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出自唐代卢仝的《有所思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
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心断绝,几千里?
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

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心断绝,几千里?

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bó)天之涯。
青楼:豪华精致的楼房,常指美人的居所。珠箔:即珠帘子。

天涯娟娟姮(héng)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
姮娥:即“嫦娥”。

翠眉蝉鬓(bìn)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翠眉、蝉鬓:均指美人。翠眉,用深绿色的螺黛画眉。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望之缥缈如蝉翼,故云。

心断绝,几千里?

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天涯娟娟姮娥月,三五二八盈又缺。
翠眉蝉鬓生别离,一望不见心断绝。
心断绝,几千里?
梦中醉卧巫山云,觉来泪滴湘江水。
湘江两岸花木深,美人不见愁人心。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美人兮美人,不知为暮雨兮为朝云。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诗语言精美,婉转清丽;兴味隽永,富于情思。表面上写的是深沉的爱情,实际上却是借以寓托诗人的理想,抒写自己的胸臆。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注释

有所思:汉乐府《铙歌》名,以首句“有所思”为名。写一女子欲与情郎决绝时的犹豫之情;一说当与《上邪》合为一篇,系男女问答的之词,后人以此为题赋诗,多写男女情爱事。
青楼:豪华精致的楼房,常指美人的居所。
珠箔:即珠帘子。
姮娥:即“嫦娥”。
翠眉、蝉鬓:均指美人。翠眉,用深绿色的螺黛画眉。蝉鬓,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望之缥缈如蝉翼,故云。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简析

  诗语言精美,婉转清丽;兴味隽永,富于情思。表面上写的是深沉的爱情,实际上却是借以寓托诗人的理想,抒写自己的胸臆。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卢仝

卢仝

卢仝tóng〈形〉(约795-835) 唐代诗人,汉族,“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早年隐少室山,自号玉川子。他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后迁居洛阳。家境贫困,仅破屋数间。但他刻苦读书,家中图书满架。仝性格狷介,颇类孟郊;但其狷介之性中更有一种雄豪之气,又近似韩愈。是韩孟诗派重要人物之一。 98篇诗文

猜你喜欢

沉醉东风·重九

: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题诗在红叶上让它带着情意承受御沟的流水飘走,观赏菊花的人醉卧在歌楼上。万里长空雁影稀疏,月亮落了远山变得狭长而显清瘦,暮秋时节到处都是冷冷清清的景象。衰败的杨柳,寒秋的鸣蝉,天地间一片哀愁,这时节,有谁肯送酒来和我一起解忧?
题红叶清流御(yù)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chán)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红叶:化用唐代红叶题诗配佳偶的传说。传说大意是某宫女题诗在红叶上,投入御沟承受水流出宫外,被某士子拾得,后巧结良缘。白衣送酒:指江川刺史王弘派白衣仆人在重阳节给在篱边赏菊的陶渊明送酒事。白衣,古代官府衙役小吏着白衣。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

: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
今朝蹋作琼瑶迹,为有诗从凤沼来。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
柴门多日紧闭不开,门前石阶铺满了白雪皑皑。

今朝蹋作琼瑶迹,为有诗从凤沼来。
如今有人把琼玉般的积雪踏碎,是友人从京城给我寄了诗来。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

今朝蹋(tà)作琼(qióng)瑶迹,为有诗从凤沼来。
琼瑶:美玉,这里指雪。凤沼:即凤凰沼,属禁苑中沼池,这里代指京城。

三日柴门拥不开,阶平庭满白皑皑。
今朝蹋作琼瑶迹,为有诗从凤沼来。

  诗《酬王二十舍人雪中见寄》不见于《柳河东集》。宋人蔡正孙《诗林广记》中选柳诗五首,其三即此诗,今人考证为柳宗元所作。

  柳宗元初贬永州无以为居,寓居在潇岸四无邻舍的龙兴寺内,公元810年(元和五年)迁居愚溪侧畔,筑室茨草,与农户为邻。他在《田家》诗中描写了周围的环境:“古道绕蒺藜,萦回古城曲。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渌。……行人迷去住,野鸟竟栖宿。”永州地处楚南、五岭北麓,偏僻荒凉。而他居住的愚溪一带更是杂草从生,蓼花披岸,溪水清寒,道无行人。

  诗的前两句写景,描写柳居孤寂清冷的环境:柴门多日紧闭不开、石阶上铺满了皑皑白雪,分不清高底,没有人来访。这两句虽然写的是雪后柳居前的清冷荒凉之景,实际透露出来的却是他人生境遇的寂寞。

  柳宗元是“永贞革新”的重要人物,曾在长安叱咤风云。革新失败后,被贬谪到南蛮之地,昔日政治上的挚友相继被贬,天各一方,不通音讯。来永州不久,与之相依为命的母亲卢氏病故,而朝廷连发四次诏命,规定“八司马”不在宽赦之列,早日复用的希望破灭了。政治上的迫害,人世间的诸多失意,给他难以承受的打击。他这时的心境正如他在《南涧中题》所述:“去国魂以游,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寂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柴门多日紧闭不开是他内心寂寞的独白,而石阶上铺满的皑皑白雪便是人世间清冷的抒写。

  诗的后两句叙事抒情。诗人说:为何要把琼玉般的白雪踏碎?是因为有朋友从京城给我寄了诗来。欣喜之情跃然诗间。柳宗元自公元805年(永贞元年)被贬永州至公元808年(元和三年),未有故旧大臣给他写信,后虽有些书信来往但也不多。除随行的表弟卢遵、堂弟柳宗直外,几乎没有朋友与之交往。空寂孤寂,怀人泪垂。就在这时,接到了早年朋友王涯寄来的诗,他无比高兴。这一“蹈”字,极传神地描绘出他的欣喜之情。

  前人评价柳宗元诗歌的特点在于语言峻洁,气体明净,善于从幽峭掩抑的意境中表现沉着真挚的感情。此诗的后两句似乎是感情外露了些,其实子厚在这里“以乐景写哀事”,以反衬的手法极含蓄地表现了长期潜伏于内心而永难排遣的寂寞与痛苦,让读者在岭外荒远凄寒的景象中,看到了一位手举故乡远方寄来的诗笺,足蹈琼瑶,双泪空垂的凄美形象;听到了一千几百年前的回荡在他心胸间的悲凉凄楚、愤愤不平的感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我侬词

: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如此多情,情到深处,像火焰一样热烈。拿一块泥,捏一个你,捏一个我,将咱俩再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我的泥人中有你,你的泥人中有我。我和你活着盖同一床被子,死了用同一口棺材。

参考资料:

1、 刘冬颖.中国古代才女诗词.北京:中华书局,2014:166-1682、 张若晨.浅析古诗词艺术歌曲《我侬词》.戏剧之家,2017(14)
尔侬(nóng)我侬,忒(tè)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niē)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guǒ)
尔:一作“你”。侬:我。江浙一带称我为侬,对人亦可称为侬。第一个“侬”是“我”,第二个“侬”是“你”。忒:太,过甚。似:一作“如”。捻:同“捏”。尔:一作“你”,下同。齐:一作“起”。椁: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参考资料:

1、 刘冬颖.中国古代才女诗词.北京:中华书局,2014:166-1682、 张若晨.浅析古诗词艺术歌曲《我侬词》.戏剧之家,2017(14)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赵孟頫想纳妾作了首小词给妻子示意,管氏作《我侬词》以答复。她把他们夫妻巧妙比喻成泥人,向丈夫表达了白头偕老的愿望,而这些都是小妾所不能给予的,夫妻双方都要对彼此忠贞负责任。此诗用喻新警,用词婉转,而字里行间暗藏机锋,透出铿锵英气,绵里藏针。

  《我侬词》用喻新警,把夫妻关系比喻作泥人。从两个人复杂的制作过程:捏塑、打破、调和、再塑,读者可以想象夫妇俩情感的深厚,已经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难分彼此、无法离弃的地步。此诗虽然用词设喻十分巧妙婉转,却态度鲜明,字里行间暗藏机锋,透出铿锵英气,绵里藏针。特别是末句“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表达了诗人对爱情排他性的誓死坚持。

  《我侬词》虽然题名是“词”,行文却更像元曲的白话朴质。“尔依我侬”是湖州方言,是管道昇的家乡话。它以情诗的形式,以朴实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夫妻情爱的亲密无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种水乳交融难分的关系。捏塑、打破、调和、再塑这些用词表达的是只有结发夫妻オ能做到的同患难共甘苦。这些都是小妾所不能给予的,小妾是做不到也不能与丈夫一起承受的。因此夫妻双方都要对彼此忠贞负责。

  词中的语句通俗易懂,委婉恰当的表达出她反对丈夫纳妾的态度。最一后句“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个椁”,表达的是她希望能与丈夫生死相依白头偕老的共度一生,也表达出夫妻双方要为家庭互守忠诚,是家庭责任感的体现。管道昇没有明确反对丈夫纳要而是通过写诗词的形式対丈夫的深情呼唤来感动丈夫。此诗感情真挚而热烈,却又不失温柔敦厚之旨;形象鲜明,不落半点俗套。诗又全用白话写成,不受传统诗词格律的拘束,读来很像现代人的诗作。

  据说,赵孟頫看了这首诗之后大受感动,深深感到内疚,最终改变了纳妾的想法,夫妻复又恩爱如初。管道昇把他们夫妻巧妙比喻成泥人,“捻”“塑”“打破”用来形容夫妻关系,向丈夫表达了白头偕老的愿望,可谓是机智巧妙地用真情来挽救了这段婚姻。

参考资料:

1、 刘冬颖.中国古代才女诗词.北京:中华书局,2014:166-1682、 张若晨.浅析古诗词艺术歌曲《我侬词》.戏剧之家,2017(14)3、 蓝墅.情意绵绵《我侬词》.济南大学学报(综合版),1992(04)4、 傅韵.应尚能歌曲《我侬词》的音乐特点及演唱分析.上海师范大学,201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涉江采芙蓉

: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参考资料:

1、 郭茂倩编 崇贤书院释译.乐府诗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294-295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芙蓉:荷花的别名。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采之欲遗(wèi)谁,所思在远道。
遗:赠。远道:犹言“远方”。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还顾:回顾,回头看。旧乡:故乡。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参考资料:

1、 郭茂倩编 崇贤书院释译.乐府诗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294-295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长期被截断。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芙蓉:荷花的别名。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这两句是说,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的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遗:赠送,远道:远方。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遭到兜头一盆冷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这是一句深沉的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还顾:回顾,回转头看。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遥远没有尽头。这两句是说,回顾头遥望我的故乡,长路漫漫看不到尽头。这两句承“远道”、“所思”而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遥远的远方,读者似乎看到男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伫立在路边,徒劳地向故乡方向张望,他看到的道路漫漫浩浩,绵延不尽。故乡在哪儿?所思的人在哪儿?诗中的另一主人公,一个飘迫异乡的游子感情痛苦到极点。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同心:指夫妻。古代婚礼的一种仪式,新郎新娘用彩缎结同心,并相挽而行。终老:终生。这两句是说,两个心心相印的人啊,永远异地相思,只有忧伤陪伴他们终老。这两句诗是写一对长久分别得有情人,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更深的担忧涌上心头。

  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140-14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苦雪四首·其二

:

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
余故非斯人,为性兼懒惰。
赖兹尊中酒,终日聊自过。

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
大雪之时,谢惠连曾有清逸的兴致,而袁安也曾恬然高枕而卧。

余故非斯人,为性兼懒惰。
我本来就不像他们那样的人,更何况我的性情又是这样懒惰。

赖兹尊中酒,终日聊自过。
全凭着那杯中的美酒,整天姑且这么孤独地度过吧。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02-104页

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
惠连:南朝文学家谢惠连,曾作《雪赋》,其文高丽清奇。袁安:汉代人。

余故非斯人,为性兼懒(lǎn)(duò)
故:本来。斯人:这二人。

(lài)兹尊中酒,终日聊自过。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02-10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