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无处寄相思,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

出自五代孙光宪的《虞美人·好风微揭帘旌起
好风微揭帘旌起,金翼鸾相倚。翠檐愁听乳禽声,此时春态暗关情,独难平。
画堂流水空相翳,一穗香摇曳。教人无处寄相思,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

好风微揭帘旌起,金翼鸾相倚。翠檐愁听乳禽声,此时春态暗关情,独难平。

画堂流水空相翳,一穗香摇曳。教人无处寄相思,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

好风微揭帘旌(jīng)起,金翼鸾(luán)相倚。翠檐愁听乳禽声,此时春态暗翠情,独难平。
帘旌:帘幕。金翼鸾:鸾翼以金色绘成,指帘上花纹。春态:美好的容态。

画堂流水空相翳(yì),一穗香摇曳(yè)。教人无处寄相思,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
“画堂”句:画堂里所绘的流水图景、渐渐变得模糊不清。流水,指室内所绘的山水图。过前期:超过了所约定会面的期限。

好风微揭帘旌起,金翼鸾相倚。翠檐愁听乳禽声,此时春态暗关情,独难平。
画堂流水空相翳,一穗香摇曳。教人无处寄相思,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

  这首词写闺人春思之情景。

  上片写女子见帘上所绘的鸾鸟相倚偎的图形,闻乳禽喳喳的叫声,相思之情更难平静。

  下片写她由于相忆入神,画堂的山水画隐约可见,一缕香烟浮动,宛如进到了梦境。后三句写她没法向她所思念的人表达心意,落花时节已到,原来约定的日期已超过,教她心中不得不急,但这种心情,又没有人能理解。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注释

帘旌:帘幕。
金翼鸾:鸾翼以金色绘成,指帘上花纹。
春态:美好的容态。
“画堂”句:画堂里所绘的流水图景、渐渐变得模糊不清。流水,指室内所绘的山水图。这是女子神情恍惚的想象和幻觉。
过前期:超过了所约定会面的期限。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评析

  这首词写闺人春思之情景。

  上片写女子见帘上所绘的鸾鸟相倚偎的图形,闻乳禽喳喳的叫声,相思之情更难平静。

  下片写她由于相忆入神,画堂的山水画隐约可见,一缕香烟浮动,宛如进到了梦境。后三句写她没法向她所思念的人表达心意,落花时节已到,原来约定的日期已超过,教她心中不得不急,但这种心情,又没有人能理解。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孙光宪

孙光宪

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属鸡,出生在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仕南平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宋史》卷四八三、《十国春秋》卷一○二有传。孙光宪“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著有《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仅《北梦琐言》传世。词存八十四首,风格与“花间”的浮艳、绮靡有所不同。刘毓盘辑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中,又有王国维缉《孙中丞词》一卷。 61篇诗文

猜你喜欢

贞女峡

:
江盘峡束春湍豪,雷风战斗鱼龙逃。
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漂船摆石万瓦裂,咫尺性命轻鸿毛。

江盘峡束春湍豪,雷风战斗鱼龙逃。
江水盘旋曲折,高高的山峡束住了江岸,春天的急流汹涌而过,气势豪壮。江峡之中风轩激荡,鱼龙也惊恐逃遁。

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江水从高处奔流直下,发出轰轰的巨晌,射向水的深处。一泻百里,翻滚着巨大的波涛。

漂船摆石万瓦裂,咫尺性命轻鸿毛。
急流漂没船只,冲开巨石,哗啦啦像万瓦齐裂,乘船的人的性命就在咫尺之间,轻如鸿毛。

参考资料:

1、 (唐)韩愈著.韩昌黎全集上: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01:1002、 邢怀忠著;杨丕祥主编;林汝贤,梁永祥,李长青等副主编.百图织情解韩愈: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12.08:603、 不详.文白对照 唐宋八大家集 (1-3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09月第1版:3084、 汤贵仁.韩愈诗选注[M].第34页 5、 陈迩冬选注.韩愈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10:406、 刘纲纪著.唐诗书画新编·山川壮丽: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0:429

江盘峡束春湍(tuān)豪,雷风战斗鱼龙逃。
贞女峡:贞女峡,在今广东省阳山县至连州市的连江(古称湟水)上,从阳山县城溯水而上约六十里处。江盘:江水湾曲。映:两山对峙,中经一水,叫峡。束:江水为峡所束。春湍豪:春水盛而流急。雷风战斗:形容江水翻腾,声震峡谷,有如风雷相搏击。鱼龙逃:鱼龙都被吓跑了。

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悬流:不是指瀑布,而是指峡谷很陡,谷水从上流下,状若悬空。射水府:直冲入深水之中。翻云涛:浪涛滚滚如云。

(piāo)船摆石万瓦裂,咫尺性命轻鸿毛。
漂船:水流迅急,迫害船舶的意思。摆石:移动大石。咫尺:指距离之近,兼指很短的时问都会令人丧生。轻鸿毛:指轻如鸿毛。

参考资料:

1、 (唐)韩愈著.韩昌黎全集上: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01:1002、 邢怀忠著;杨丕祥主编;林汝贤,梁永祥,李长青等副主编.百图织情解韩愈: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12.08:603、 不详.文白对照 唐宋八大家集 (1-3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09月第1版:3084、 汤贵仁.韩愈诗选注[M].第34页 5、 陈迩冬选注.韩愈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10:406、 刘纲纪著.唐诗书画新编·山川壮丽: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0:429
江盘峡束春湍豪,雷风战斗鱼龙逃。
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漂船摆石万瓦裂,咫尺性命轻鸿毛。

  该诗中诗人置身于贞女峡后,身不由己地被迁入到另一个境界,眼前呈现令人目呆、惊心动魄的宏阔场景。该诗有别于他诗,似乎没写到诗人自己,但人们已深深地触感到,诗人的魂魄早已被身临的险象吓飞了。

  该诗的起句“江盘峡束春湍豪,雷风战斗鱼龙逃”,构思奇特、想象怪异。这里,龙已威风扫地,变成逃跑的对象了,以此衬托峡之险、江流之湍。

  紧接着,“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千里翻云涛”一股磅礴之气在岭南的险山恶水中跳跃激荡,这是自然环境的气势,也是诗人胸中跳荡的激情。此两句诗为本来就凶险可怕的激流又涂上了重重的一笔,可谓火上浇油,凶中加险了。

  该诗的末句“漂船摆石万瓦裂,咫尺性命轻鸿毛”则进一步突出了贞女峡峡窄流急之险。诗妙就妙在,诗人早已完全把自己彻底融化在惊涛骇浪之中了。诗人把那些可怕的,令人心惊肉跳的东西都被艺术的强力纳入了诗的境界。

  该诗写贞女峡峡窄流急,鱼龙因恐惧而逃匿,水神的住所亦被震撼的自然之景,从意象的择取、境界的构成到立意的注重点,都体现出反常态的怪异性和独创性。这也与诗人当时被贬阳山、政治上失意,贬地的自然环境和诗人身处的社会环境都给他触目惊心的感觉相吻合。

参考资料:

1、 邢怀忠著;杨丕祥主编;林汝贤,梁永祥,李长青等副主编.百图织情解韩愈: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12.08:602、 马忠. 从《贞女峡》看韩愈的诗美追求[J]. 写作2012,097-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北青萝

: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夕阳落入崦嵫山中,我去探访一位独自住在茅屋中的僧人。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树林落叶纷纷,不知僧人住在何处?沿着寒云缭绕的山路,盘曲而上,不知走了几重。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夜幕降临,僧人在茅屋中独自敲磐诵经,闲适的靠着一枝青藤与他交谈。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大千世界俱是微生,我还谈什么爱和恨呢?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04月第1版:327-3292、 方笑一评注.唐诗三百首品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04:207

残阳西入崦(yān),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崦:即“崦嵫(zī)”, 山名,在甘肃。古时常用来指太阳落山的地方。《山海经》载:鸟鼠同穴山西南有山名崦嵫,日所入处。

独敲初夜磬(qìng),闲倚一枝藤(téng)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初夜:黄昏。磬: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宁:为什么。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04月第1版:327-3292、 方笑一评注.唐诗三百首品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04:207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这首诗首联写诗人寻访僧人之事;颔联写诗人寻访所经之路程、所见之景物;颈联写诗人黄昏时才寻到僧人,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僧人的简静生活;尾联写诗人获得了思想的启迪。诗所表达的是一种不畏辛劳艰险、一心追寻禅理、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的愿望,既赞美了僧人清幽简静的生活,又表现出诗人对禅理的领悟,淡泊之怀面对现实、从容之心面对仕途荣辱。此诗语言凝炼,富于蕴藏,层次清晰。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写诗人寻访僧人之事。时当红日西沉山谷,诗人进入山中,去拜访一位住在茅屋中的僧人。“茅屋”,写出僧人居处的简朴,“孤僧”,写出僧人的不厌孤独。而诗人此时正逢生活清苦、亲朋离散的艰难岁月,他寻访这样一位清苦而孤居的僧人,显然是要从对方身上获得启示,以解除自身的苦恼。清苦人寻清苦地,孤独客访孤独僧,俗与佛已有了精神交流的契机。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写诗人寻访所经之路程、所见之景物。“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时当深秋,满山的林木飘下纷纷的黄叶,诗人要找的那位孤僧,却不知住在哪里。“人何在”,使人联想到诗人于山林间四处张望的神态,显现出山间林木的密集和僧人的幽藏,愈发表现出这位孤僧远避红尘的意趣,这正是诗人探访的目的。对句更将僧人的幽藏作进一步的渲染:诗人沿着寒云缭绕的山路,盘曲而上,已不知把那盘山之路走了几重。山路入云,已见其高,何况入的是“寒云”。“寒云路几层”不仅写出僧人的高居尘上,也写出诗人不畏辛劳和艰险、—心追寻禅理的热切之举。此联二句写景而兼记行踪,景中暗含着僧人和诗人的影子,言筒意丰,蕴藏极富,堪称方家妙笔。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僧人的简静生活:“独敲初夜磐,闲倚一枝藤。”“初夜”二字与首句“残阳”相关照,写出到达茅屋的时间。夜幕降临,僧人在茅屋中独自敲磐诵经。“独”字与次句的“孤”字相呼应,因为是“孤僧”,所以独自敲磐。虽只身独处,而未怠佛事,可见其对佛的虔诚。诗人此时站在茅屋外边,耳听清脆的磐声,眼望寂静的星辰,深感佛界的静谧与安详,此中再无红尘之困扰。待到僧人佛事已毕,诗人走进茅屋,与之交谈,对交谈的情状仅用“闲倚一枝藤”五个字概括,却内蕴丰富。“藤”是藤条做的手杖,极为简朴,僧人所“倚”,仅此而已,生活之清苦可以想见;难得的是僧人那份“闲”态,居清贫而安闲自如,从容不迫。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写诗人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佛教认为大千世界全在微尘之中,人也不过就是微尘而已。诗人领悟了这个道理,表示今后不再纠缠爱憎,众心净虑,以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

  综观此诗,语言凝炼,富于蕴藏,层次清晰。诗人先写出访,次写途中,再写遇僧,最后以思想收获作结。诗人先将笔墨集中在探访之上,描写僧人居住状态的孤独。用“独敲”一联勾勒,“独”字和“一”字均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孤”字。用“闲”字写出佛家对红尘物欲的否定,突显出诗人希望从佛教思想中得到解脱,将爱憎抛却,求得内心的宁静。最后写诗人访僧忽悟禅理之意,更衬出孤僧高洁的心灵。此诗所表达的就是一种不畏辛劳艰险、—心追寻禅理、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的愿望,既赞美了僧人清幽简静的生活,又表现出诗人对惮理的领悟,淡泊之怀面对现实、从容之心面对仕途荣辱。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04月第1版:327-3292、 方笑一评注.唐诗三百首品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04:20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灞岸

:
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
山东一带在今年总是接二连三地抽丁征兵,看茫茫荒野上有多少冤魂在哭号呻吟。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我伫立在霜水桥边,背倚着高高的华表,不禁想起那升平年代皇帝每到二月就要东巡。

参考资料:

1、 顾之京.李商隐诗歌精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1252、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388-3893、 缪钺.唐诗精华:巴蜀书社,1995:821

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lǔ)尘。
灞岸:灞水桥边,在长安东。山东:指函谷关以东。点行频:多次点兵出征。虏尘:指征战地。

(bà)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华表:设於道旁的路标,又桥旁大石柱也称作华表。平时:指兴平之时。东巡:传尧舜东巡,至于泰山,此处借指唐天子之巡幸洛阳东都。

参考资料:

1、 顾之京.李商隐诗歌精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1252、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388-3893、 缪钺.唐诗精华:巴蜀书社,1995:821
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这首诗以会昌初年回鹘南侵为背景,写诗人在灞岸远眺时的心情,通过想望中东都一带兵士应征、北方边地百姓号哭的情景与盛对帝王东巡的对比,寓今昔盛衰之感,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首句和二句都是遥想景象,诗人想象山东一带频频征丁的悲惨境况,突出“山东”,是搪征兵遍及内地,“频”表明征兵次数多人数多,可见百姓遭受兵役之苦,此句又和四句成对比。冤魂“哭”虏尘则是为边地牺牲的无数战士哀伤。三、四句由倚华表想起唐代兴盛时期皇帝的巡游。诗人倚着溺桥边的华表眺望,想到升平年代山东地区此时应是在准备皇帝的东巡,岂能有频频征发和一处处百姓在虏尘中号哭之事。唐朝安史之乱前,皇帝在东西都之间往来频繁,一膏霸桥为车驾所必经,可以说是当年升平的见证。安史乱后,巡幸东都之事久废。

  结构上,诗人先从眺望中想象到的今日情景写起,再联想昔日东巡,结尾戛然而止,余味深远,令人深思。而且这种从时间角度来说的倒装,起到了更好的衬跌效果,能突出侵扰与动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但这种结构安排未必是作者有意为之,诗人的思路本来就是由现实出发而联想开去的,遵循的是思维自身的逻辑。

参考资料:

1、 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388-3892、 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713-7143、 刘学锴.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66-6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鹊踏枝·六曲阑干偎碧树

: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柳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碧绿的杨柳依偎着曲曲折折的栏杆,春风和煦轻柔,鹅黄嫩绿、如丝如缕的杨柳在风中款款摆动腰肢,摇曳多姿。是谁突然弹起钿筝,惊醒那安栖的燕子,双双穿帘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然而几天时间放眼望去尽是落絮纷纷,那盛开的杏花也经不住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逐渐凋零。在如此深重的幽情之中,她不由沉沉睡去,正在睡酣梦甜之际,却被窗外清脆的莺啼声惊起,而美梦也再也无寻处了。

参考资料:

1、 《中华必读经典》编委会.中华最美古诗词: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2:198-1992、 《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编委会编.宋词三百首: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7:28-29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diàn)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偎:依靠。黄金缕:指嫩柳条。钿筝:用罗钿装饰的筝。海燕:燕子的别称。古人认为燕子生于南方,渡海而至,故称。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shà)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一霎:极短的时间。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暗用金昌绪《春怨》诗意:“打起黄莺儿,莫救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参考资料:

1、 《中华必读经典》编委会.中华最美古诗词: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2:198-1992、 《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编委会编.宋词三百首: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7:28-29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这首词是拟写闺情之作,全篇以写景始而以情终,景中含情,情又衬景,因而被评为“金碧山水,一片空蒙。”(谭献《谭评词辨》)

  上阕从春光写起。“六曲阑干”三句极力描写庭院的春日明媚风景。曲曲红阑,被绿茵扶疏的碧树所环绕;院中的杨柳随风摇摆,如丝如缕的柔条在夕阳的晚照中轻盈飞舞,好一派静谧、优美的景色。一个“偎”字,写出自然景物与人工景物的和谐、亲昵,一个“展”字,写尽了柳条的媚态,词的意境,就在这柔和、清雅的景物中被烘托出。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又飞去。”三句写帘内景。“谁把”两句从听觉写起,在这寂静的环境中突然响起了琮琮的筝声,闺中安栖的燕子,被筝声惊起,双双穿帘飞去了,词人把这些情景都写得优美、精致,用笔非常细腻,有力地表现出春光的明媚,给读者以十分深刻的印象,引发出丰富的情境联想。筝声之后并没有揭起垂下的帘幕,露出弹筝之人,却转写燕子穿帘双飞,以衬托弹筝者的孤独寂寞,了无知音,幽思难托。

  上阕中词人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进行描写,先写筝鸣声之凄婉,再写成双的海燕穿帘而去,所见所闻,勾起词人隐隐的孤独与惆怅之感,为下文进一步抒情做铺垫。

  下片抒伤春之情。首三句写词人所见:游丝、落絮、红杏花,这些景物的描写,暗示春之将逝。依旧由景开始,但是“满眼”一词已经凸现了人的出现,是从闺中人的视线和心情来看景了。“游丝”和“落絮”都是经典的春愁缭乱、幽思绵绵的意象,“满”和“兼”字更说明了一种无聊、无奈的心情。这是突然降下的一阵清明雨,打得院中杏花零落。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结末写女主人公因梦醒而引起的恼莺情绪。“乱”字暗示了闺中之人的心情烦乱。至于她做的是什么样的“好梦”,词人没有说明,却更耐人寻味。浓睡好梦,欢情片刻,这对于现实生活中无法相会的恋人来讲,也是聊慰其相思饥渴的方式。然而哪怕这样短暂的好梦,也偏偏被莺语惊扰,可见无论是明媚亮丽的春色,还是落花沽絮的雨景,全都成了激惹她阵阵愁绪的触媒。

  整首词诗人由写景始,由写人终。写景抓住春天的特指,但有富于变化,在变化中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人先写人物的行动,把细筝移玉柱,但穿帘双燕却勾起了主人公无限的伤感,成为全词感情转折的基点。再写人物的心理,“惊残好梦无寻处”,直接抒发主人公内心的伤感。整首词写景与写人相互交融,通过穿帘的双燕,乱语的“黄莺”、“游丝”、“落絮”“清明雨”,使人物的心理活动步步呈现,达到了情与景的高度统一,但又含而不露,堪称“金碧山水,一片空蒙。”全词在艺术风格上语言明丽,用意婉曲。

参考资料:

1、 《中华必读经典》编委会.中华最美古诗词: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2:198-1992、 《图说天下.国学书院系列》编委会编.宋词三百首: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7:28-2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饮酒 十四

: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老友赏识我志趣,相约携酒到一起。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荆柴铺地松下坐,酒过数巡已酣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父老相杂乱言语,行杯饮酒失次第。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不觉世上有我在,身外之物何足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神志恍惚在酒中,酒中自有深意味。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故人赏我趣,挈(qiè)壶相与至。
故人:老朋友。挈壶:提壶。壶指酒壶。相与至:结伴而来。

班荆坐松下,数斟(zhēn)已复醉。
班荆:铺荆于地。荆,落叶灌木。这里指荆棘杂草。

父老杂乱言,觞(shāng)(zhuó)失行次。
行次:指斟酒、饮酒的先后次序。觞酌:亦作“ 觞勺 ”、“ 觞杓 ”。饮酒器。也指饮酒。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悠悠:这里形容醉后精神恍惚的样子。迷所留:谓沉缅留恋于酒。深味:深刻的意味。这里主要是指托醉可以忘却世俗,消忧免祸。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