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出自清代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我离家外出去远行,无论到哪里,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我们要乐观旷达,心里不要难受悲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世上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是很难从没有过错中成功的,就连高官达贵也不是天生得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回想广东那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我蔑视英国侵略者。从今以后,我将游历祖国大地,观察形势,数历山川。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不要理会那般人幸灾乐祸、冷嘲热讽,鄙弃那些“赵老送灯台”之类的混话。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成卒适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我开着玩笑,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说你不妨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

参考资料:

1、 马骥评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类编 乡情卷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6年01月第1版, :第270页 .2、 余建忠 .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05 :第440页 .3、 林则徐著 周轩 刘长明注 .林则徐在新疆 诗词选注 :新疆大学出版社 ,2003年09月第1版 :第3页 .4、 周轩,刘长明 .林则徐新疆资料全编 :新疆大学出版社 ,2009.08 :第370页 .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jīn)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立:成。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rǎng)从头数九垓(gāi)
三岛:指英伦三岛,即英国的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此旬回顾抗英经历,足见英国无人。九垓(gāi)。九州,天下,表示自己将风尘仆仆地走遍各地观察形势。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chī)他赵老送灯台。
儿童:指幼稚无知的人,代指对林则徐被贬幸灾乐祸的人。赵老送灯台:即上句的轻薄语。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jié)衰庸定不支。
衰庸:意近“衰朽”,衰老而无能,这里是自谦之词。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qū)之。
以:用,去做。

(zhé)居正是君恩厚,养拙(zhuō)刚于戍(shù)卒宜。
谪居:因有罪被遣戍远方。养拙:犹言藏拙,有守本分、不显露自己的意思。刚:正好。戍卒宜:做一名戍卒为适当。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山妻:对自己妻子的谦称。故事:旧事,典故。

参考资料:

1、 马骥评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类编 乡情卷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6年01月第1版, :第270页 .2、 余建忠 .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05 :第440页 .3、 林则徐著 周轩 刘长明注 .林则徐在新疆 诗词选注 :新疆大学出版社 ,2003年09月第1版 :第3页 .4、 周轩,刘长明 .林则徐新疆资料全编 :新疆大学出版社 ,2009.08 :第370页 .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首联是说:我以微薄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早已感到疲惫。如果继续下去,再而衰,三而竭,无论自己衰弱的体质还是平庸的才干必定无法支持。这与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杜牧的“清时有味是无能”等诗句同一机杼,都是正话反说、反言见意之辞。

  颔联若用现代语言表达,即“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此联已成为百余年来广为传颂的名句,也是全诗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它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生死以”,语出《左传·昭公四年》:郑国大夫子产因改革军赋制度受到别人毁谤,他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这里的“以”字原意是“为”、“做”或“从事”,准确地理解它的含义才能读懂全诗。

  颈联从字面上看似乎心平气和、逆来顺受,其实心底却埋藏着巨痛,细细咀嚼,似有万丈波澜。“谪居”,意为罢官回乡或流放边远地区。按封建社会的惯例,大臣无论受到什么处分,只要未曾杀头,都得叩谢皇恩浩荡。这就像普希金笔下那个忠心耿耿而无端受责的俄国老奴对暴戾的主子说的话一样:“让我去放猪,那也是您的恩典。”接下来是说:“到边疆做一个多干体力活、少动脑子的‘戍卒’,对我正好是养拙之道。”“刚”,即“刚好”、“正好”。也就是说:“您这样处理一个罪臣再合适不过了。”

  尾联从赵令《侯鲭录》中的一个故事生发而来:宋真宗时,访天下隐者,杞人杨朴奉召廷对,自言临行时其妻送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杨朴借这首打油诗对宋真宗表示不愿入朝为官。林则徐巧用此典幽默地说:“我跟老伴开玩笑,这一回我也变成杨朴了,弄不好会送掉老命的。”言外之意,等于含蓄地对道光帝表示:“我也伺候够您了,还是让我安安生生当老百姓吧。”封建社会中的一位大忠臣,能说出这样的牢骚话来,也就达到极限了。我们认真体味这首七律,当能感觉出它和屈原的《离骚》一脉相通的心声。

  对仗工稳而灵活,是此诗写作技巧上的一个特点。如,以“国家”对“祸福”,以“生死”对“避趋”,按词性来说,都是正对。“生死以”的“以”字作“为”解,是动词;而“之”字是虚词。作者既用“以”字的实词义表达思想内容,又借它的虚词义来与“之”字构成对仗,显示了驾驭文字的深厚动力。

参考资料:

1、 马骥评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类编 乡情卷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6年01月第1版, :第270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离家外出去远行,无论到哪里,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我们要乐观旷达,心里不要难受悲哀。
世上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是很难从没有过错中成功的,就连高官达贵也不是天生得来。
回想广东那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我蔑视英国侵略者。从今以后,我将游历祖国大地,观察形势,数历山川。
不要理会那般人幸灾乐祸冷嘲热讽,鄙弃那些“赵老送灯台”之类的混话。

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
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将不顾生死。难道能因为有祸就躲避、有福就上前迎受吗?
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成卒适宜。
我开着玩笑,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说你不妨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

注释
立:成。
三岛:指英伦三岛,即英国的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此旬回顾抗英经历,足见英国无人。
九垓(gāi)。九州,天下,这句可能是用古神话中竖亥自东极步行至西极的故事(见《山海经·海外东经》),表示自己将风尘仆仆地走遍各地观察形势。
儿童:指幼稚无知的人,代指对林则徐被贬幸灾乐祸的人。
赵老送灯台:即上句的轻薄语。《归田录》:“俚谚云:‘赵老送灯台,一去更不来。’当时清廷中的投降派诅咒林则徐。说他被贬新疆是“赵老送灯台”,永无回来之日。
衰庸:意近“衰朽”,衰老而无能,这里是自谦之词。
以:用,去做。
谪居:因有罪被遣戍远方。
养拙:犹言藏拙,有守本分、不显露自己的意思。刚:正好。戍卒宜:做一名戍卒为适当。这句诗谦恭中含有愤激与不平。
山妻:对自己妻子的谦称。故事:旧事,典故。

参考资料:

1、 马骥评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类编 乡情卷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6年01月第1版, :第270页 .2、 余建忠 .中国古代名诗词译赏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05 :第440页 .3、 林则徐著 周轩 刘长明注 .林则徐在新疆 诗词选注 :新疆大学出版社 ,2003年09月第1版 :第3页 .4、 周轩,刘长明 .林则徐新疆资料全编 :新疆大学出版社 ,2009.08 :第370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发配伊犁,效力赎罪。他忍辱负重,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被发配到新疆伊犁。诗人在古城西安与妻子离别赴伊犁时,在满腔悲愤下写下此诗。

参考资料:

1、 周轩,刘长明 .林则徐新疆资料全编 :新疆大学出版社 ,2009.08 :第370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其二赏析

  首联是说:我以微薄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早已感到疲惫。如果继续下去,再而衰,三而竭,无论自己衰弱的体质还是平庸的才干必定无法支持。这与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杜牧的“清时有味是无能”等诗句同一机杼,都是正话反说、反言见意之辞。

  颔联若用现代语言表达,即“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此联已成为百余年来广为传颂的名句,也是全诗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它表现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生死以”,语出《左传·昭公四年》:郑国大夫子产因改革军赋制度受到别人毁谤,他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这里的“以”字原意是“为”、“做”或“从事”,准确地理解它的含义才能读懂全诗。

  颈联从字面上看似乎心平气和逆来顺受,其实心底却埋藏着巨痛,细细咀嚼,似有万丈波澜。“谪居”,意为罢官回乡或流放边远地区。按封建社会的惯例,大臣无论受到什么处分,只要未曾杀头,都得叩谢皇恩浩荡。这就像普希金笔下那个忠心耿耿而无端受责的俄国老奴对暴戾的主子说的话一样:“让我去放猪,那也是您的恩典。”接下来是说:“到边疆做一个多干体力活、少动脑子的‘戍卒’,对我正好是养拙之道。”“刚”,即“刚好”、“正好”。也就是说:“您这样处理一个罪臣再合适不过了。”

  尾联从赵令《侯鲭录》中的一个故事生发而来:宋真宗时,访天下隐者,杞人杨朴奉召廷对,自言临行时其妻送诗一首云:“更休落魄贪杯酒,亦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杨朴借这首打油诗对宋真宗表示不愿入朝为官。林则徐巧用此典幽默地说:“我跟老伴开玩笑,这一回我也变成杨朴了,弄不好会送掉老命的。”言外之意,等于含蓄地对道光帝表示:“我也伺候够您了,还是让我安安生生当老百姓吧。”封建社会中的一位大忠臣,能说出这样的牢骚话来,也就达到极限了。我们认真体味这首七律,当能感觉出它和屈原的《离骚》一脉相通的心声。

  对仗工稳而灵活,是此诗写作技巧上的一个特点。如,以“国家”对“祸福”,以“生死”对“避趋”,按词性来说,都是正对。“生死以”的“以”字作“为”解,是动词;而“之”字是虚词。作者既用“以”字的实词义表达思想内容,又借它的虚词义来与“之”字构成对仗,显示了驾驭文字的深厚动力。

参考资料:

1、 马骥评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类编 乡情卷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6年01月第1版, :第270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其一赏析

  诗人因抗英禁烟被贬,远戍伊犁,心中自有一股不平之气。但临行与家人告别,深恐家人担忧,又需笑言相劝,故开首二句强作欢颜。然而这也的确体现出诗人襟怀坦荡,四海为家的壮志豪情。诗人自信抗英禁烟有功无罪,历史自会做出公正结论,面对贬谪问心无愧。“时事”二句便是对人生经验的总结,人不能生而知之,要想办成一件事,总要经过多次反复和波折,包括犯错误。这也是对家人子女的教诲。“风涛”一联以轻蔑口吻讥讽英帝国主义国中无人,外强中干;而自己正好借远戍之机游遍全国,了解情况,寻求抗击侵略者的方法,胸怀广阔,气势豪迈。末二句针对朝中投降派幸灾乐祸,说自己永无回乡之日的谰言。表示自己一定会安全返回家乡,返回首都,再与侵略者一决雌雄。“儿童轻薄语”五字生动刻划了那些卖国小人的卑鄙行径,表示出作者对他们的无比蔑视和嘲笑。全诗虽有眷恋故乡之意,却毫无小儿女悲戚之态,雄健豪劲,不失民族英雄本色

参考资料:

1、 马骥评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类编 乡情卷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6年01月第1版, :第270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林则徐

林则徐

林则徐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113篇诗文

猜你喜欢

南中荣橘柚

:
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
密林耀朱绿,晚岁有馀芳。
殊风限清汉,飞雪滞故乡。
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

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
橘柚怀有坚贞的品性,受自然的使命生长在炎热的南方。

密林耀朱绿,晚岁有馀芳。
茂密的林中,叶绿下耀眼的是那橙黄的果子,成熟的果实在岁末还散发阵阵芳香。

殊风限清汉,飞雪滞故乡。
不同的品质以淮河为界,漫天飞舞的雪花滞留在北国故乡。

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
手攀橘柚枝条叹息什么呢?双目凝望着北面的熊、湘两山。

橘柚(yòu)怀贞质,受命此炎方。
贞质:坚定不移的本质。受命:受大自然的命令。炎方:南方,此谓永州。

密林耀朱绿,晚岁有馀(yú)芳。
朱绿:指橘柚树的果实和叶子红绿相映。馀芳:橘柚的果实到了年末还散发出香味。

殊风限清汉,飞雪滞(zhì)故乡。
殊风:指长江南北土风各异。清汉:银河,借指淮河,传说橘至淮北就变成了枳。

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
熊与湘:熊,熊耳山,在河南卢氏县南;湘,湘山,一名艑山,即现在的君山,在洞庭湖中。

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
密林耀朱绿,晚岁有馀芳。
殊风限清汉,飞雪滞故乡。
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

  柳宗元对屈原的思想和品格十分敬仰,在长期的贬黜生活中,他以屈原为楷模,决心追随前烈。由于相同的经历,屈原作品里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他思想上引起了强烈共鸣。 “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他的作品常常提到屈原,并善于化用屈赋的词语、典故。《南中荣橘柚》这首诗就借用了《橘颂》里的典故,表示自己与屈原一样赞赏并保持橘树那种“受命不迁”的坚定品格,抒发了被贬永州的感慨。

  诗的前面四句对橘柚进行热情赞颂。“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开头两句化用屈原《橘颂》里的诗句:“后皇嘉树,桔来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橘柚生长在南方,就适应了这里的水土,不能迁移,像是接受上天的使命;它们始终保持着坚贞不屈的节操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密林耀朱绿,晚岁有馀芳。”三四句从上面两句对橘柚内质的赞美转到对外形的描绘。果实成熟的季节,金黄的橘子在密密的树叶里显露出来,红绿相映,色彩斑烂,特别耀眼。橘柚四季长青,郁郁葱葱,不怕严寒,经冬不衰,到一年将尽的时候还散发出香味。“晚岁有馀芳”句与张九龄《感遇》诗:“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意思相同。

  橘柚受命江南,不可北移,可作者受命之地本在北方。诗的后面四句,由橘柚的“受命不迁”引发自己被迫南来的感慨。“殊风限清汉,飞雪滞故乡。”由于地理的原因,长江南北气候不同,风俗有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现象只有北方的故乡才有。柳宗元出生并长期生活在长安,那里本是自己的出生之地,是自己踏上人生道路,实现济世抱负的用武之地。他也像橘柚一样,具有受命不迁的品性,可自己却不能像橘柚那样生活在原来的出生之地,而被贬谪至“风俗绝不相同”的南蛮之地。“攀条何所叹,北望熊与湘。”在思归不能,万般无耐之中,只能手攀橘柚枝条凝望长江边的熊耳山和湘山发出声声叹息。故乡只可望而不可及,让我们看到了作者一种长久积郁心中的不平和怨愤。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早发

: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灯光微弱,近乎熄灭,酒醒了,自己背着孤剑准备离开。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惆怅的看着漫天飞舞的白雪,听着农家里的鸡鸣,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浑浊的河流也因天寒而早已被冻住了,没有声响。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这其中来往的人群本来连绵不绝,何况是驱赶了年老之人,客人堵塞城中。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

:

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
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
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
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

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
别说女子不能干英雄事业,看我乘风万里,只身东渡日本。

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
孤帆外海天空阔,动我诗情,三岛上月色玲珑,入我梦境。

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
想起国家亡给异族,令人悲酸;惭愧我奔走革命,到今一事无成。

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
这样大的国仇家恨使我伤心,哪能在客地春风中虚度光阴!

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

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
三岛:指日本。

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
汗马:作战有功叫做汗马功劳,作者为革命奔走,自谦还没有立下功劳。

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蜀客

: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剑南此时正是腊月前的春景,山中的鸟儿伴着江风细雨让人顿感清新的春天气息。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不要嗔怪我陪你走了这么远,我自己也是出门在外想家的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抽思

: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
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
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
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憍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
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
愿承间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
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憺。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
固切人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
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
何毒药之謇謇兮?原荪美之可完。
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
夫何极而不至兮,故远闻而难亏。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

少歌曰:与美人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
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

倡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
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
既惸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
道卓远而日忘兮,原自申而不得。
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
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
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愿径逝而不得兮,魂识路之营营。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理弱而媒不通兮,尚不知余之从容。

乱曰:长濑湍流,溯江潭兮。
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
轸石崴嵬,蹇吾愿兮。
超回志度,行隐进兮。
低徊夷犹,宿北姑兮。
烦冤瞀容,实沛徂兮。
愁叹苦神,灵遥思兮。
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
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
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心里的忧愁万分郁结,孤独地唉声叹气不断悲伤。

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
思来想去怎么也不能开怀,只恨长夜漫漫天总不亮。

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
悲叹秋风一来草木枯黄,坏人当道真是一片糟糕!

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
每当想到楚王动辄发怒,我就胆战心惊痛苦悲伤。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真想疾起狂奔远去他乡,看到百姓痛苦镇定思量。

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我把内心想法讲了出来,把它拿来赠给我的楚王。

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
楚王曾经与我有过约定,他说黄昏时分相会一趟。

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谁知楚王半路改变想法,一反过去态度另有主张。

憍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
对我炫耀他的美好姿态,向我展示他的艳丽衣裳。

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
与我有约你却言而无信,为何反而对我发怒逞强。

愿承间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
本想找个机会说明情况,却又怕这怕那没有胆量。

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憺。
悲我忧豫不敢接近楚王,心里痛苦就如火烧一样。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
我把这情景编成了歌辞,但你假装耳聋不肯倾听。

固切人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
言辞懇切之人不受欢迎,小人以我为患把我提防!

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
当初我把意见陈述明白,至今难道他会完全遗忘?

何毒药之謇謇兮?原荪美之可完。
为何直想反复讲述这话?我盼楚王美德得到发扬。

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
希望三皇五帝作为榜样,就像彭咸谏君不听投江。

夫何极而不至兮,故远闻而难亏。
学习三五彭咸何事不成?定会无亏无损名声远扬。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美好品德要靠自我修养,名声好坏哪凭自己宣扬。

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
怎能君不施恩望臣回报,怎能春不下种秋来收粮?

少歌曰:与美人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
小歌:我把内心所想向他诉说,日以继夜等待却无反响。

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
楚王对我炫耀他的美好,并不把我所说放在心上!

倡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
唱道:一只鸟儿从南方飞来,停留在汉水之北。

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
毛羽十分美丽,孤单地在异乡作客。

既惸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
没有一个知交,也没有谁介绍。

道卓远而日忘兮,原自申而不得。
相隔既远而被人忘怀。要自荐也没有路道。

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
望着北山而流眼泪,对着流水而自哀悼。

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
孟夏的夜景本来很短,为什么长起来就像一年?

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郢都的路途确是遥远,梦魂一夜要走九遍。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我不管是弯路还是捷径,只顾南行戴着日月与星星。

愿径逝而不得兮,魂识路之营营。
想直走但又未能,梦魂往来多么劳顿。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为什么我的性情这样端直,别人的看法却和我不同。

理弱而媒不通兮,尚不知余之从容。
替我媒介的人都欠工夫,也还不知道我的从容。

乱曰:长濑湍流,溯江潭兮。
尾声:水浅滩长,我溯沧浪而上。

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
回望南方,聊以解慰愁肠。

轸石崴嵬,蹇吾愿兮。
怪石崎岖,行走不如人愿。

超回志度,行隐进兮。
迂回超越,使我进退两难。

低徊夷犹,宿北姑兮。
迟疑不进,落宿在这北姑。

烦冤瞀容,实沛徂兮。
心烦意乱,万事颠沛胡涂。

愁叹苦神,灵遥思兮。
叹息悲伤,神魂飞向远处。

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
地偏路远,没人代为诉苦。

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
调整思路,作歌聊以自娱。

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
忧愁难解,有谁可以告诉?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26-8312、 王承略、李笑岩译注.楚辞.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108-1143、 黄寿祺、梅桐生译注.楚辞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94-103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增伤:加倍忧伤。

思蹇(jiǎn)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
蹇产:曲折纠缠。

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
动容:指秋风吹来的状况。

数惟荪(sūn)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
惟:思,想起。荪:香草名,这里指楚王。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尤:遭罪。

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微情:一点点情意,是作者自谦。

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
黄昏:代指晚年。期:约。

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回畔:折回。

(jiāo)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kuā)
憍:通“骄”,骄傲,夸耀。修姱:美好。其,楚怀王。

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
盖:通“盍”,何。

愿承间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
承间:找个机会。

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dàn)憺。
憺憺:忧心重重的样子。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yáng)聋而不闻。
详:通“佯”,假装。

固切人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
切人:直率坦诚的人。

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wàng)
耿著:明白清楚。庸:乃,就。亡:通“忘”,忘记。

何毒药之謇(jiǎn)謇兮?原荪美之可完。
謇謇:忠直敢言。

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
三五:三王五霸,三王即夏禹、商汤、周文王;五霸先秦时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汉代以后说法不一。像:榜样。

夫何极而不至兮,故远闻而难亏。
极:方向。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虚作:假造。

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
实:播种。

少歌曰:与美人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
少歌:古代乐章音乐的名称。这里是前半部分内容的小结。抽思:一作“抽怨”。抽,抒写。正:同“证”,证据。

憍吾以其美好兮,敖(ào)朕辞而不听。
敖:通“傲”,轻慢。

倡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
倡:通“唱”,古代音乐章节的名称。这里指诗的下半部分的开始。

好姱佳丽兮,牉(pàn)独处此异域。
牉:分离。

既惸(qióng)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
惸:同“茕”,孤独。

道卓远而日忘兮,原自申而不得。
卓远:遥远。

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
太息:叹息。

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
孟夏:夏历的四月。晦明:从黑夜到白天,指一夜。

惟郢(yǐng)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郢路:由汉北通往郢都之路。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南指:南行的指示标志。

愿径逝而不得兮,魂识路之营营。
营营:忙忙碌碌的样子。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理弱而媒不通兮,尚不知余之从容。
理:使者,媒人。媒:动词,说合。

乱曰:长濑(lài)湍流,溯江潭兮。
乱:尾声。濑:浅滩上的流水。溯:逆流而上。潭:深渊。

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
狂顾:急切地回顾。

(zhěn)石崴(wēi)(wéi),蹇(jiǎn)吾愿兮。
轸石:扭曲的怪石。蹇:阻止,阻碍。

超回志度,行隐进兮。
志度:考虑。

低徊夷犹,宿北姑兮。
低徊:徘徊。夷犹:犹豫。

烦冤瞀(mào)容,实沛徂兮。
瞀:心绪烦乱。沛徂:颠沛流离。

愁叹苦神,灵遥思兮。
苦神:神思劳苦。

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
行媒:媒介。

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
道思:一路哀思。

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
遂:顺畅。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26-8312、 王承略、李笑岩译注.楚辞.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108-1143、 黄寿祺、梅桐生译注.楚辞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94-103

心郁郁永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思蹇产永不释兮,曼遭夜永方长。
悲秋风永动容兮,何回极永浮浮!
数惟荪永多怒兮,伤余心永忧忧。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
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憍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
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
愿承间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
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永憺憺。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
固切人永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
初吾所陈永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
何毒药永謇謇兮?原荪美永可完。
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
夫何极而不至兮,故远闻而难亏。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

少歌曰:与美人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
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

倡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
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
既惸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
道卓远而日忘兮,原自申而不得。
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
望孟夏永短夜兮,何晦明永若岁。
惟郢路永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曾不知路永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愿径逝而不得兮,魂识路永营营。
何灵魂永信直兮,人永心不与吾心同。
理弱而媒不通兮,尚不知余永从容。

乱曰:长濑湍流,溯江潭兮。
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
轸石崴嵬,蹇吾愿兮。
超回志度,行隐进兮。
低徊夷犹,宿北姑兮。
烦冤瞀容,实沛徂兮。
愁叹苦神,灵遥思兮。
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
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
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

  “抽思”取永于诗篇中“少歌”永首句。对“抽思”的解释,王逸《楚辞章句》谓:“为君陈道、拔恨意也。”朱熹《楚辞集注》认为:“抽,拔也。思,意也。”王夫永《楚辞通释》说:“抽,绎也。思,情也。”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以为:“抽,拔也。抽思,犹言剖露其心思,即指上陈永耿著言。”

  从体式上看,此篇有个与它篇不尽合一的独特篇章结构:除篇尾有“乱辞”外(这是《九章》中多数篇所具备),还增加了“少歌”与“倡曰”两种形式,此为它篇(如《离骚》、《九歌》及《九章》其它篇等)所罕见。所谓“少歌”,朱熹《楚辞集注》认为乃类同于“小歌”,是诗章前部分内容的小结。

  所谓“倡曰”,即是“唱曰”,是诗章第二部分内容的发端。联系此篇整体内容,这别具一格的“少歌”与“倡曰”至少起了两个作用:其一,内容结构上的转换,由前半部分刻画与君不合、劝谏无望而生的忧思永情,转向了独处汉北时心情的描摹,“少歌”与“倡曰”在这里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诗篇顺理成章;其二,诗篇的结构体式有所突破,给人耳目一新永感,避免了单一化叙述的单调与呆板,产生了回旋曲折的艺术效果。

  此诗回忆自己向楚王建议革新政治,遭受谗害而被放逐的情况,所写的是把作者蕴藏在内心深处像乱丝般的愁情抽绎出来。全诗流贯着缠绵深沉、细腻真切的怨愤永情,它贯穿了诗的始终,又紧扣了诗题“抽思”,并时时与永相照应。

  诗篇一开首即扣住了题目”抽思“——以忧伤入题,用一连串具有鲜明感情色彩的词汇一下子将读者引入了“忧伤”的氛围,从而步入了诗人刻意营造的感情王国。

  诗人丰富复杂的情感是随着诗章的逐步展开而渐次委婉吐露的。诗篇先从比喻入手,描述了诗人的忧思永重犹如处于漫漫长夜永中,曲折纠缠而难以解开,由此自然联系到了自然界——“谓秋风起而草木变色也”(朱熹语);继而写到了楚怀王,由于他的多次迁怒,而使诗人倍增了忧愁,虽有一片赤诚永心,却仍无济于事,反而是怀王多次悔约,不能以诚待永。诗人试图再次表白自己希冀靠拢君王,却不料屡遭谗言,其心情自不言而喻——“震悼”、“夷犹”、“悝伤”、“惦儋”,一系列刻画内心痛苦词语的运用,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诗人的忠诚与不被理解的窘迫。“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成以为仪”,“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一番表露,既是真诚的内心剖白,也是寄寓深邃哲理、予人启迪的警策永句,赋予诗章以理性色彩。

  “少歌”后的“倡日”部分,叙述角度有所转换。这部分以由南飞北的鸟儿作譬,刻画了诗人独处汉北时“独而不群”、“无良媒”的处境,其时其地,诗人的忧思益增:“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两句,令人读永怃然。值得注意的是,诗篇至此巧妙地插进了一段梦境的描写,以此抒写诗人对郢都炽烈的怀念,使读者似乎看到诗人的梦魂由躯体飘出,在星月微光下,直向郢都飞逝,而现实的毁灭在空幻的梦境中得到了暂时的慰藉。这是一段极富浪漫色彩的描绘。

  诗篇最后部分的“乱辞”完全照应了开头,也照应了诗题。诗人最终唱出的,依然是失望永辞——因为,梦幻毕竟是梦幻,现实终究是现实,处于进退两难永中的诗人,无法也不可能摆脱既成的困境,他唯有陷入极度矛盾永中而藉诗章以倾吐心绪,此外别无选择。

  全诗最大的特色,应该是流贯全篇的缠绵深沉、细腻真切的怨愤永情,它贯穿了诗的始终,又紧扣了诗题“抽思”,并时时与永相照应。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26-83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