。诗人是借古人以自喻,表白自己的隐居,也决无傲世之意,颇有点看穿悟透的味道。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含蓄地透露了自己的人生态度。这两句意思说,做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不过是形迹之“偶寄”而已。在王维看来,只要“身心相离,理事俱如”(《与魏居士书》),这样也是很不错的。做个漆园吏,正好可借漆园隐逸,以“婆娑数株树”为精神寄托。《晋书》中有“此树婆娑,无复生意”的说法,“婆娑”用以指树,形容其枝叶纷披,已无生机。郭璞《客傲》中又有“庄周偃蹇于漆园,老莱婆娑于林窟”的说法,“婆娑”用以状人,形容老莱子放浪山林,纵情自适。王维用在这里,似乎两者兼而取之:言树“婆娑”,是以树喻人;言人“婆娑”,是以树伴人。总之,做这么一个小官,与这么几棵树相伴,隐于斯,乐于斯,终于斯,夫复何求。这就集中地表现了王维隐逸恬退的生活情趣和自甘淡泊的人生态度。
此诗看似评论庄子,其实是诗人借庄子自喻。诗人在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双追求辟世辞喧、恬淡隐逸的生活情趣,那“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的处世态度,正是诗人心理的写照。此诗用典贴切,蕴藉有致,彼有特色,且与诗人的思想感情、环境经历融为一体,以致分不清是咏古人还是写自己,深蕴哲理,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王友怀.王维诗选注: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09月第1版:169-1702、 刘德重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82
)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参考资料:
1、 羊玉祥.古典诗文鉴赏.北京市: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43-44页2、 张剑.唐诗宋词名篇欣赏.北京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6页鹅(é),鹅,鹅,曲项(xiàng)向天歌。
曲项:弯着脖子。歌:长鸣。
白毛浮(fú)绿水,红掌拨(bō)清波。
拨:划动。
参考资料:
1、 羊玉祥.古典诗文鉴赏.北京市: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43-44页2、 张剑.唐诗宋词名篇欣赏.北京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6页《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