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摘自《明贤集·七言集
喝酒遇到了知己千杯都觉得少了,说话遇到了不投机的人半句话也不想说。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猜你喜欢

有狐

: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石桥上。我的心里真忧愁,你的身上没衣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浅滩上。我的心里真忧愁,你没腰带不像样。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狐狸在那慢慢走,就在淇水河岸旁。我的心里真忧愁,你没衣服我心伤。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8-129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30-131

有狐绥(suí)绥,在彼淇(qí)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cháng)
狐:狐狸。一说狐喻男性。绥绥:慢走貌。朱熹《诗集传》训为独行求匹貌。淇:卫国水名。淇水在今河南浚县东北。梁:河梁。河中垒石而成,可以过人,可用于拦鱼。之子:这个人,那个人。裳:下身的衣服。上曰衣,下曰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厉:水深及腰,可以涉过之处。一说通“濑”,指水边沙滩。带:束衣的带子。实指衣服。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侧:水边。服:衣服。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8-129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30-131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这是一首情诗。有人把它理解为妻子担忧在外的丈夫没有御寒衣物的诗,则诗以主人公看见有狐开篇,以狐之绥绥,来比久役于外的丈夫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之貌。只见有一只身材单薄的狐狸,狐独地散漫地出没在淇河水落石出的地方。这应该是一幅冷清的秋天的景象,淇水河边,水落石出,狐狸身单影只地行走在石梁上。见此情景,女主人公心里对丈夫的担忧油然而生,他想到那久役于外的丈夫还没有御寒的下裳。

  全诗一唱三叹,每章只更换两个字,反复强化,深入地表达担忧之情。狐狸走在水浅的地方,湿了腿脚,由此想到自己男人还没有束紧衣裤的带子呢。狐狸走在河的岸边,完全没有弄湿身上,她就想到丈夫还没有成身的衣服呢。随着视线所及,看到狐狸从水落石出的地方,一步步走到岸上来,她就想到丈夫该穿什么衣物,真可谓知冷知热。从这个角度上说,此诗是贤妇人惦念远方丈夫冷暖的佳作。

  有人把此诗解为寡妇表白有心求偶之情,也可通。狐为妖媚之兽,诗人称此妇为“狐”,看来此妇也颇有风姿,诗人以诗揭露其心事,比之为狐、以物喻人,别饶风致。全诗三章,皆用比意。

  首章言“有狐绥绥,在彼淇梁”,梁为石不沾水之处,在梁则可以穿好下裳,所以这多情的寡妇,以有狐求偶,对其所怜惜的鳏夫,表白自我的爱心说:“我心里所忧愁的,是那人还无以为裳,若是他娶了我他就可以不愁没有衣裳了。”次章言“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厉”为深水可涉之处。《邶风·匏有苦叶》诗云:“深则厉,浅则揭”,涉过深水。需要有衣带束衣。此妇担心的,是心上所爱慕的那人还没有衣带。她想:“若是我嫁给他,我可以替他结成衣带他就不愁涉过深水时没有衣带了。”三章言此狐“在彼淇侧”,既然已在淇侧,可见已经渡过淇水,可以穿好衣服了。可是她担心那个人,还无以为服,她心想:“若是我和他结为婚姻,那么,那人就不愁没有衣服了。”

  这三章诗充分而细致地表露了这位年青寡妇的真挚爱心,即事抒怀,不作内心的掩蔽,大胆吐露真情,自是难得的佳作。在旧时代,遭逢丧乱,怨女旷夫,在各自失去配偶之后,想重建家庭,享受室家之爱,这是人生起码的要求,自然是无可非议的。这首诗,表白了寡妇有心求偶之情,在《国风》中是一首独特的爱情诗。至于此妇所爱慕的对方,是否已经觉察到她的爱心,以及如何作相应的表态,那是另外的事了。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8-129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30-13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金山行

:
金山杳在沧溟中,雪崖冰柱浮仙宫。
乾坤崖持自今古,日月仿佛悬西东。
我泛灵槎出尘世,搜索异境窥神功。
一朝登临重叹息,四时想象何其雄!
卷帘夜阁挂北斗,大鲸驾浪吹长空。
舟摧岸断岂足数,往往霹雳搥蛟龙。
寒蟾八月荡瑶海,秋光上下磨青铜。
鸟飞不尽暮天碧,渔歌忽断芦花风。
蓬莱久闻未曾往,壮观绝致遥应同。
潮生潮落夜还晓,物与数会谁能穷?
百年形影浪自苦,便欲此地安微躬。
白云南来入长望,又起归兴随征鸿。

金山杳在沧溟中,雪崖冰柱浮仙宫。
金山缥渺隐现在茫茫江水中;雪浪澎湃,冰涛直立,浮沉着山上的仙宫。

乾坤扶持自今古,日月仿佛悬西东。
山自古以来支撑着天与地,太阳和月亮仿佛悬挂在它的西和东。

我泛灵槎出尘世,搜索异境窥神功。
我乘着只小船来到这里,似乎脱离了尘世;探幽访奇,这神异境界中的景物,真如鬼斧神功。

一朝登临重叹息,四时想象何其雄!
登上山顶禁不住再次感叹,想象这儿四时的景色该是何等地雄壮恢宏。

卷帘夜阁挂北斗,大鲸驾浪吹长空。
夜间卷起了高阁的帘子,北斗就挂在窗前;巨大的鲸鱼在江面上吹起浪花,直喷高空。

舟摧岸断岂足数,往往霹雳搥蛟龙。
毁坏船只、冲破堤岸只是小事一桩;往往可见到霹雳震响,击打着蛟龙。

寒蟾八月荡瑶海,秋光上下磨青铜。
八月里月光明媚摇荡着清澈的江水;水天一色,月亮似乎随着江水被上下摩弄。

鸟飞不尽暮天碧,渔歌忽断芦花风。
傍晚的天空一碧如洗,乌儿在天边飞翔;一阵阵风吹过芦苇荡,把悠扬的渔歌不时传送。

蓬莱久闻未曾往,壮观绝致遥应同。
久闻海上蓬莱仙岛的胜境却无法前往,眼前这难以比拟的壮丽景色想来与蓬莱相同。

潮生潮落夜还晓,物与数会谁能穷?
潮水上涨又退落,白天过了又是夜晚;万物与气运相会,有谁能把它的奥妙完全弄懂!

百年形影浪自苦,便欲此地安微躬。
人生百年不必飘泊承受无尽的苦难,我想就在这里安度余年,从从容容。

白云南来入长望,又起归兴随征鸿。
远远望见白云从南面飘来,又使我目送着远飞的大雁,勾起了思乡的情衷。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李元强,卢晋主编.宋诗鉴赏辞典: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07:第208页2、 郁贤皓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4卷 宋辽金部分 繁体字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3:第27页

金山杳在沧溟(míng)中,雪崖冰柱浮仙宫。
金山:在江苏镇江西北,原在江中,明代后沙淤成陆,与南岸相接。 杳:遥远。沧溟:这里指烟霭弥漫的大江中。雪崖冰柱:形容金山聋立江中的檬子。仙宫:指金山上寺院亭阁等建筑。

(qián)坤崖持自今古,日月仿佛悬西东。
乾坤:天地。 崖持:搀崖,辅助。

我泛灵槎(chá)出尘世,搜索异境窥神功。
灵槎:即浮槎。传说中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中的木筏。《博物志》载:“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来去,不失期。”窥:探看。 神功:神人玄妙神奇的功绩。

一朝登临重叹息,四时想象何其雄!
重叹息:因惊奇而感叹不已。四时:朝、耋、夕、夜属一天之四时;春、夏、秋、冬属一年之四时。链这里主要指一天之四时。

卷帘夜阁挂北斗,大鲸驾浪吹长空。

舟摧岸断岂足数,往往霹(pī)(lì)(chuí)蛟龙。
霹雳:巨大的雷声。形容江清的声势。

寒蟾(chán)八月荡瑶海,秋光上下磨青铜。
寒蟾:指秋月,古代神话以为月中有蟾蜍,故称“月”为蟾。 瑶海:代指长江。青铜:青铜镜。

鸟飞不尽暮天碧,渔歌忽断芦花风。
不尽:不出。

蓬莱久闻未曾往,壮观绝致遥应同。
蓬莱:传说中海上三神山之一,这里泛指仙境。绝致:绝妙到达极点。

潮生潮落夜还晓,物与数会谁能穷?
数:自然规律。

百年形影浪自苦,便欲此地安微躬。
浪:徒然,白白地。安微躬:安顿我这卑微的身躯,等于说在这里居住。

白云南来入长望,又起归兴随征鸿。
白云南来:唐人刘肃《大唐新语、举贤》记载:“(阎立本)特荐(狄仁杰)为并州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我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伫立久之,侯云移乃行”。随征鸿:像候鸟大雁一样应时而归。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李元强,卢晋主编.宋诗鉴赏辞典: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07:第208页2、 郁贤皓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4卷 宋辽金部分 繁体字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3:第27页
金山杳在沧溟中,雪崖冰柱浮仙宫。
乾坤扶持自今古,日月仿佛悬西东。
我泛灵槎出尘世,搜索异境窥神功。
一朝登临重叹息,四时想象何其雄!
卷帘夜阁挂北斗,大鲸驾浪吹长空。
舟摧岸断岂足数,往往霹雳搥蛟龙。
寒蟾八月荡瑶海,秋光上下磨青铜。
鸟飞不尽暮天碧,渔歌忽断芦花风。
蓬莱久闻未曾往,壮观绝致遥应同。
潮生潮落夜还晓,物与数会谁能穷?
百年形影浪自苦,便欲此地安微躬。
白云南来入长望,又起归兴随征鸿。

  这首诗开门便见山,以四句来状写山峰之高与它的天长地久。诗人说,金山远在那烟波弥漫的大江之中,它直插云霄,又值秋凉(下有“八月”之句为证),因此,山峰上早已是雪崖冰柱的世界了,仙宫便飘浮在其间。诗人又说,金山由天地(乾坤)扶持,历经古今,岿然不变;而日月又仿佛悬在它高高峰顶的东西两边,朝夕照耀、千古相伴。一开始,就为金山抹上了一层神异的色彩,从而为全诗奠定了雄壮的基调。

  接下四句,诗人便写自己去登临金山,“搜索异境”。灵槎,即指浮槎,为了进一步加浓神话色彩,故换“浮”为“灵”。诗人夸说自己行程:我便乘着灵槎出尘世到金山仙境去,要在那仙山琼阁中探奇访胜,窥看造物主的神奇功绩。说话之间,他已登上了久已向往的金山,送目纵观,便一下惊诧于眼前天造地设的异境,连连抚膺长叹。他的思绪此时也随着多变的景物而快速运转,脑际一一闪过想象之中的四季风光,又叹道:是何等雄奇。

  下面八句,诗人挥动如椽之笔,描画了金山秋日异景。其时已是傍晚,诗人留宿在金山寺内的仙阁中。趁着夜幕尚未完全降临之际,他赶紧凭窗,再次饱看奇景。刚一卷起帘子,便看见北斗七星像个勺子,闪闪发亮,挂在阁前。俯视大江,只见江中恰有一条世所罕见的大鲸,它乘风驾浪,扬起的浪花直吹长空。江上波涛汹涌,被摧毁的船只、断裂的堤岸,难以计数。此时,水天已连成一片,一条蛟龙正在兴云作雾,腾挪太空,但阵阵霹雳,又往往把它搥得无处躲藏,景象煞是奇险,不一会儿,又风平浪静了。八月的寒蟾(活泼泼地跳荡在瑶海之中,天上月,水中月,上下遥遥相对。蔚蓝的天空,这时也像是一面平滑的青铜镜,高悬在天上,倒映在水中,秋月的光辉就上上下下、一刻不停地磨着这两面镜子,把它们磨得纤尘不染。正在这时候,诗人看见一群小鸟儿,飞到了青铜镜似的蓝天之上,它们拼命鼓翅飞啊飞啊,可总也飞不出这苍茫的暮天;隐隐约约,突然又传来渔舟唱晚的歌声,悠扬动听,别有风味。然而一阵从芦花里吹来的清风,又忽然刮断了歌声,让他感到十分遗憾。这八句,诗人通过丰富瑰丽的想象,夸张多变的手法,把这神化了的金山风光,写得绚丽多彩,气象万千,宛然如在人目前,其中“鸟飞”二句,据《王直方诗话》说,还大为王安石称赏。

  “蓬莱”四句,写诗人的思绪由金山想象到蓬莱。诗人既惊喜于金山的无限风光,便由此及彼,想象到久闻其名而至今尚未涉足的蓬莱,它与金山,一为海上神山,一为江中神山,那么,景象的雄伟、景致的奇绝,蓬莱该也是与金山相似的了。像眼前金山,潮生、潮落,各有一番景致;夜还晓,晓还夜,“朝辉夕阴,气象万千”,景物与时间、季候运会,则景色的变化,无人能够看尽。他想蓬莱仙境也是这样。

  最后四句,写诗人想安身金山的念头,而又以思归作结。仙山美景是如此令人陶醉,诗人心中升起一个强烈愿望:人生百年,形影不过是世间一过客,不必徒然熬苦自己。我干脆就在此地安身立命。正在如此打算,却不料“白云南来”。故此时南来白云进入了这位正在长望中的诗人的视野,便使他情不自禁地思念起父母双亲来,而“又起归兴随征鸿”,决定还是返回人间了。

  这首诗,诗人把常见的登山览景的题材,通过丰富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写成了一首别具一格的游仙式的写景诗,通篇充满着神异的色彩,兼之感情奔放,造语奇壮,意境阔大雄伟,音调高亢嘹亮,因而在给人以壮美享受的同时,又激起人们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生活的强烈感情,它和苏轼的《游金山寺》诗,同是咏金山风光的名作。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撰.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06:第47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七哀诗三首·其三

: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边城的荒凉使人悲伤,过去我就曾经到过这个地方。

冰雪截肌肤,风更无止期。
冰雪像刀一样割裂皮肤,大风刮得就没有停止的时候。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方圆百里不见人烟,草木茂盛却没有人来管理?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登上城楼遥望烽火台,只见满城更动的都是猎猎招展的战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行军的人不准备再返回家园,出门时就已经与家人作了长别。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几个孩子都已经被敌方俘虏了,我们为此已经哭了好长时间。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天下可供安居乐业的地方很多,何苦一直在这个地方呆下去呢?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这就象蓼草上的虫子长期吃辣一样,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请不要与我们再谈离开边城的事。

参考资料:

1、 康萱民,铜浅安著.《继往开来的建安文学——还建安文化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应用的地位》: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08:第130-134页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gēng)之。
更:经历。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截:截取,引申为冻伤。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当迟:胆敢迟缓。

登城望亭燧(suì),翩(piān)翩飞戍(shù)旗。
亭燧: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用作侦伺和举火报警。翩翩飞戍旗:戍边的旗子翩翩起飞。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行者:逃难的人。反:同“返”,返回。

子弟多俘虏(lǔ),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zī)
乐土:安乐的地方。见《诗经·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兹:此,这里。

(liǎo)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zī)
蓼虫:吃惯了蓼(一种有辣昧的草)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蓼:水蓼,植物名,味辛辣。谘:同“咨”。征询,商议。

参考资料:

1、 康萱民,铜浅安著.《继往开来的建安文学——还建安文化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应用的地位》: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08:第130-134页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起句一开始诗人就为使人心悲的边城慨然长叹,充满了辛酸凄怆。诗篇开门见山点明题意,这在古诗和古乐府中是几乎看不到的。“悲”字是这首诗的诗眼,统摄全诗,也是此诗主意所在。接着,诗人申述了边地使人悲的情景。

  首先写边地严寒、人稀、荒芜。“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冰雪像刀子一样割着人的肌肤,大风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是冰、雪、风肆虐逞威之地,不寒而栗。“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这设问,十分沉痛,答案不言自喻。

  其次写战争给边地人民带来的痛苦。登城远望烽火台,只见边防驻军的战旗在朔风中纷纷飘扬、摇曳、戒备森严,气氛紧张。出征之人,一去不再回头,不思返归。留下的人,多被敌军俘虏,没完没了地哭泣。可见边地人民遭受敌军蹂躏之惨,苦难之深。从征者一去不返,留下的多被俘虏,这是造成“百里不见人”的主要原因。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停的残酷战争,使边地人民痛苦不堪。

  最后四句写诗人的愤激之情和怅然感叹。“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这一反诘句流露了诗人强烈的哀怨情绪,表现了诗人对边地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关切。“蓼虫不知辛,去来忽与谘。”蓼虫喜欢吃苦辣的东西,因此说“不知辛”。这两句是说,那些像蓼虫一样长期吃苦而不知什么叫做苦的人,你和他商谈迁徙的事是没有用的。言外之意,战争使人民习惯了,麻木了。这里凝聚了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悲哀,也流露了诗人对此无能为力的惆怅哀叹的情绪。

  这是一首反映边地战争的写实诗。诗人继承了《诗经》与《楚辞》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深刻地反映了东汉末年边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的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1、 黄岳洲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上卷)》: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01:第317-31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北固山看大江

:

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
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
孤零零的镇江城被四围的青山环绕,秋天登高,站在北固山的山顶放眼眺望,大地沐浴在秋天夕阳的余晖中。

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滚滚长江向东奔流,一直流向大海,青天白云却似乎向西飞驰。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北固山看大江

孤城铁瓮(wèng)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
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市北,北临长江。铁瓮:镇江城的别名。落晖:夕阳。

眼见长江趋(qū)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趋:快步向前。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北固山看大江

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
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秋高气爽,夕阳西下,正是登山游览的极好时刻。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到镇江城北,登上北固山头,坐下来,要好好欣赏一番这江畔山城的壮丽景色。

  山城全貌历历可见。四面高山环绕,孤城坐落其中,简直就像陷在瓮底一样。人们把镇江称作“铁瓮”,真是名不虚传。最壮观的还是北面的大江。万里长江千回百转奔向东方,到这里已临近漫漫征途的尽头,马上要做最后冲刺了。看吧,汹涌澎湃的江水,卷起滔滔大波,掠过山脚,直向大海而去。诗人注视着,凝望着,无意中一抬头,啊,头上青天正向着夕阳,向着西方飞动呢!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敦煌乐

: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
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
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
边塞的号角吹奏着《梅花三弄》,胡地的云彩连接着秦地的晚霞。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
北方边塞西风烈烈,大雁高飞,黄昏时节,黄沙漫天,皂雕盘旋飞翔。

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
汉使苏武拄着大汉使节的旌节在牧羊,王昭君在马背上弹奏着一曲曲琵琶。

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
想来他们在梦中应该回到了汉家宫殿,只怕是醒来后只能泪洒天涯。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

白雁西风遥塞,皂(zào)雕落日黄沙。
遥塞:北方边塞。皂雕:亦作“皂鵰”。亦作“皁雕”。亦作“皁鵰”。一种黑色大型猛禽。

汉使牧羊旌(jīng)节,阏(yān)氐上马琵琶。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阏氐:这里指王昭君。

梦里身回云阙(què),觉来泪满天涯。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